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塞爾日

1958年,克洛德·夏布羅爾以處女作《漂亮的塞爾日》揭開了“新浪潮電影”的序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漂亮的塞爾日
  • 導演:克洛德·夏布羅爾
  • 編劇:克洛德·夏布羅爾
  • 製片人:克洛德·夏布羅爾
  • 主演:克洛德·夏布羅爾
  • 上映時間:1958年
簡介,導演,歷史意義,

簡介

《漂亮的塞爾日》可說是部自傳性作品,也是克洛德-夏博爾導演的處女作,受到了影壇的一致好評,並獲得了讓-維戈獎。

導演

克洛德-夏博爾身兼導演、演員、電影對白撰寫者、藝術指導、製片和編劇數職。他在二戰時經營過電影俱樂部,返回
漂亮的塞爾日
1938年10月26日生於尼姆。中學畢業後入尼姆歌劇院學習舞蹈。1957年到巴黎,參加F.特呂弗的第一部短片《頑童們》(1958)的演出,後在C.夏布羅爾的成名作《漂亮的塞爾日》(1958)中扮演女主角,獲得成功,遂進入影壇。

歷史意義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的新電影運動風起雲湧,始作傭者是“法國新浪潮”。1958年,克洛德·夏布羅爾以處女作《漂亮的塞爾日》揭開了“新浪潮電影”的序幕。
法國新浪潮運動持續的時間並不長,掐頭去尾不過五年。但是,作為一次意義深遠的美學運動,影響波及全世界。短短几年間,有200多名電影新人推出他們的處女作。作為電影史上的第三次美學運動,“新浪潮”被載入史冊。
與法國“新浪潮”遙相呼應的是“解凍”後出現的蘇聯“新浪潮”。
在法國“新浪潮”運動3年之後,英國出現了以卡雷爾·賴茲、林賽·安德森等人為代表的“自由電影”運動;接著,在匈牙利,出現了米洛斯·揚喬、翁德拉什·科瓦奇和伊斯特萬·薩博為代表的“匈牙利新浪潮”;在捷克,出現了以維拉·希蒂洛娃、米洛斯·福爾曼和亞羅米爾·伊雷什為代表的“捷克新浪潮”電影;在德國,70年代前後出現了大師群起的“新德國電影”;在波蘭出現了安傑·瓦依達、羅曼·波蘭斯基等一眾導演則延續著“波蘭電影學派”在六、七十年代的輝煌;此外,在非洲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和地區,也都出現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迥異於傳統的“新電影”……
從80年代到90年代,電影新浪潮已由歐洲轉移到亞洲。日本新電影,韓國電影復興,泰國電影新浪潮,令人眼花繚亂。最令人驚喜的是以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為代表的伊朗電影,《何處是我家》、《橄欖樹下》、《白氣球》、《鏡子》、《天堂的孩子》轟動國際影壇。伊朗電影大多圍繞兒童故事展開,從孩子清澈的視野中,看到單純的愛憎和面對成人世界的困惑,挖掘出深邃的情感世界。阿巴斯始終關注普通人的境遇,探究那些操勞、疲憊、被社會環境壓迫的窮苦人的內心情感,表達出對底層人深切的精神關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