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酒

漉酒

漉酒是指對新釀的酒進行過濾除去雜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漉酒
  • 讀音:lù jiǔ
  • 原料:糧食
  • 定義新釀的酒進行過濾除去雜質
  • 工具:竹子或茅草
  • 出自:《陶淵明傳》
簡介,詳細解釋,

簡介

漉酒
讀音:lù jiu

詳細解釋

古人飲的酒多為糧食所釀。新釀的酒還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即所謂的“綠蟻”。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首詩說得很清楚,“綠蟻”即指新出的酒。
要飲酒,自然需先處理雜質,於是,在飲酒之前,要進行壓酒或濾酒。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便有這樣的描寫:“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楊柳青青,暖風微醺,新酒初熟,佳人輕壓著酒渣,纖柔婀娜,此時溢滿店間的香,可是柳花香、可是酒香、也可是美人勸酒眼波流轉之暗香。飲者的欲行不行亦是水到渠成了,別意的短或長,已不重要。
新酒壓出,或尚余酒渣,還需釃酒、湑酒,即過濾。古人通常用竹子或茅草為之,“以筐曰釃;以藪曰湑。”(《毛傳》)筐為竹器,藪為草物。一般農家自己釀酒,過濾酒就是漉酒。漉酒有專門的工具,稱酒篘,亦是竹做的筐型物品。唐 皮日休有句云:"碧紗裳下攜詩草,黃篾樓中掛酒篘。(《和魯望新夏東郊閒泛》)根據盛酒器物口徑的大小,確定所用酒篘的大小,即《日用雜字》所說的“酒篘有大小”。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載:陶淵明嗜酒。“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說的是郡將(官職名)拜訪陶潛,正趕上他釀的酒熟了,陶潛就取下(郡將)頭上的葛巾濾酒,濾完後,又把葛巾讓他戴上。取人家頭上戴的葛巾漉酒之後讓人重新戴回頭上,畢竟不是人人能夠做到的。後來“脫巾漉酒”這種愛酒成癖、嗜酒為榮、真率超脫的舉止, 竟成為雅事,為不少名士所讚羨。唐賀知章《春興》:泉噴橫琴膝,花粘漉酒巾。杯中不覺老,林下更逢春。唐盧綸《無題》:“高歌猶愛思歸引醉語惟夸漉酒巾。”從另外一個層面看,“脫巾漉酒”這個典故也說明,新酒釀成後,不濾清是不好喝的。
明 丁雲鵬《漉酒圖》明 丁雲鵬《漉酒圖》
(王守照 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