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越韻:廣西漢代文物精品

漢風越韻:廣西漢代文物精品

《漢風越韻》針對漢代文物精品進行專門介紹,全書分廣西漢代考古概說、漢風、越韻和絲路情四個部分,共從館藏文物和未發表的考古資料中,選取約150件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精美文物,供讀者賞析。全書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基本介紹

  • 書名:漢風越韻:廣西漢代文物精品
  •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93頁
  • 開本:16
  • 品牌: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熊昭明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510091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漢風越韻》薈萃了廣西漢代文物的精品,奉獻給我們的陶、瓷、銅、鐵、金、銀、錫、滑石、玉、竹木、漆、琉璃、瑪瑙、琥珀等各類文物,琳琅滿目,豐富多彩,其造型、紋飾、技巧和意境,令人暇想,令人驚嘆;嶺南越文化與中原漢文化在這裡交織、融匯,凝聚著民族團結與交流的音符,一件件文物精品,隨著書頁的翻動展現在眼前時,你不能不為之感到震撼!讚嘆在祖國南疆邊陲這片土地上漢代文明的輝煌

作者簡介

熊昭明,中山大學考古專業畢業,現為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主攻秦漢考古,長期開展有關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遺存的考古發掘與課題研究,在國內外出版和發表相關論著20多篇(本)。

圖書目錄

廣西漢代考古概說 1
漢風
陶瓮 14
陶罐 16
陶雙耳罐 18
陶壺 20
陶長頸壺 22
“萬石”銘陶鍅 24
陶盒 26
釉陶碗 28
陶燭台 30
綿羊形陶水注 32
陶熏爐 34
陶卮 36
陶耳杯 38
虎座陶燈 40
熊座陶燈 42
陶跽跪俑 44
陶立俑 46
陶塑動物 48
方口陶井 50
曲尺形陶屋 52
四角六樓陶城堡 54
陶灶 56
陶虎子 58
陶牛車 60
“王行印”陶封泥 62
扶桑樹形銅燈 64
山獸形銅鎮 66
鎏金銅馭馬 68
銅牛 70
“布、析、蕃”銘銅鼎 72
銅提梁壺 74
銅壺 76
銅鍅 78
銅扁壺 80
銅溫酒樽 82
三足銅盤 84
銅熏爐 86
銅鐎 88
銅魁 90
銅甑 92
三足小銅壺 94
磨銅俑 96
銅杵臼 98
銅鋪首 100
銅戈 102
杯形銅壺 104
漆繪銅提梁筒 106
布七斤”銘銅鐘 108
銅盆 110
銅匜 112
銅帶鉤 114
銅盉 116
銅鏡 118
龍虎紋柒鞘銅削 120
銅弩機、銅鏃 122
銅六博棋盤 124
銅跽坐俑 126
銅行燈 128
銅吊燈 130
銅箸 132
鎏金銅器座 134
銅當盧、蓋弓帽、軎 136
銅五銖錢、貨泉 138
鐵鍤 140
鐵釜 142
龍首形金帶鉤 144
銀戒指、銀鐲 146
銀醫針 148
谷紋高足玉杯 150
“夫人”銘玉印 152
子母玉帶鉤 154
玉佩 156
玉碗 158
“宜子孫日益昌”出廓玉璧 160
玉璧 162
玉鐲、玉玦 164
龍首玉佩 166
葬玉 168
玉管 170
滑石壺 172
滑石囷 174
“從器志”木牘 176
竹笛 178
漆桶 180
漆奩 182
玻璃璧 184
玻璃劍扣 186
越韻
“九真府”款提筒 190
五聯罐 192
匏壺 194
簋 196
三足格盒 198
三足小盒 200
乾欄式陶倉 202
乾欄式銅倉 204
人俑活動陶流壺 0206
陶船 0208
鳳燈 0210
銅鼎 0212
“二斗少半”銘鼎 0214
格盒 0216
提筒 0218
人面紋羊角鈕鐘 0220
羽人划船紋銅鼓 0222
三足案 0224
鎏金銅面具 0226
滑石人面具 0228
紡織工具 0230
絲路情
波斯陶壺 0238
俑座陶燈 0240
銅鈸 0242
羽人銅座燈 0244
銅佛像 0246
“阮”、“大”銘金餅 0248
金串飾 0250
金飾件 0252
焊珠金飾片 0254
金飾 0256
淡青色玻璃杯 0258
角輪形玻璃環 0260
玻璃串珠 0262
玻璃管飾 0264
心形玻璃片 0266
紫色水晶串飾 0268
石榴子石串飾 0270
三色水晶和綠柱石串珠 0272
蟬形水晶串飾和六稜柱形水晶串飾 0274
瑪瑙串飾 0276
瑪瑙動物小穿墜 0278
瑪瑙劍 0280
瑪瑙墜 0282
瑪瑙戒指 0284
瑪瑙耳璫 0286
動物琥珀微雕串飾 0288
盤龍琥珀飾件 0290
綠松石串飾 0292
蝕刻石髓珠 0294

序言

漢繼承和完善了秦建立的一整套社會制度,發展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鑄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並對後來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直接、極其深遠和重要的影響。廣西地區尤甚,由於秦朝國祚短暫,統一嶺南不足十年,對社會的變革十分有限,因此,廣西地區真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繁榮時代,還是在漢代。
漢王朝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叛亂,維護邊疆的穩定,特別是漢武帝平定南越以後,廣西地區與中原的聯繫更趨密切,經濟、文化的發展,使漢、越人民的融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在吸納強大的中原文化、保留越文化特色的同時,廣西地區還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端,開啟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新篇章。秦始皇攻打嶺南時修築的靈渠,將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線起來,從西江進入北流河,經桂門關,再沿南流江順流而下入海,是一條溝通漢王朝與海外的重要交通線。北部灣畔的廣西,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貿易往來的橋頭堡。
國家統一,穩定和諧,開放包容,使得漢朝國力強盛,國威遠播。廣西漢代考古,正是圍繞著這一偉大的時代展開。出土的數以萬計的文物,是管窺當時繁榮最好的物證。
廣西的漢代文物,包括館藏文物和未及整理髮表的考古資料,可謂種類繁多,要選出150件左右,既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又有一定代表性的精美文物,實非易事,還要用通俗、可讀性強的語言表達出來,以滿足叢書強調的面向大眾的基本要求,這對於任何考古學者來說,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由於年代相對久遠,文物的用材、外形、功能和性質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一些甚至已淡出我們的生活。要看懂、理解這些文物,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的文物愛好者,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廣西漢代考古概說",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廣西漢代考古情況作一概括;第二部分"漢風"和第三部分"越韻",通過圖片和文字說明,表述在漢文化衝擊的大背景下,漢、越文化的並存與融合;第四部分"絲路情",是有關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精品薈萃。
本書是集體勞動的成果。照片由黨春寧、嚴鐘義等拍攝,廣西文物信息中心、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合浦縣博物館、貴港市博物館等單位提供資料支持,富霞和黨春寧協助做了不少前期編寫工作,藍日勇、謝日萬、彭匈、賴榮生等專家對本書修改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編輯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此一併致謝。
以史為鑑,方知興替。2013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南寧參觀中國-東協博覽會展館時強調,鋪就面向東協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這是歷史再次賦予廣西的新機遇。重溫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和廣西的歷史文物,如能對讀者有所裨益,便是不違本書編撰之初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