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謙子

滿謙子

滿謙子(1903~1985),藝術教育家,原名滿福民,廣西荔浦人。1935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歷任廣西省教育廳音樂編審、廣西藝術師訓班主任、重慶中訓團音樂乾訓班教官、重慶國立音樂學院分院教授兼教務主任、上海音專教授兼教務主任、廣西藝專校長、廣西藝術館館長、廣西藝術學院院長、廣西音協主席、廣西文聯副主席,是廣西第四屆政協常委。在藝術學院內設立民族藝術研究室,組織並率領採風隊深入廣西各少數民族聚居縣蒐集整理資料,推陳出新,用於教學和創作。發表的作品有《國小音樂教材兒童歌曲》、《抗日戰爭歌曲》、《歡慶解放》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謙子
  • 出生地:廣西荔浦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85
  • 職業:藝術教育家
滿謙子, 原名滿福民。廣西荔浦人。1919年入廣東嶺南大學附中,與冼星海同班。1925年入嶺南大學文理學院外語專業學習,後因兩廣軍閥混戰輟學回桂,先後在荔浦、桂林、平樂等地的學校教外語、體育和音樂。1929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師範聲樂班學習聲樂,先後師從周淑安、蘇士林(俄)、應尚能學習聲樂,隨黃自學作曲,技藝大進,成為一名出色的抒情男中音歌唱家。是廣西第一位正規學習現代音樂藝術者。1935年畢業時,放棄薪高位適的職務,在黃自先生支持下,毅然回到廣西。同年9月任廣西教育廳編審室音樂編審,創辦廣西第一個音樂家民眾組織—廣西音樂會。1936年任教育廳藝術科視察員,面對廣西藝術教育十分落後、師資力量極大薄弱的局面,先後編寫中國小音樂教材各2冊,以解決教材缺乏的燃眉之急;多方籌措,於1938年開辦旨在提高藝術師資水平的廣西藝術師資訓練班,並主持訓練班全面教學工作。同時與夫人鐘志暉合作,創作大量抗戰歌曲和兒童歌曲,有些歌曲流傳至今。曾擔任數千人參加的抗戰歌詠團訓練委員會委員,在桂林市公共體育場用手電筒指揮有萬餘人參加的旨在宣傳抗戰的“火炬大合唱”。這也是廣西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民眾抗日救亡歌詠活動。美國福克斯公司駐桂記者還將這一盛況拍成電影,影響甚大。
1938年,任中央軍官訓練團音樂乾訓班教官,1943年任重慶音樂院松林崗分院教務主任、聲樂教授,兼教英語、義大利語。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院遷往上海並改名上海音專,仍任教務主任、聲樂教授。1946年參與在原廣西藝術師資訓練班的基礎上籌建省立藝術專科學校,1947年任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兼教聲樂課。1953年全國高校調整,該校併入中南音專,其調任廣西音樂工作室主任。1956年率廣西代表團赴京參加全國第一屆音樂周,並表演自己創作的漁鼓《農業社真正強》。1957年改任廣西民眾藝術館館長,籌辦廣西第二屆民間文藝會演。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創作大合唱《壯族自治區頌歌》以表祝賀。同年當選自治區音樂家協會主席。之後歷任自治區(省)政協第一至第三屆委員、第四屆常務委員,民盟廣西區委顧問、廣西文聯副主席等職。
1958年為培養少數民族地區的藝術人才,廣西藝專獲中央批准重建,再次就任校長。1960年藝專改為廣西藝術學院,歷任副院長、院長。學校專門開設附中部民族班。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提高藝術教育質量,培養合格的少數民族藝術人才,其盡職盡責,制定許多措施和制度,使廣西藝術教育得到健康發展。“文化大革命”中被關入“牛棚”,受到錯誤的批判,直到1978年才恢復廣西藝術學院院長職務。
其非常重視民族民間藝術遺產的發掘整理、吸收繼承及研究提高工作,倡議在學院成立民族藝術研究室(所),多次率隊深入壯鄉、苗寨等11個民族山區縣採錄山歌;對桂劇音樂進行研究與改革,撰寫《桂劇音樂》、《桂林話與桂劇唱腔》、《中國語系發音特點在聲樂發聲中的運用》等專著、論文。還先後發表《金龍舞曲》、《桂林漁鼓唱詞寫作探索》、《談文藝曲藝》等作品。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幾十年的演唱經驗和方法全盤傳授給學生,培養出了不少歌唱家。1982年任該院顧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