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本法師

演本法師(1872~1957年)江蘇無錫人,俗姓尤。名雪行,號惜陰。晚號無相山人、八一山人。

基本介紹

  • 本名:演本法師
  • 別稱:無相山人、八一山人
  • 字號:惜陰
  • 出生時間:1872
  • 去世時間:1957年
  • 職位上海聖約翰大學國文教授
主要事項,佛門貢獻,皈依佛門,結交弘一,海內外弘法,特別事項,人物貢獻,作品示例,

主要事項

早歲精研群籍,深入墳典,曾與李叔同弘一法師)同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國文教授,蜚聲學界。後因研究佛法,生歡喜心,遂於杭州虎跑寺歸依三寶,號弘如居士。未久在上海主編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並撰輯“譚因法味”及“安士全書”闡揚大乘教義,與無錫丁福保齊名。曾游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各地弘法。歷任金馬侖三寶寺住持、新加坡佛教總會及居士林導師,歸依弟子遍及新馬。1957年示寂,世壽八十六。著有佛說十二頭陀經、金光明經、金剛經妙解、不夜城、鳩摩羅什尊者傳、佛法要領、選注不離世間三昧成就世間三昧等。
演本法師

佛門貢獻

皈依佛門

演本法師演本法師,俗家姓尤,名雪行,字惜陰,人稱雪行居士。他是江蘇無錫人,出生於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農曆二月初六日。無錫是江南人文薈萃之鄉,他生於書香世家,天質俊發,自幼循序就讀,光緒二十年之前中了秀才。以後甲午之戰,割讓台灣;戊戌政變,招致八國聯軍,以及清廷內政腐敗,外患頻仍等一連串的事故,社會上的知識分子,受時代風氣的影響,多具有革命思想。辛亥革命之前,宣統二、三年間,演本法師在上海民立報任筆政。民立報是于右任創辦的報紙,言論重點在揭發清廷無能,鼓吹革命思想,事實上是革命黨人的聯絡機構,演本法師在民立報,也參加了革命的行動。 民國肇建未幾,民立報停刊,演本法師以舊友穆藕初之邀,在穆經營的厚生紗廠任監督,後來二人合作開辦農場,種植美棉(美國品種的棉花),頗為成功,後來以蝗蟲肆虐,無計可施,最後一把火把農場燒掉,種植的棉花與蝗蟲同歸於盡。他感於殺傷太過,有違天和,自此信了佛教,虔誠懺悔。他於光緒三十年前後,在上海梵王渡的聖約翰大學任國文教師,以探討哲理,涉獵佛典而信了佛教。學校當局以教會學校不宜信奉佛教,演本法師不以此項措施為然,乃辭職離校。那時只是初信,到經營農場,焚燒蝗蟲後,才虔誠入信。此時他曾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了悟老和尚,取名演本,號弘如。按弘一大師繫於一九一八年戊午正月間,在虎跑寺皈依了悟老和尚,法名演音,字弘一。演本法師至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三日,始依了悟老和尚剃度出家,仍用皈依時的名號。他們二位是同門師兄弟,唯演本法師的皈依是在弘師之前或弘師之後,則不得而知。
演本法師

