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賢(貴州省遵義市雜技團團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潘國賢,男,1946年11月出生,漢族,大學學歷,中共黨員,國家一級編導,貴州省遵義市雜技團團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國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6年11月
  • 代表作品:《二人技巧》、《鞦韆頂技》、《螢影搖幻——女子造型》、《梅頌——轉椅造型》、《依依山水情》
  • 學歷:大學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潘國賢,男,1946年11月出生,漢族,大學學歷,中共黨員,國家一級編導,貴州省遵義市雜技團團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是中國雜技家協會理事,貴州省雜技家協會主席。1994年6月被貴州省文化藝術聯合會授予“貴州省文藝家”稱號;1995年被中共遵義地委、地區行署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1995年4月被貴州省委、省政府授予“貴州省先進工作者”稱號;1999年5月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勱;1999年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2005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第七、八屆國家文華獎評審,國際雜技大賽評審,國家級雜技大賽評審,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遵義市政協委員等職務。其參與編導的《二人技巧》獲第3屆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金獅獎”,《鞦韆頂技》獲義大利羅馬金色馬戲藝術節銀獎,《螢影搖幻——女子造型》、《梅頌——轉椅造型》分別獲匈牙利布達佩斯國際雜技節特別獎和法國巴黎第25屆國際雜技節共和國獎。《依依山水情》列入2002年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劇目。
潘國賢

人物事跡

潘國賢從小就酷愛雜技藝術,進團以後苦學苦鑽,執著追求。他擔任過“壇技”、“雙槓桿”、“車技”、“單槓”、“獅舞”、“口技”、“滑稽”等節目演員,以後又擔任導演與劇本創作,先後編排過眾多雜技節目並參加過北京全國雜技調演及電影、電視拍攝。為了學精雜技,他通過刻苦自學把自己的初小水平提高到大專程度,還經常撰寫雜技論文,研究雜技科教。潘國賢上任不久就把加強專業隊伍的管理和培養鍛鍊作為團里的大事抓,明確提出嚴守紀律,堅決改革的原則,對演員在政治思想,業務素質和上班考勤等都從嚴要求。他儘管有權可用,有開支可報銷,但艱苦樸素,淡泊生活的優良傳統仍舊始終伴隨著他。出外聯繫演出,他在火車上捨不得吃餐車小炒,寧願泡速食麵,啃大頭菜,還常是自帶茶杯,減少買礦泉水的開支。1990年冬天,他去北京辦完事後到天橋旅社住宿時,不巧已客滿,當時他身邊有2千元的現金,也知道附近就有一家好的招待所,但他卻花幾元錢住進一處兼做浴室的旅社。他每天從早上八點上班到半夜回家,經常睡辦公室的沙發,吃速食麵,沒有一分團長經費,沒有一份操勞津帖。外出時他既當領隊又當演員,卻硬不拿獎金和補貼,僅享受一般工作人員的待遇。他主編主導的大獎節目,按理教師與演員同樣有獎,但他卻從未享受過。雜技團數十次出國,他只去過四次,而且不屬商演,都是訪問和慰問演出。
自1986年他率團沿長征路演出起步以來,遵義雜技團不但為五省三十八個縣、市、鄉近百萬老、少、邊區人民演出數百場,還先後為廣西北海海軍部隊,海南島南海艦隊,南泥灣原359旅部隊,雲南老山貓兒洞駐軍,西昌飛彈發射基地部隊等擁軍慰問演出4百多場,並且堅持每年都要進行的擁軍慰問演出和下鄉為農民演出,使該團多次被省、市授予“雙擁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單位”,為劇團職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雙擁模範城遵義的雙擁活動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十分關心青少年演員的成長,要求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演出的青少年黨(團)員,必須成立臨時黨(團)組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對黨的基礎知識的學習,當青年演員演出回團後,他無論多忙都要親自聽取這些臨時黨(團)組織的總結匯報,使出國演出人員都保持高尚的人格、國格,不受禮、不私逃、不違紀、不升五星紅旗不演出,受到國外觀眾的高度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