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官爵稱謂

滿語官爵稱謂,滿族先民稱其首領為“牛錄額真”(後改稱“牛錄章京”)。明萬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翌年即以“牛錄額真之爵”賞給被征服者洛科等人。後金天聰八年(1634),改其八旗官爵漢名為滿名“昂邦章京”等,從而衍成“昂邦”、“章京”、“達”、“哈番”,合為清代官稱的4種主要稱謂。天聰、崇德年間,世爵與武官名稱本多相同。順治四年(1647),更以“精奇尼哈番”等為臣爵專稱,從而使官爵合一之制始有所區別。乾隆元年(1736),其臣爵漢名制立,然與其對品改稱的滿語爵名仍沿用未廢。滿語官名,系“昂邦”者純屬文武大員;系“章京”者多屬有職守、具品級的中等上下武員;系“達(大)”者則在文武中大小官員乃至無品級者都有;系“哈番”者則多用於文官“卿”以下雜職以上者。滿語官爵稱謂,大體以“精奇尼”、“阿禮哈”、“阿禮菲”等冠作“正”、“主”座之位,而以“阿思哈尼”、“一爾希”等冠為“次”或“副”席之位,“阿達哈”等則表示“陪”席或第三之位。在正一品(滿語:精奇尼烏珠哲爾吉)、從一品(一爾希烏珠哲爾吉)與正二品之中,尚包括“加銜”在內,如“太師”、“少師”與“太子太師”、“太子少師”(滿語亦皆同)等。不系正從品級者,如筆帖式、七品小京官等。入值軍機等處者,皆謂之“行走”官,官無專設;御前大臣、後扈大臣等,亦屬武職大員“兼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