結交弘一

弘一大師一九二一年,上海佛教界的名流居士聶雲台、丁福保、黃涵之、施省之、范古農、朱慶瀾、關炯之、李圓淨等組織“上海佛教居士林”,演本法師也是發起人之一。居士林成立,發行《居士林林刊》,演本法師任主編,在這段時間內,他編輯了幾本初機佛書,如《譚因》、《法味》、《佛教故事淺說》、《了凡四訓注釋》等,流行甚廣,與著佛書甚多的丁福保齊名。《譚因》這本書,是選自佛經中三十五篇故事語譯而成,全書一百五十頁,文字很簡潔,書後附有《系說》一篇,說明這本書撰寫的因緣。文中稱,《譚因》一書,系由弘一大師提議,並代他借了大藏經供他參考,才寫出來的。而演本法師和弘一大師是何時相識的,據說民國元年,演本法師在上海自立報社工作時,尚未出家的李叔同,由天津到上海,參加革命人士陳英士創辦的《太平洋報》,擔任文藝編輯,二人在那時就相識了。二人同為杭州虎跑寺了悟老和尚的皈依弟子。後來,叔同出家,演本法師曾到杭州探視。他年長於弘一大師八歲,而對大師十分尊敬,自稱弟子。一九二八年,弘一大師初赴閩南,實是以演本法師為增上緣。林子青居士著《弘一大師新譜》一九二八年條有如下記載: “冬月,舊友尤惜陰與謝國梁二居士,發願相約赴暹羅弘法,大師訪於客寓,忽動遠遊之念,因同船南行。船到廈門,受到陳敬賢居士招待,並介紹他到南普陀寺去住,認識了性願老法師及芝峰、大醒師等,留他小住,尤、謝二居士旋乘原船赴暹。” 後來弘一大師撰寫《南閩十年之夢影》一書,也記載著這一段赴閩的因緣: “我第一回到閩南來,是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的時候......那時我有一位舊時很要好的朋友,名尤惜陰居士,聽說他也在上海,於是我很想去看他一看。有一天的下午,我去看尤惜陰居士了。居士說他要到暹羅國去,於第二天的早上就要動身。我聽到之後,登時覺得很歡喜,於是也想和他一同去。” 《新譜》和《夢影》二書,主要是敘述大師赴廈門的經過,並沒有說明演本法師赴暹羅的因緣。原來演本法師赴暹羅,並不是和謝國梁兩個人去的,而是團體行動。一九二八年冬季,上海佛教人士組織“暹羅佛教考察團”,又名“中華淨業團”,由一位心醫和尚任團長,團員有幻一法師、龐銘新,及謝國梁與演本法師等,弘一大師是臨時加入附團隨行的。考察團出發前,為廈門富商陳敬賢居士(南洋僑領陳嘉庚之弟)所聞,電約該團赴廈門一行,故考察團不直接赴香港,而搭乘繞道廈門的輪船,以此因緣,弘一大師才到了廈門,而被留在南普陀寺。
演本法師

海內外弘法

鹿野苑中華寺演本法師隨考察團抵達暹羅,就在當地居留下來,在華僑界弘揚淨土法門,很受到佛教善信的崇敬。一九三〇年,他在仰光組織“中華佛學研究社”,領導信眾,被尊為導師。 與他同赴暹羅的謝國梁居士,浙江天台人,後來回國,一九三〇年在廈門禮轉逢和尚為師出家,法名寂雲,號瑞幢。翌年,在南京寶華山受具戒,與後來大陸名僧巨贊同戒。受戒後,在陝西終南山結茅潛修。抗日戰爭期間,攜缽入川,住在樂山縣,農耕自給。一九五六年,自四川致書巨贊法師,欲往北京參學未果,以後不知所終。一九三一年,演本法師自暹羅到了新加坡,下榻佛教居士林。這時北京法源寺的德玉和尚南來,欲往印度鹿野苑興建“中華寺”(僑領李俊承捐資),也駐錫居士林。演本法師以因緣成熟,乃禮德玉和尚為師,剃度出家,仍以演本為名,成為一名六十歲的老沙彌。一九三九年到緬甸受具足戒,然後赴印度朝禮聖跡,曾北至大雪山,也到過鹿野苑中華寺。之後,到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受皈依弟子謝蓮塘的供養,閉關潛修密宗,得其法要。出關後提倡顯密圓修、知行合一,即生成佛的法門。這時他出版《法海一滴》上下冊,分贈各地信徒。
演本法師

特別事項

人物貢獻

新加坡居士林一九四五年,新加坡毗盧寺住持雪山法師,在金馬侖創建三寶寺,禮請演老出任住持。演老以本道法師為監院,在信眾的支持下,建造一所圖書館,命名為“法輪圖書館”,館中藏書極富,對外開放。在此期間,他經常應請到新加坡講經弘法,並擔任新加坡佛教總會,及佛教居士林導師,連任多年,皈依弟子遍及星、馬、泰、菲各地。 演本法師對藥用植物頗有研究,在金馬侖山上種植中藥,為人治病十分靈驗,尤以吉祥草治療痔瘡效果顯著,為許多人解除痛苦。金馬侖地勢高亢,海拔五千多呎的,演本法師不能適應,以致羅患風濕症,晚年行動不便,常臥在禪榻上。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示寂。世壽八十六歲,僧臘二十七夏,戒臘十九夏。二十五日封龕,三十日荼,獲各色舍利甚多。演本法師早年讀書時,曾研究周易,探玄尋秘,辨識機微,造詣頗深。民國初年,曾著《東方之宅運新案》四冊,《宅運圖解》一冊,《人間天眼指南宅運撮要》一冊,演繹數理、地形、方位、時空人事等錯綜複雜之關係,頗具卓見。在上海居士林主編林刊時,撰輯《譚因》、《法味》、《故事淺說》、《了凡四訓語釋》等。在南洋弘化期間,復著有《法海一滴》上下集,《三種戒經合刊》,《佛法要領》,《佛化家庭》,《眾福之門》等多種,並倡印佛書,普贈善信。
演本法師

