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灌區

漳南灌區

漳南灌區受益範圍有安陽市郊區、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鶴壁市郊區以及河北省臨漳縣。下屬幸福、萬金、洹南、洹東、湯河5個分灌區。1966年由中央和省批准修建漳南總乾渠,將5個分灌區連成一片。總乾渠由岳城水庫供水,設計流量7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100立方米/秒。輸水方法:一是通過幸福、萬金渠道向安陽市區、安陽縣和湯陰縣送水;二是通過安陽河經洹南、洹東兩渠向內黃送水。

簡介
漳南灌區受益範圍有安陽市郊區、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鶴壁市郊區以及河北省臨漳縣。下屬幸福、萬金、洹南、洹東、湯河5個分灌區。1966年由中央和省批准修建漳南總乾渠,將5個分灌區連成一片。總乾渠由岳城水庫供水,設計流量7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100立方米/秒。輸水方法:一是通過幸福、萬金渠道向安陽市區、安陽縣和湯陰縣送水;二是通過安陽河經洹南、洹東兩渠向內黃送水。
設計灌溉面積120萬畝,原有效灌溉面積的91.4萬畝,後衰減到42.5萬畝。
漳南灌區由安陽市水利局統一管理,各分灌區設有管理處。水源除萬金一、二支渠和“五六”建設渠由彰武水庫供水外,其他灌區由岳城水庫供水。1958年冀豫兩省協定岳城水庫分水比例為冀54%、豫46%。
(一)幸福渠灌區是古老灌區之一,戰國魏文侯時(公元前412年)鄴令西門豹引漳灌田,名為漳河十二渠。後漢、曹魏、晉、隋均有整修,東魏(公元535年)取名天平渠,北齊時改為河清渠,1928年改名三民渠。1949年灌溉僅5萬畝。1949年後改名為幸福渠。岳城水庫建成後,幸福渠在漳南總乾渠五孔橋(位於漁洋村北)上引水,設計流量13.6立方米秒,加大流量16.1立方米秒。乾渠長26.9公里,支渠5條總長99.04公里,連同安陽河以北自漳南總乾渠上引水的3條支渠,設計灌溉面積為2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為25.5萬畝。
(二)萬金渠灌區創自唐鹹亨三年(公元672年),刺史李景“堵洹開渠”,原名高平渠。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韓琦浚渠後改名千金渠,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撫民參政朱瑄浚修,改名萬金渠,沿用至今。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始建石閘,至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攔河建石堰,加大了入渠流量。民國期間,渠閘由渠戶自理,成立水利協會,專辦渠田糾紛事項。舊章各閘灌田,每月均有定期。安陽西乾渠有4座閘,安陽東有南、北、中3條萬金渠。1949年灌溉面積共約10萬畝。今日之萬金渠包括萬金、勝利、“五六”建設3條幹渠。設計灌溉面積4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9.5萬畝。
(三)洹南灌區1956年興建,引安陽河水3.5立方米秒,灌溉3.6萬畝。1963年被洪水沖毀,1965年底全部恢復並配套。1968年在安陽河上建攔河浮體閘後,與洹東渠同在閘上引水,灌溉面積擴大到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3.1萬畝。
(四)洹東灌區建於1968年11月,設計流量21立方米秒。灌溉安陽縣14萬畝,內黃縣10萬畝,共24萬畝。
因用水糾紛,工程失修,目前效益不足一萬畝。pp(五)湯河灌區位於湯陰縣境,1959年興建,原由小河子(湯河)水庫供水,後由漳南總乾通過“五六”建設渠供水,設計灌溉面積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1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