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上文廟

潁上文廟

潁上文廟,位於縣城東關,面臨大街,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35米,面積約875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潁上文廟
  • 地點:縣城東關,面臨大街
  • 南北長:250米
  • 東西寬:35米
史料記載,文廟簡介,建築藝術,

史料記載

據《潁上縣志》載,文廟,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縣尹劉居敬建於潁城西關外,明洪武四年(1371年),知縣車誠遷縣治東(即今址)。明隆慶元年(1567年),知縣郁言概改建。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重修。三十七年,知縣沈疇初重建,清同治六年(1867年),對大成殿、五楹殿、明倫堂又進行修葺。

文廟簡介

文廟又稱黌學,其建築有大成殿、名宦祠、鄉賢祠、崇聖祠、五楹殿、明倫堂等。前後共4個院落,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高約8米,面積約為158平方米,系宮殿式建築,殿內重梁四柱,舉架高昂,斗拱奇麗,刻工精細。正上方高懸康熙御筆“至聖先師”匾額。飛檐翹角,四角懸掛風鈴,清風徐來,音響悅耳。殿頂筒瓦覆蓋,且有各種裝飾。殿前有一露台,高約1米,南北寬約14米。整個建築宏偉壯觀。

建築藝術

殿東西各有戟門,北直通明倫堂,殿前露台兩側為五楹殿。內藏各種經典著作和各種古代祭器,供人們閱讀欣賞。過名宦祠、鄉賢祠向南為泮池,池上建有狀元橋。橋南有高大的石坊,路旁東西置有下馬石,即文武百官在此下馬之意。再南為臨街欞星大門,門楣書寫“騰蛟起鳳”四字,兩邊為亞字牆,中置木柵,東為黌學巷,巷首魁星閣高聳,巍峨壯觀。每年三月春遊,人們登閣遠眺,心曠神怡。1954年大水後,魁星閣被拆除,文廟內各種祠宇被改建為職工宿舍,環境風物面貌全非,惟大成殿、明倫堂、五楹殿尚存,裝飾全毀。1983年元月13日,縣批准大成殿、明倫堂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