作品示例

世尊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宣說拔除一切患苦之勝妙法門,廣行慈濟。時舍衛大城中,有一大富長者,選擇高門溫柔淑德之女,娶為內佐。鹹婚以後,育一不幸之兒,兒身患瘡,展轉引發;瘡口一破,密合無期,百般苦楚,呻號叫喚,聞者辛酸。遠近名醫,投藥施治,不收寸效,兒無日不在哀呼叫苦聲中度其可憐之生活。此兒名字以其呻號之聲擾及鄰里,不約而同,鹹以呻號名此兒。
歲月如流,轉瞬年長,鄰有慈心人,期其早脫苦,熟思事必有因,遂對此患瘡青年善言安慰,並云:“頗聞多人,交口稱揚,祗洹精舍有大醫王,身心二病,一律施治,妙藥方投,沈疴立起,何不前往,傾誠求治?”
長者子呻號,聞善鄰切切提醒之語,深生慶喜,即便力疾,尋至祗園。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暉曜,如百千日,心懷喜悅,莫可言喻。愁苦煩惱,已去甚多。前禮佛足,卻坐一面。
佛為說五陰盛苦,五陰即無形之瘡癰,貪、嗔、痴三,為無形毒瘡之根本,無異毒箭入心,不速拔除,為害甚大。(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一、色蘊,總括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質。二、受蘊,對一切境承事物之心之作用。三,想蘊,對一切境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四、行蘊,其對境關於貪嗔等一切善惡之心之作用。五、識蘊,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之本體。以一有情征之,色蘊之一屬幻身,其它四蘊屬幻心,幻心中受、想、行三者,在心法上各為一種特別之作用,名之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簡稱心所,識之一者為心之自性,名曰心王,五蘊為身心之二法及四大五蘊假和合而成人之心身,《最勝王經》有言:“憭五蘊宅悉皆空,求證菩提真實處”。)呻號懺悔罪過,瘡皆合口,患苦全除,生大歡喜,求為佛弟子,得佛諾許,即出家為比丘,精心修習,捷成羅漢。
時諸比丘見呻號事,生稀有心,問佛因緣。佛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有兩富豪,因平日積嫌而起忿諍。其一人大出珍寶,貢奉與王,王受其貢。得王微寵,有緣進言;即讒彼平素積嫌之人云:‘其人惡毒,常蓄奸謀,設計害我。惟願大王,嚴治惡人,保護善良。’王受貢失察,輕信讒言。即行拘捕,不容聲辯,施以酷刑,百般楚苦,體無完膚,膿血橫流,痛不可言。出金贖罪,被釋還家。既還家已,深自思惟:有身即苦。眾患所集,多諸災禍,甚可厭惡。我與彼人,無大怨仇,橫見傷毀,乃至如此。即自決志,入山林中,觀察有為,皆是無常。憭知空義,深心解悟。歇下狂心,捷成支佛;視諸怨親,心皆平等。念彼富人,加惡於我,將來之世,受地獄中。我今當往,為現神變,令其開悟,發大慈懷。即往彼家踴身虛空,作十八變。彼大富豪見此神變,心生渴仰,異常信敬,邀請會坐;特治精饌,種種供養,向辟支佛懺悔前罪。
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向國王進讒,誣陷良善,被捕下獄,施以酷刑,百般楚毒,使彼無辜,體無完膚者,歿後由此多生,受瘡病所累,百醫無效,受苦萬般,自食其報,即今呻號比丘是。以受辟支佛恩懺悔前罪,並出其精誠於辟支佛前作皈誠三寶功德,故今日得佛拔濟,同成聖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