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澗鎮

漕澗鎮

漕澗鎮屬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雲龍縣城西南部,東與舊州鎮相連,南與保山市隆陽區瓦窯鎮接壤,西與保山市隆陽區汶上鄉、瓦馬鄉相鄰,北與怒江州瀘水縣老窩鄉打虎箐溝為界,距縣城180千米。地處大理、保山、怒江三地結合部,是大理州的西大門,通往怒江大峽谷必經之地。總面積513.58平方千米,轄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2822人(2017年)。

漕澗古稱“早竹”村,清初改為榮里,民國初改第四區,並設立縣佐,民國十九年改為第五區,民國二十八年又改為永豐鄉,1949年改漕澗區,1955年3月劃歸怒江州瀘水縣,當年11月份歸回雲龍縣,1984年改為漕澗鎮。

2012年全鎮經濟實現13.29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38元。 漕澗鎮境內有天然的上、中、下溫泉,漕澗蝙蝠洞、漕澗古牌坊等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漕澗鎮
  • 別名:早竹村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漕澗、仁德、仁山、鐵廠、大坪、鹿山、新勝
  • 政府駐地:漕澗
  • 電話區號:0872
  • 郵政區碼:672700
  • 地理位置:雲南西部邊陲
  • 面積:513.58平方千米 
  • 人口:32822人(2017年) 
  • 方言:多民族語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上、中、下溫泉,漕澗蝙蝠洞、漕澗古牌坊等
  • 車牌代碼:雲L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風景名勝,雲龍溫泉瀑布,漕澗蝙蝠洞,漕澗古牌坊,

建置沿革

玉皇閣玉皇閣
西漢時,漕澗地區曾是唐縣的治所,漕澗古稱“早竹”村。
明朝洪武十五年在今仁山村設漕澗土千總。
清初改為榮里。
民國初改不第四區,並設立縣佐。
民國十九年改為第五區。
民國二十五年裁撤。
民國二十八年又改為永豐鄉。
1949年改漕澗區。
1955年3月劃歸怒江州瀘水縣,當年11月份歸回雲龍縣
1984年改為漕澗鎮,一直沿襲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漕澗鎮轄7個行政村,200個村民小組,156個自然村。
行政村
村民小組
自然村
幅員面積
地理位置
距鎮政府駐地距離
漕澗村
40個
11個
35.9平方公里
漕澗鎮西邊
0.5公里
仁德村
28個
17個
33平方公里
漕澗鎮西南部
2公里
仁山村
20個
9個
28平方公里
漕澗鎮東南部
4公里
鐵廠村
38個
33個
67.39平方公里
漕澗鎮南部
20公里
大坪村
30個
35個
72.5平方公里
漕澗鎮南部
10公里
鹿山村
25個
25個
36.3平方公里
漕澗鎮南部
25公里
新勝村
26個
19個
33.1平方公里
漕澗鎮西部
16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漕澗鎮位於雲龍縣城西南部,東與功果橋鎮相連,南與保山市瓦窯鄉接壤,西與保山市汶上、瓦馬相鄰,北與瀘水縣老窩鄉以打虎箐溝為界,地處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結合部,是大理州的西大門,通往怒江大峽谷的必經之地,國土面積為513.58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鎮政府所在地海拔2040米,漕澗壩子的海拔介於1950—2120米之間,境內山巒起伏,河流密布縱橫,海拔高差懸殊大,由高山峽谷、中山谷地、山麓洪積扇、河流階地、高原夷平面5種地貌單元組成。

氣候

漕澗鎮處在雨量多、氣候冷涼的三江流域的高原盆地上,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3.4℃,全年日照不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全鎮耕地面積2170.67公頃,其中旱地1446.67公頃(壩區100公頃),水田724公頃(壩區683.33公頃)。壩區耕地面積1816.67公頃。人均占有耕0.07畝。

礦產資源

截至2006年,漕澗鎮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鎳、鐵、銅、鉛、大理石等,是縣內礦冶企業的重點集中區。

森林資源

截至2006年,漕澗鎮鎮植被(含灌木林和草坡)覆蓋率達53%以上,其中森林覆蓋率達40%,主要有分水嶺原始森林、紅豆杉林。

人口民族

    漕澗鎮主要有白族漢族彝族苗族阿昌族等5個民族,常住人口32822人(2017年)。

    經濟

    概況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截至2012年,漕澗鎮農貿市場已建成,鐵廠、新勝和政府所在地3個自然集鎮的商業鋪面300餘家。實現第三產業產值1.5億元。

