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辭劍(典故)

漁父辭劍(典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漁父辭劍是一個典故,出自司馬遷《史記》,講述的是春秋時期伍子胥逃難過程中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父辭劍
  •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 
  • 作者年代:西漢
  • 主要人物:伍子胥
原文,譯文,

原文

(伍)子胥入船,漁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尋之津。
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其飢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漁父去後,
子胥疑之,乃潛身於深葦之中。有頃,父來,持麥飯、鮑魚羹、盎漿,求之樹下,不見,因歌而呼之,曰:“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蘆中而應。漁父曰:,“吾見子有飢色,為子取餉,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屬天,今屬丈人,豈敢有嫌哉?”
二人飲食畢,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此吾前君之劍,上有七星北斗,價直百金,以此相答。”漁父曰:“吾聞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圭①。豈圖取百金之劍乎?”遂辭不受,謂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為楚所得。” 子胥曰:“請丈人姓字。”漁父曰:“今日凶凶,兩賊相逢,吾所謂渡楚賊也。兩賊相得,得形於默,何用姓字為?子為蘆中人,吾為漁丈人。富貴莫相忘也。” 子胥曰:“諾。”既去,誡漁父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漁父諾。子胥行數步,顧視漁者,已覆船自沉於江水之中矣。

譯文

伍子胥過江之後,漁翁見他面有飢色,就對他說,你在這樹下等我,我去給你找點食物。漁翁走後,伍子胥起了疑心,於是藏到了蘆葦深處。沒多久,漁翁帶著食物返了回來 漁翁見樹下沒有了人,於是低聲呼喚:‘蘆中人,蘆中人,難道不是飢餓嗎?’重複了好幾遍,伍子胥才從蘆葦中走了出來。那漁翁就說:“我看見你面露飢色,為你去拿飯,你為什麼猜疑啊?”
伍子胥說:‘性命本屬於天,現在屬於丈人(尊稱),怎么敢有猜疑呢?’吃完飯,伍子胥解下百金之劍送給漁翁,說道,我這把劍已經祖傳三代了,上面刻有七星北斗,還有龍躍於淵,價值百金,把它送給你作為答謝。”
漁翁說:‘我聽說楚王下了命令,擒獲伍子胥的人,可得到糧食五萬石,得到楚國最高的爵位。我既然救了你,難道還貪圖這百金之劍么?’漁翁推辭不收:“你趕快離開,不要留下。(否則)就要被楚國人抓住了。”
伍子胥於是請教漁翁高姓大名,那漁翁笑道:“現在情況危急,兩個壞人相逢,我就是那個幫助渡河的楚國壞人。兩賊相得,得形於沉默之中,為什麼還要知道姓名呢?你是蘆中人,我是漁丈人。以後富貴了別忘記我就行了。’伍子胥答應了。
伍子胥臨去時,告誡漁父說:“掩蓋你的盎漿,不要讓它暴露了。”漁父說好。於今行走數步,回頭看漁父,已經翻船自己沉到江水之中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