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萬灶貔貅

《滿江紅·萬灶貔貅》是南宋詞人黃機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著重描寫南宋北伐軍的聲勢,語言峭勁,節奏緊湊;下片集中筆力渲染宋軍軍威,表現了詞人對抗戰恢國的強烈願望。全詞感情充沛,詞氣豪壯,愛國之心,溢於言表,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江紅·萬灶貔貅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黃機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江紅1
萬灶貔貅2,便直欲、掃清關洛3。長淮路4、夜亭警燧5,曉營吹角。綠鬢將軍思下馬,黃頭奴子驚聞鶴6。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狂鯢剪7,於菟8縛;單于命,春冰薄。正人人自勇,翹關還槊9。旗幟倚風飛電影,戈鋌月明霜鍔10。且莫令、榆柳塞門11秋,悲搖落。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滿江紅:詞牌名,始為《上江虹》,原為吳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雙調九十三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2. 萬灶貔(pí)貅(xiū):指南宋大軍。萬灶:極言軍隊之多;貔貅:猛獸名,勇猛軍隊的代稱。
  3. 掃清關洛:掃清盤據在關中(今陝西)洛陽地區的敵寇。
  4. 長淮路:指淮河地區(淮南西路和淮南東路)。淮河是宋金的分界線。
  5. 夜亭警燧(suì):夜裡前哨嚴密地警戒著。古時邊塞築亭,派兵卒守望,遇警急便舉烽火作信號。燧:烽火。
  6. 綠鬢(bìn)將軍思下馬,黃頭奴子驚聞鶴:指敵方官兵毫無戰鬥意志。綠鬢:黑髮,以喻壯年;下馬:即投降;黃頭:戴黃色帽子的水軍,泛指敵軍;奴子:奴僕,對敵人蔑視的稱謂;鶴,指風聲鶴唳。
  7. 狂鯢(ní)剪:消滅了敵人。鯢:大魚名,喻金國。剪:滅。
  8. 於(wū)菟(tú):虎的別名,借指金國,斥為虎狼之國。
  9. 翹關還槊(shuò):拿起武器來打敵人。翹關:舉關;還:同旋,盤弄;槊:長柄的矛。
  10. 戈(gē)鋌(tǐng)月明霜鍔(è):兵器在月光的映照之下,刀鋒顯得明亮如霜。鋌:長矛類的武器;鍔:刀鋒。
  11. 榆柳塞門:指北方邊塞。北方邊塞多生叢榆紅柳,故言。

白話譯文

我大宋萬灶勇猛精良軍隊,鬥志昂揚,揮師北征,簡直要一下子把那霸占在關中的金人消滅乾淨。淮河一帶,夜裡也有士兵在哨所中嚴密警戒,天剛破曉軍營中就響起了嘹亮的號角聲。而金兵卻是一派惶恐,不管是年輕的將領還是黃頭的小兵一個個都鬥志全無、望風而逃。我們的中原父老,都知道局勢已經大轉,金國即將潰亡。
金國的存亡已經危在旦夕,就像那春天的冰雪一樣,馬上要崩潰消融。而我大宋軍隊則人人奮勇,勢不可擋。旌旗獵獵,刀鋒雪亮。如此形勢大好,勝利在望,朝廷一定要藉此良機一舉將失地收復,千萬不要再讓邊塞旁的楊柳再度悲涼搖落。

創作背景

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至端平元年(1234年)間,南京應蒙古貴族集團之約,派兵北伐,對金南北夾擊。這時,金朝已內虛外耗、氣息奄奄,對南宋人民來說,北進中原、收復故土是最好的時機。百年來,人民雪恥禦侮、重整河山的願望,眼看即可實現。正是在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詞人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運用敵我對比手法,來突出宋軍的力量,指出北伐時機已成熟。開頭三句就以磅礴的氣勢對宋軍的勢力作了總的估計,認為宋軍有精兵百萬,又如“貔貅”那樣勇猛,是完全有力量長驅北上去消滅中原地區的敵人。表現詞人對宋軍的極大信賴。“長淮路、夜亭警燧,曉營吹角”三句寫宋軍防守的嚴密。詞人讚揚宋軍對敵人南侵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在宋、金邊界的淮河前線,晝夜有官兵監視和警戒敵人,顯示出一種高漲的戰鬥熱情。但在金兵方面,卻是士氣低落。他們的水陸官兵,害怕與宋軍打仗。“思下馬”、“驚聞鶴”以形象的比喻和典故,反映敵軍將士驚恐、虛弱的心理狀態,從本質上揭示敵軍力量在精神方面的崩潰,側寫宋軍對敵人的強大的威懾力。敵人精神支柱的動搖,它的軍事力量也隨之變得微弱了。這是宋軍北伐取勝的好時機。詞人對時局的正確分析,寄託他對宋軍北伐的無限希望。下文“想中原父老”兩句又進一步從中原淪喪區人民的思想動向,來說明北伐的有利形勢。既然敵人勢力轉化,由強變弱,已成為中原父老人人共知的事實,便有力地表明敵人已陷入絕對孤立無援的地位,對宋軍出師消滅敵人則更為有利。這又表達了敵占區人民對宋軍收復中原的強烈要求。
換頭四句,承上片“綠鬢將軍”兩句作深入一步的描述,以生動的比喻指出金國已處於必然滅亡的境地,而且像“春冰薄”那樣指日可待。言下之意是再一次表明宋軍消滅敵人、收復失地的時機已成熟。詞人流露對敵人的痛恨和收復失地的急切心情。因此“正人人自勇,翹關還槊”兩句,詞人熱烈期望朝廷能激勵士氣,發動軍民同心協力去抗擊敵人,堅信是能夠取得勝利的,這是他為北伐的取勝而獻計獻策。為此,詞人還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宋軍出師北伐時的聲勢。他想像到:浩浩蕩蕩的北伐大軍,在月光映照下,色彩斑斕的軍旗迎風招展,戈矛上的刀刃銀光閃閃,威武、整齊、嚴肅地向前進發的情景。這一聯想,更堅定了他渴求勝利的信念,對北伐的未來表現出極大的興奮和喜悅。所以結拍三句把榆柳人格化,以不要邊塞的秋老為喻,誠懇地告誡朝廷要抓緊有利時機北伐,去收復失地、統一祖國,不要讓淪喪區人民大失所望。真是情深意切,感人肺腑。從而更有力地關照前面的詞意,也深化了詞人渴求宋軍北伐的感情。詞人就是這樣以勝利的信心和高昂的戰鬥激情,唱出廣大人民特別是敵占區人民的心聲。
全詞圍繞“渴求宋軍出師北伐”這一中心內容,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示詞人的內在心理和人民的願望,是深刻有力的,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思想,寫得情緒昂揚,開朗樂觀。

名家點評

近代文學家唐圭璋《歷代愛國詞選》:《滿江紅·萬灶貔貅》主張趁金被削弱之機,出師收復中原。全詞樂觀雄放,充滿勝利信心。

作者簡介

黃機(生卒年不詳),字幾仲,一說字幾叔,東陽(今屬浙江省)人。曾在江淮湖湘一帶屢任小官。有報國之志無法實現。有《竹齋詩餘》一卷。存詞96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