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金銀工藝

漢代金銀工藝

掐絲工藝和金銀珠工藝通常結合在一起使用,許多器物即是掐絲工藝的精品,又是金銀珠工藝的傑作。大雲山漢墓出土的小金花泡,形狀如紐扣,直徑僅1厘米左右,用薄金片錘出半球形,周圍有用金絲捻成的兩重邊飾,頂面也有金絲捻成的花瓣和焊綴得極為細小的金珠,工藝極其精湛。而羊角紋金飾片也是漢代金銀加工工藝的代表作,由於在滿城中山王墓和廣州南越王墓中均出土過同類物品,一般認為此類羊角紋金飾片的使用規格極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代金銀工藝
  • 外文名:The han dynasty gold and silver craft
  • 性質:藝術
  • 類別:工藝
概況,相關考古發現,

概況

我國運用金銀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商周時代就已開始,到戰國時又採用了金銀錯和鎏金等工藝,這是傳統青銅鑲嵌技術的新發展,對後代影響很大。到漢代,由於貴族富人追求奢華,夸富耀貴,金銀工藝在戰國時期所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又有一定發展。漢代金銀器主要是製作各種裝飾用品,也製作一部分器皿。

相關考古發現

1980年曾在江蘇邗江縣甘泉山漢墓出土了大批的黃金首飾,其中有金勝七件,製作得非常精美,嵌有小金珠,多面反光,金碧輝煌。
而漢代的金銀錯工藝品的代表當推1965年在河北定縣西漢墓出土的 金銀錯狩獵紋銅車飾 ,車飾長26。5厘米,徑3。6厘米,竹管狀,表面模擬成凸起的竹節,使車飾分為四段:第一段表現在山巒雲氣背景間,有一隻行走的大象,背上騎著三個人,青龍揚首跟在象的後面,周圍點綴著熊、鹿、狼、馬、鶴、鳥等飛禽走獸;第二段描寫一騎馬獵人在反身射虎,雲氣間點綴有各種飛禽走獸;第三段有一人騎駱駝,並有虎和野豬,熊和野牛在搏鬥,周圍狐狸、鹿、山羊、鶴、鳥表現出各種動態;第四段有一隻正在開屏的大孔雀,前面還佇立一隻較小的孔雀,鶴、雁、鳥在飛翔,獐、兔、野豬、野牛在奔跑。
各段之間,用菱形紋、波紋、鋸齒紋作裝飾,以間隔畫面,紋飾精巧,色彩精美,是一件極珍貴的金銀錯工藝品。另外比較傑出的作品有河北滿城出土的錯金銅熏爐、錯金銀鳥蟲書壺。漢代的鎏金器,其代表作品如1968年河北滿城陵山劉勝夫婦墓中出土的 長信宮鎏金銅燈 和 鎏金銅壺 ,它們不僅造型奇巧,而且通體鎏金,顯得精緻富麗。鎏金工藝到了西漢以後更為普遍。1974年河南偃師寇店發現了一處東漢銅器窖藏,有大量的鎏金銅器,銅象、銅牛、銅鹿、銅馬、銅羊均通體鎏金。但錯金銀及鑲嵌綠松石等細工卻逐漸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純金銀飾器發達起來,東漢的金銀飾物在各地墓中均有出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