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科學

漢族科學

漢族是最早發明養蠶繅絲、織綢刺繡的技術,瓷器,造紙印刷,火藥擅長雕塑的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族科學
  • 外文名:Han Science
  •  : 
  •  : 
簡介,瓷器,雕塑,造紙印刷,火藥,

簡介

漢族先民發明了養蠶繅絲、織綢刺繡的技術。 這方面的發明,應歸功於漢族的婦女。傳說黃帝之妻、西陵氏之女螺祖,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 距今約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經出土紡輪,用來紡絲和麻。漢代發明紡車,初為繅絲卷線,後來用於紡棉,13世紀傳入歐洲。 刺繡工藝依地方特色分為京(北京)繡、魯(山東)繡、蘇(蘇州)繡、湘(長沙)繡、廣(廣州)繡、川(成都)繡等。 用瓷土燒制精細的瓷器是漢族特長。原始瓷器從陶發展而來,最早見於鄭州二里岡商代遺址。東漢出現青釉瓷器。
泥塑是漢族民間流傳的工藝品,以天津“泥人張”和無錫惠山的彩塑最為有名。
漢族發明了造紙技術。從西安灞橋出土的西漢早期墓葬中,發現了用麻類纖維製成的殘紙,說明西漢民間已經積累了造紙經驗。
宋仁宗慶曆(公元1041—1048年)年間,布衣(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以泥做活字。元代蒙古族用木做活字,稍後又用銅做活字,把活字印刷術推廣使用,並傳播到歐洲。? 漢族最早發明了火藥,這是古代煉丹家在尋找生長不老丹和煉製金銀時發明的。關於原始火藥的最早記錄,見於公元前2世紀的《淮南子》。火藥用於戰爭的記載,最早見於《水經注》。 漢族先民很早就發明了農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普遍出土的石制農具,還有部分遺址發現的農作物遺蹟遺物,都證明了這一點。
漢族先民最早發明和使用雙齒木耒和鏟形石耜、骨耜耕耘土地。周代有了金屬農具。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鐵犁,公元前2—前1世紀設計了犁壁並裝在鏵犁上,大大提高了啟土和翻土的效率。與此同時,鐵鋤已普遍製作使用。公元前2世紀發明了耬(以畜力牽引的多管種子條播機)和揚車(旋轉式揚谷扇車)。公元1世紀發明了龍骨水車(腳踏式板葉鏈傳運器,主要用於提水)。這些發明使中國農業的面貌大為改觀,並由此奠定了建立疆域遼闊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國的堅實基礎。
漢族的傳統農業,屬於東方集約農業類型。以重視土壤的深耕和熟化,廣泛積制和施用各種有機肥料,實行分行栽培、合理密植、輪作複種、套作間種、注意中耕管理為特點。 由於積累了數千年的耕作經驗,漢族先民留下了豐富的漢文農學著作。先秦諸書中多含有農學篇章,如《管子·地員》、《尚書·禹貢》、《周禮·職方》記錄了各地土壤分類及物產。《禮記·月令》記錄了春夏秋冬各月的特候和農事活動。《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四篇農學專論,分別論述重農、精耕細作、施肥灌溉、不違農時的道理和具體作法。

瓷器

用瓷土燒制精細的瓷器是漢族特長。原始瓷器從陶器發展而來,最早見於鄭州二里同商代遺址。東漢出現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為主,隋唐時代,發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單色釉為主的兩大瓷系,並產生刻花、劃花、印花、貼花、剔花、透雕鏤孔等瓷器花紋裝飾技巧。五代瓷器製作工藝高超,屬北瓷系統的河南柴窯有“片瓦值千金”之譽。柴窯是後周柴世宗官窯,傳說周世宗要求柴窯生產瓷器“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但至今尚未見到柴窯傳世品或發掘實物。南瓷系統以越窯“秘色瓷器”著名。
宋代瓷器以各色單彩釉為特長,釉面能作冰裂紋,並能燒制窯變色及兩面彩、釉里青、釉里紅等。著名“瓷都”景德鎮因宋景德(公元1004-1007)年間為宮廷生產瓷器得名。所選瓷土必白埴細膩,所制瓷器質尚薄,色白如玉,善做玲瓏花。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戧金。
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瓷質極薄,暗雕龍花,表里可以映見,花紋微現青色。又有“霽紅瓷”,以瓷色如雨後霽色而得名。窯變色從一種發展為窯變紅、窯變綠、窯變紫三種彩。清代生產“彩瓷”,圖樣新穎,瓷色華貴,以“琺瑯瓷”、“粉彩”傑出,又有“天青釉”,仿擬五代柴窯瓷色,還有霽紅瓷和霽青瓷等。著名瓷器產地有:江西景德鎮,以薄瓷聞名。湖南醴陵,以釉下彩著稱。河北唐山、山西長治、廣州石灣都能採用傳統工藝及現代化技術設備,燒制各種各色瓷器。此外,還有河南禹縣的鈞瓷、臨汝的汝瓷,浙江龍泉的青瓷等。

雕塑

漢族善雕琢,有玉雕、牙雕、石雕、木雕、角雕及椰雕、煤精雕等類。玉雕以翡翠、瑪瑙、碧玉、水晶等作材料,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遼寧、湖北、河南、甘肅、黑龍江等地都善作玉雕。牙雕即象牙雕,以北京、上海、廣州著名。石雕以浙江青田、福建壽山、湖南瀏陽、河北曲陽等地技藝見長。木雕以浙江東陽、溫州及廣東潮州等地雕工精美。此外,廣東高州的角雕、遼寧撫順的煤精雕、海南省椰雕均獨具匠心。
泥塑是漢族民間流傳的工藝品,以天津“泥人張”和無錫惠山的彩塑最有名。

造紙印刷

漢族發明了造紙技術。西安灞橋的西漢早期墓葬中,發現用麻類纖維製成的殘紙,說明西漢民間已經積累了造紙經驗。東漢和帝時,宦官蔡倫集前人經驗之大成,用樹皮、麻頭、破布、爛魚網造紙,並普遍推廣使用,逐漸取代了過去用作書寫材料的竹簡、木簡和縑帛。以後,造紙技術傳到朝鮮、日本和中亞各國,又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宋仁宗慶曆(公元1041-1048年)年間,布衣(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以泥做活字。元代蒙古族用木做活宇,稍後又用銅做活字,把活字印刷術推廣使用,並傳播到歐洲。

火藥

漢族最早發明了火藥,這是古代煉丹家在尋找長生不老丹和煉製金銀時發明的。公元228年(魏明帝太和二年),諸葛亮攻陳倉,守城將領郝昭“以火射連石拒之,亮不利而還”。《三國志·明帝紀》亦載此事,將“火射連石”記為“火箭”。《事物紀原》說,“魏馬鈞制爆仗”,這是火藥最早用於年節娛樂的記載。公元12世紀後期,火藥引起了西方社會的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