          交通

          2010年,國家扶持怒江州修建金六二級公路從漕澗境內穿過,全長3.53公里,路寬12米,城鎮開發路段寬度24米,投資1500多萬元。漕澗往西54公里可達怒江州府,往東可直達下關,往南距保山市96公里,往北120公里到達雲龍縣縣城,西北面與中國鋅都蘭坪縣連線,交通四通八達。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7年,漕澗鎮有一所縣級中學——雲龍二中,有教職工104人,高中專任教師60人,國中專任教師27人,上學年在校高中生717人;有 2所鎮級初級中學,有教職工77人,上學年三所中學在校國中生1884人;有10所村級完小,2個初級國小,20個村國小校點,上學年在校小學生2900人。全鎮教師編制275人,其中國中教師77 人,國小教師198人,中國小教師中,大學本科學歷14人,專科學歷139人,中師學歷60人。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二中校園占地面積13833.5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6659平方米,鐵廠初級中學校園占地面積12527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2460平方米,漕澗中學校園占地面積6533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4872平方米。全鎮國小校占地面積62727.7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19643平方米。
            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運動會體育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運動會體育
            截至2013年,漕澗鎮系省教育現代化鄉鎮,國中普及率100%。中學有雲龍縣二中、漕澗中學,國小有漕澗一小、漕澗三小、丹梯完小、仁山完小、大坪完小、鐵廠完小、新勝完小、鹿山完小。

            衛生事業

              社會保障

              2007年,漕澗鎮農村“低保”1080戶,生活保障金142.2萬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65.5萬元,發放復員軍人、退伍軍人、烈屬、農村離職老乾、精減退職人員、革命傷殘軍人定補70.4萬元。發放春夏荒糧食10噸。參保職工人數達370人。開發公益型崗位24個,解決10戶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新增就業人員34人。
              2012年,修建了漕澗鎮民族文化廣場(休閒公園),總面積十餘畝,是漕澗鎮配套設施齊備的民族文化廣場,各族人民文娛、體育、健身、休閒和老年活動中心。全鎮新農保參保率達94 %。發放低保金698萬元,“五保”供養金12.5萬元,優撫及社救金14萬元,高齡老人保健費18.9萬元,孤兒基本生活費2.4萬元,城鄉大病醫療救助130萬元,城鄉困難戶臨時救助33.1萬元。發放春荒及救災糧17噸。投資40萬元完成漕澗、鹿山、新勝3個老年人活動場所建設。完成投資196萬元的13個扶貧開發省級重點村建設項目和投資60萬元的1個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完成投資562萬元的省級財政資金到戶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31萬元的安居房建設項目和170萬元的農村危房拆除重建項目;完成投資528萬元的易地搬遷項目。

              基礎設施

                風景名勝

                雲龍溫泉瀑布

                溫泉瀑布位於漕澗壩子西邊的下澡潭,是十分罕見的溫泉瀑布,瀑布源頭泉眼水溫高達86oC,水流量大,水質好,瀑布之下的泉水匯成一條寬3米,長3000多米的熱水河,匯入滔滔怒江。
                雲龍溫泉瀑布雲龍溫泉瀑布

                漕澗蝙蝠洞

                漕澗古鎮蝙蝠洞,因洞內棲息著無數隻蝙蝠而名,位於漕澗鎮下澡潭溫泉西北側,距離下澡潭溫泉一里多,金六二級公路下方三十餘米處,是尚未開發利用的原生態溶洞。溶洞由低向高走向,距洞口七八十米處分為兩個岔洞,均為上坡。
                漕澗鎮

                漕澗古牌坊

                漕澗古牌坊——張三娘貞潔牌坊,是漕澗鎮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蹟之一,位於漕澗鎮西北側山崗上玉皇閣古廟建築群遺址,約建於明末清初(具體年代難以考證),傳說中是當年漕澗觀音寺尼姑張三娘所倡建,是漕澗古鎮玉皇閣古建築群遺址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是漕澗古鎮深厚的歷史文化的見證標誌之一,整個牌坊用岩石雕鑿、採用榫結構穿結而成。
                漕澗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