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大傳

漢武帝大傳

漢武帝時代,是一個輝煌的時代,一個彪炳史冊、震鑠中外的時代。漢武帝“外攘夷狄,內修法度”的赫赫功業奠定了他在西漢歷史上的地位,成為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百代之人物。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制度、典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教育等制度,大多創始於武帝一朝;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和中國的疆域版圖,於此時基本奠定;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孔道,從此開通。 以他的雄才大略, 風流多采, 剛毅無情,更以他晚年痛下“罪己”、毅然改弦更張的魄力,將屬於他的54年帝王生涯演繹得有聲有色,從而使漢家皇朝從輝煌到“昭宣中興”再創輝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武帝大傳
  • 作者:安作璋 劉德增
  •  ISBN :9787101047363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5-7-1
  • 定價:¥33.90元
內容簡介,目錄,評語,人物生平,內政,對外關係,晚年,

內容簡介

該書以翔實的資料,精審的考辨,優美的文筆,論述了漢武帝在文景之治的背景下,從16歲登基到70歲波瀾壯闊的一生,客觀地分析論述了傳主所處典治、經濟環境及人物對他的影響,傳神地再現了傳主雄才偉略和世罕其匹的空前功業,細膩、透闢地剖析了他的思想、性格和才情,展現了影響那個時代歷史進程的核心人物的群像。全書將學術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引人入勝,發人深思,是一部個性鮮明、刻意創新的人物傳記。
漢武帝大傳

目錄

第一章 繼承帝位
一、封為膠東王
二、立為皇太子
三、繼承帝位
第二章 大有作為的時代
一、豐厚的遺產
二、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章 頒定治國思想
一、獨尊儒術
二、漢家制度的形成
第四章 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一、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二、強化皇權
三、加強對百官的監察
四、以嚴刑峻法馭下
第五章 改革兵制與選官制度
一、加強皇宮保衛
二、改革選官制度
附論:李廣何以難封
第六章 外事“四夷”
一、南平兩越
二、北伐匈奴
三、經營西域
四、通西南夷
五、東定朝鮮
第七章 緩解財典危機
一、財典危機
二、修渠屯墾
三、賣官鬻爵
四、勸民捐獻
五、壟斷財利
六、私奉助賦
第八章 宮廷生活
一、妻妾兒女
二、聲色犬馬
三、留戀人世
第九章 晚年的轉變
一、三個契機
二、歷史的轉折
三、臨終託孤
四、轉危為安
第十章 論漢武帝
一、司馬遷“謗書”考
二、“雄才大略”的風流人物
三“功至著”的漢家天下
四、“冠於百王”的“中國二十四朝之皇帝”
附錄:漢武帝大事年表

評語

如果你被問道:中國有哪幾位有所作為的皇帝?即使你不是第一個想起他,但他絕對是之中當之無愧的一位——漢武帝劉徹!一部西漢史,武帝一人便占去小半。他不僅僅是一位“功至著”的漢家天子,更是一位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百代人物。武帝登基,把屬於他的五十四年演繹得有聲有色:獨尊儒術,裁抑相權,組建中朝,唯才是舉;北伐匈奴,南平兩越,東定朝鮮,經營西域……即使是在他的晚年,仍力挽狂瀾,將軍國大政的重點從北伐匈奴轉移到恢復發展國民經濟上來。武帝死後,餘音未絕,又有一幕“昭宣中興”。中國封建社會若干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教育等制度、政策大多創始於武帝一朝;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和中國的疆域版圖,於此時基本奠定!

人物生平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七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漢族皇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內政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認為他利用儒學敦化民風,同時採用法術、刑名鞏固政府的權威,即是所謂的“表儒里法”。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定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對外關係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前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作戰,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並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使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農民起義。漢武帝曾在輪台頒下《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通過連年的戰爭開闢西域﹑東征朝鮮﹑將閩越﹑蜀及百越等蠻族融入中華民族中。

晚年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公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藉口處死了她。 公元前87年, 漢武帝駕崩,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