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圖(元代吳鎮創作絹本墨筆畫)

漁父圖(元代吳鎮創作絹本墨筆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漁父圖》是元代畫家吳鎮創作的絹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漁父圖》畫遠山叢樹,流泉曲水,老樹平坡。坡旁溪水一泓,小舟閒泊。一漁父頭戴草笠,一手扶槳,一手執魚竿,坐船中垂釣。筆法圓潤,意境幽深。

《漁父圖》,皆天空水闊,幾隻漁舟活動於其間,隨意點染,意境或開闊,或幽深頗多變化,既畫出了“放歌蕩漾蘆花風”,又描繪出“一葉隨風萬里身”的意境,吳鎮以此寄託隱逸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父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作者:吳鎮
  • 材質:絹本
  • 規格:縱84.7cm,橫29.7cm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形象,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nullnull
此幅作遠山叢樹,流泉曲水,平坡老樹。坡旁水澤,小舟閒泊。一漁夫頭戴草笠,一手扶漿,一手執竿,坐船垂釣。對岸群山遠岫,崗巒起伏,樹木茂盛,溪流人家。
遠景諸峰峭拔而立,綿延起伏;中景坡石漸緩,相擁而臥,老樹從中斜逸而出,枝幹虬曲,樹葉繁茂,一道幽泉從遠山處蜿蜒而來,流水潺諼,匯人江中;近景的江面上,一漁父泛舟其上,他手扶槳一手執魚竿,怡然自得地坐在船沿上垂釣,漁船兩邊沙磧點點,木盛草美,隨風飄蕩。
圖上正中草書“漁父辭”一首: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腮鱸,詩筒相對酒葫蘆。並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戲作《漁父》四幅並題。”下鈐二印。圖上有清人王鐸詩題。

創作背景

吳鎮的父親在宋朝是抗金的將軍,其叔父與趙孟頫是至交。吳鎮秉性孤傲,從不願意與權勢者來往,不願意做官,也很少賣畫,不是賣不掉,而是不願意賣。漁、樵、耕、讀是古代文人最愛追求的生活方式,“漁父”的形象是清高、隱士的代名詞,特別是在元朝,漁父形象大量出現在文學作品、繪畫藝術中,成為文人們的感情寄託。吳鎮對漁父題材更是情有獨鐘,但他並不是主要歌頌漁父形象,更多是將漁父形象置於某種背景中,營造出一種空無的境界。漁父之意對吳鎮而言,是一種超然的生活姿態。漁父之“父”又作“甫”,是對老年男子的稱呼。老年人歷經滄桑,明於得失,歸心淡泊,古稱人老之後不歸禪則歸道,隱含著超脫之情。吳鎮那種“曲直知有節”不肯傍人籬落的思想也從他畫的眾多的《漁父圖》中反映出來。從“至元二年秋八月“判斷,是吳鎮五十七歲時的作品。

藝術鑑賞

主題

《漁父圖》中的漁父也和竹子一樣,是一個象徵意義的形象,透露了元代社會的某些側面的現實情況。《漁父圖》是將畫者的心襟氣象與關乎畫面自身形式規範的內在結構有機結合起來的典範之作,其所描繪的場景並未脫離視覺真實,但它注重的已不再是真實物象本身,而是藉此傳達畫家對於宇宙韻律的體吾與把握,進而表現陶冶於自然之中、與天地同體的人格境界。據題畫詩,可以體悟到吳鎮想要雲遊於天地雲水之間、超脫而歸於自然的“漁隱”心理。

墨分五色,而“五墨齊備”是吳鎮用墨的高超之處,為更好地發揮墨效,吳鎮在選擇作畫材料上很有講究,畫梅竹喜用紙,畫山水則喜用絹。畫山水選絹,因為絹有厚度,纖維富韌性,多次渲染而不皺摺。

形象

畫中載酒船頭、垂釣湖面的漁者,沉迷於水天朗月之間,融合在宇宙的秩序和節奏之中,雲霧山嵐、西風蘆荻、水波魚躍皆與人心息息相通,主觀情調與自然景象的交流互滲構成了超出於畫面自然山水本身的藝術靈境。

技法

《漁父圖》無論遠景、近景均如沐浴在水中,給人“水墨淋漓幛猶濕”之感,但由於漁船與漁父皆以細筆勾出,與濕筆大點大染的山石樹木形成鮮明的線面對比、因面畫面充溢的濕重之氣並沒有使人產生悶塞之感。此外,吳鎮的《漁父圖》皆用筆蒼勁有力,詩與畫交相輝映,形成迷濛幽深、自由無限的藝術境界。

名家點評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畫中的構圖嚴整精練,置景平奇相間,把處於靜態的樹木坡石處理得頗有動感,近坡、漁翁、遠山三組景物在結構上顧盼自如。

歷史傳承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漁父圖》上有清人王鐸題詩,此卷曾經明人詹僖,清人吳榮光、潘正煒收藏,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7年9月6日—2月5日,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趙孟頫書畫特展,其中《漁父圖》為展出珍品之一。

作者簡介

吳鎮(1280—1354),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梅沙彌,嘉興人。相傳吳鎮年輕時喜結交豪俠一流的人物,後隱居鄉里,以賣卜為生,並吟詩寫字作畫以消遣,詩書畫逐漸有名之後,兼以賣畫為生。吳鎮擅畫水墨山水,師法巨然,間學馬遠、夏主的斧劈皴和刮鐵皴,擅用濕墨表現山川林木郁茂景色。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傳世作品有《雙檜平遠圖》《漁父圖》《墨梅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