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格爾喬克組

漢格爾喬克組,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地質部第十三大隊一中隊朱誠順等1957年命名。以冰磧礫岩為主,偶夾砂岩、灰岩凸鏡體,頂底部為白雲質紋泥岩,局部含小礫石(墜石),主要分布於新疆庫魯克塔格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格爾喬克組
  • 外文名:Hangeerqiaoke Fm
  • 地層單位編碼:04-65-0307
  • 地層地質年代:Z2
  • 階代碼:Z2
  • 地區代碼:4
命名,沿革,特徵,層型,構成,產物,分布,備考,

命名

地質部第十三大隊一中隊朱誠順等,1957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新疆尉犁縣庫魯克塔格中段的漢格爾喬克山地區,參考剖面在新疆鄯善縣南玉勒袞布拉克等地(東庫魯克塔格)。

沿革

漢格爾喬克組系指發育在庫魯克塔格中部漢格爾喬克山一帶的一套冰成岩(雜礫岩)。最早該組為E. Norin,命名的育肯溝組的上部,經1957年朱誠順等重新厘定,將假整合於早寒武世西山布拉克組之下,並不整合(或假整合)超覆在震旦系水泉組之上的一套粗碎屑岩稱漢格爾喬克岩系。高振家等(1977、1978)重新描述了本組的層型剖面,認為本組為冰磧岩,代表該區震旦紀最後一次冰川活動(上冰磧層),時代置於晚震旦世晚期。

特徵

層型

選層型 中庫魯克塔格照壁山ⅩⅣ號實測剖面(重測)。高振家、朱誠順,1984,新疆前寒武紀地質。

構成

本組主要為灰、深灰色、灰綠色厚層塊狀雜礫岩(泥礫岩、礫岩、含礫泥岩),其中偶夾不穩定的砂岩灰岩夾層及凸鏡體,膠結物為泥質偶含質。本組頂部多為一層淺灰綠色薄層含礫紋泥岩或紋層狀含礫白雲岩,其中礫石多顯示為“墜石”特徵。該組岩性穩定,厚度一般為150—430m。本組下部與上震旦統水泉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觸;和上覆下寒武統西山布拉克組亦為假整合。本組古緯度為15.0—15.3N。古地磁北極、南極分別為97.3λ,32.7φ;-141.6λ, -17.1φ(李永安,1984)。

產物

在雜礫岩的膠結物及紋層狀泥岩中含微古植物Trachysphaeridium rude, T. Cultum, Hubeisphaera radiata, Polyporata sp., Pseudozonosphaera sp., Asperatopsophosphaera sp., Trematosphaeridium sp., Quadratimorpha sp., Monotrematosphaeridium sp.?等為代表

分布

廣泛分布於庫魯克塔格山,西起庫爾勒以西的西山口、莫欽庫都克一帶,向南至尉犁縣興地塔格至雅爾當山地區,向東到鄯善縣以南玉勒袞布拉克等地區均有發育。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彭昌文
作者1:朱誠順
年份1:1958
作者2:葉永正
年份2:1958
作者3:高振家
年份3:1977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