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斯·阿爾文

漢尼斯·阿爾文

漢尼斯·奧洛夫·哥斯達·阿爾文(Hannes Olof Gösta Alfvén,1908年5月30日-1995年4月2日),瑞典電漿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致力於磁流體動力學領域的研究,其成果被廣泛套用天體物理學地質學等學科。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初時為工程師,後來轉為研究及教授等離子學及電子工程。

阿爾文性格幽默,興趣廣泛,參加過包括國際裁軍運動在內的眾多社會活動。他還在科學史、東方哲學、宗教方面有一定研究,並且通曉瑞典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還會講一些西班牙語和漢語。

阿爾文和他的妻子柯爾斯頓(Kirsten)生育了1個兒子4個女兒,兒子成為醫生,一個女兒成為作家,一個女兒成為律師。

為紀念他,第1778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阿爾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尼斯·阿爾文
  • 外文名:Hannes Alfven
  • 國籍:瑞典
  • 出生地:瑞典的諾爾徹平
  • 出生日期:1908年5月30日
  • 逝世日期:1995年4月2日
  • 職業:電漿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 畢業院校:烏普薩拉大學
  • 主要成就: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磁流體力學
    阿爾文波
  • 代表作品:《宇宙電動力學》,《太陽系的結構和演化史》,《太陽系的演化》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阿爾文學說,阿爾文波,著作,

人物生平

阿爾文1908年出生於瑞典的北雪平,1926年進入烏普薩拉大學就讀,1934年獲得該校博士學位。而後阿爾文在烏普薩拉大學和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學課程,1940年起擔任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教授。1967年,阿爾文移居美國,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南加州大學執教。1991年退休,退休時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哥分校的電機工程教授和皇家工學院的電漿物理教授。退休後來往於加利福尼亞州和瑞典之間。1995年逝世,終年87歲。
漢尼斯·阿爾文漢尼斯·阿爾文
阿爾文性格幽默,興趣廣泛,參加過包括國際裁軍運動在內的眾多社會活動。他還在科學史、東方哲學、宗教方面有一定研究,並且通曉瑞典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還會講一些西班牙語漢語。阿爾文和他的妻子柯爾斯頓(Kirsten)生育了1個兒子4個女兒,兒子成為醫生,一個女兒成為作家,一個女兒成為律師。為紀念他,第1778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阿爾文”。

主要貢獻

阿爾文在30~40年代,為建立宇宙物理學的重要領域──電磁流體力學作出了貢獻。他最主要的貢獻是發現磁流體中的阿爾文波。1942年阿爾文在太陽黑子的理論研究中發現,處在磁場中的導電流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使磁力線像振動的弦那樣運動,出現一種磁流體波。這種波後來被稱為阿爾文波。但當時人們並不理會他的這個發現,因為按照傳統的電磁理論,在導電介質中是不可能存在電磁波的。過了7年,即一直到1949年,阿爾文波才首先在液態金屬中被觀察到,1959年又在電漿中得到證實,終於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一發現在電漿物理、天體物理和受控熱核反應中都有重要套用。此外,他還提出過處理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導向中心”近似法,這方法可較簡捷地求得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
從1943年起,阿爾文系統地發表了關於太陽系的天體演化方面的論文,對於宇宙磁場的起源、太陽系的質量分布與結構、地球與月亮系統的起源與演化、彗星的性質與起源、小行星帶的演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提出過與大爆炸起源說不同的宇宙早期演化學說。他提出了以電流為主要對象的宇宙電動力學研究方法(通常實驗室電動力學以場為主要對象),在電漿理論研究中有效地把天體現象與實驗室測量結果結合起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由於他在磁流體動力學和電漿物理學方面的重大貢獻,獲得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阿爾文學說

阿爾文學說是強調電磁作用的一種太陽系起源學說。1942年以來,瑞典學者阿爾文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論文。1976年,他把主要的研究成果總結在與阿亨尼斯合著的《太陽系的演化》一書中。
阿爾文認為,太陽系內的天體都是由一個高度電離的氣體雲形成的。太陽一形成就有很強的磁場,其周圍的高溫電離氣體雲(離太陽0.1光年處)因冷卻而還原成中性態,並因太陽的吸引而下落。當下落的動能超過電離能時,由於碰撞而再度電離,並在離太陽一定距離處停止下落。根據各元素的電離電位,阿爾文算出在離太陽不同距離處先後形成大小不等四個物質雲。太陽系中的行星、衛星都分別由這四個雲中的物質凝聚而成。阿爾文認為,規則衛星的形成過程同行星的相似,即在行星的周圍也形成幾個雲,最後凝聚成規則衛星。
阿爾文於1942年最先提出磁耦合機制並用來解釋太陽系角動量特殊分布問題。他還推出行星自轉周期存在等周律。1969年又提出了一個“噴流”的新概念。所謂噴流,是指一群運動軌道幾乎相同的天體。他指出:來到中心天體周圍的電漿總是先凝聚成塵粒或星子,然後形成噴流,而噴流能俘獲與它相遇的所有固體微粒和星子,在噴流中集聚成較大的天體,直至最後形成繞中心體轉動的天體(行星、衛星、彗星)而離開噴流為止。阿爾文在小行星中找到了三個噴流。以後,有些人又發現了更多的噴流。

阿爾文波

阿爾文波,又稱剪下阿爾文波,是電漿中的一種沿磁場方向傳播的波,這種波的頻率遠低於電漿的迴旋頻率,是一種線偏振的低頻橫波。處在磁場中的導電流體在垂直於磁場的方向上受到局部擾動時,沿著磁感線方向的磁張力提供恢復力,就會激發阿爾文波。阿爾文波是由瑞典物理學家漢尼斯·阿爾文首先預言的,因此得名。後來隆德奎斯特(Lundquist)使用1特斯拉左右的磁場在水銀中觀察到了阿爾文波,列納爾特(Lehnert)使用液態鈉也證實了阿爾文波的存在。
這樣的波稱為斜阿爾文波。θ=0時是沿著磁感線的方向傳播的,稱為阿爾文波。
稱為阿爾文速度,其中μ0是電漿的磁導率,ρ0是離子的密度。在垂直於磁感線的方向上阿爾文波不能傳播。

著作

《宇宙電動力學》《太陽系的結構和演化史》(與阿亨尼斯合著)《太陽系的演化》(與阿亨尼斯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