潘村三甲支祠

潘村在古代劃分十“甲”,其中的“三甲”十分興旺,出的官員最多,因而三甲支祠造得富麗堂皇。

潘村三甲支祠座落在南河總督潘錫恩“河師第”的北首,前後三進大屋,座西朝東,建築面積864平方米。一字形前牆,花磚門牆、白石門坊,上有矩形白石門額。兩邊牆腳上有6塊青石牆裙,門口三級石階。進入大門是前廳,上盤卷棚屋頂,青磚天花板。前廳與大廳之間開一方形大天井,當中用長條麻石鋪砌成一條通道,兩側有石砌的長條形花墩,栽植扁柏和桂花樹。天井兩邊各有一道走廊,四面廊檐下共有12根方形石柱,上端飾櫨斗和雕花斜撐,下有束腰形雕花柱礎。第二進是大廳,面寬五楹,是祭祀祖先的享堂,兩邊牆壁上嵌“忠孝節義”四字青石碑。大廳屏風后面又有長方形天井,底下一對金水池,周圍砌石欄石柱,兩池之間架石拱橋通往後進。第三進是“寢室樓”,上下二層,原來設有“神座”,是陳列祖宗木牌的地方。整個祠堂氣勢恢宏,雕樑畫棟,美奐美輪。後來改為茂林中學的校舍,內部構造已有改變,尤其是文革中對祠中的精美木雕全都鑿去,石構件也多有損壞,不過支祠的屋架保存還很完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村三甲支祠
  • 建築面積:864平方米
  • 建於:清代中期
  • 規模:三進大屋
三甲支祠,潘氏宗譜,

三甲支祠

三甲支祠建於清代中期,祠內原來懸掛著許多匾額,表明潘氏三甲一支科舉興盛,官員眾多。品位最高的當然是南河總督潘錫恩(封榮祿大夫,從一品),他的後代也很顯赫,長子潘駿文官至福建布政司(從二品),次子潘駿望江蘇候補知州,三子潘駿猷廣東肇陽道員,四子潘駿德直隸清河道員,五子潘駿祥江西知府。在潘錫恩的侄輩中做官的人也不少,潘方來(在四川任知縣)、潘方毅(四川候補知州)、潘時敏(江蘇華亭知縣)、潘駿章(福建鹽法道)、潘慶琪(廣東候補同知)、潘文鳳(福建蚶江通判)、潘兆奎(知府銜候選通判)、潘兆芬(江蘇柘林通判)、潘兆基(湖北候補知縣)等等。加上他的孫輩,大約有24人做過知縣以上的官員。這在同一個支族,僅三代人當中出了許多官員,實屬罕見,而且這些官員當中不少人是多才多藝。有書法家、畫家和詩人,其中最突出的一位,具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參加過建築中國第一條鐵路的人,就是潘錫恩的第四個兒子潘駿德。

潘氏宗譜

據潘氏宗譜記載,潘駿德字梅園,清光緒六年(1880)任直隸清河道兼理京畿水利,同年8月委辦機器局務。因辦事卓有成效,受到朝廷的封賞加二品銜。光緒十四年(1888)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北京西苑鐵路開始興建,第二年竣工,從紫光閣到鏡清齋,包括岔道在內全長約2330米。潘駿德參加了這條鐵路的設計和實施。光緒十五年西苑安裝國內最早的電燈,潘駿德也參加了設計的施工。三甲支祠內原來有塊“殊恩疊沛”的匾額,記載著他因參加這兩項工程有功,受到皇家四次“恩賞”。匾上有這樣幾段文字:
“光緒十五年三月十八日,西苑初演電燈,恩賞八絲緞袍褂料二卷”。
“五月五日電燈告竣,恩賞實地紗袍褂料二卷……”。
“六月十日西苑試演鐵路,恩賞直徑紗褂料二卷,本色葛一卷……”。
“八月初十日鐵路工竣,恩賞寧綢袍褂料二卷”。
光緒十八年立直隸清河道潘駿德 。”
在舊中國封建社會裡,像潘駿德這樣一位二品大員,兼有修鐵路,裝電燈和水利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實屬難能可貴。同時,他又善於呤詩作畫,所作水墨梅花尤□盛譽,被稱為“神品”,為時人爭相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