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液豬籠草

滴液豬籠草

滴液豬籠草是斯里蘭卡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學名來自於現代拉丁語,“destillo”意為“提煉、蒸餾”,“-oria”意為“結果”,整體意為蒸餾出來的液體。滴液豬籠草是歷史上第二個被描述的豬籠草屬物種,也是首次在林奈分類系統中被正式命名的豬籠草屬物種。其是豬籠草屬的模式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滴液豬籠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瓶子草目
  • :豬籠草科
  • :豬籠草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學史,保護狀態,

形態特徵

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葉密集,近無柄,基部半抱莖;葉片披針形,長約10厘米,邊緣具睫毛狀齒;卷鬚短於葉片;瓶狀體大小不一,長約2-6厘米,狹卵形或近圓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狀毛,具2翅,翅緣睫毛狀,瓶蓋著生處有距2-8條,瓶蓋卵形或近圓形,內面密具近圓形的腺體;莖生葉散生,具柄,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0-25厘米,基部下延,全緣或具睫毛狀齒,兩面常具紫紅色斑點,中脈每側具縱脈4-8條;卷鬚約與葉片等長,具瓶狀體或否;瓶狀體長8-16厘米,被疏毛、分叉毛和星狀毛,具縱棱2條,近圓筒形,下部稍擴大,口處收狹或否,口緣寬約0.2-0.4厘米,內壁上半部平滑,下半部密生燕窩狀腺體,有距1-2條;瓶蓋卵形或長圓形,內面密生近圓形腺體。總狀花序長20-50厘米,被長柔毛,與葉對生或頂生;花柄長0.5-1.5厘米;花被片4,紅至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形,背面被柔毛,腹面密被近圓形腺體;雄花:花被片長0.5-0.7厘米,雄蕊柱具花葯1輪,稍扭轉;雌花:花被片長0.4-0.5厘米;子房橢圓形,具短柄或近無柄,密被淡黃色柔毛或星狀毛。蒴果栗色,長0.5-3厘米,果爿4,狹披針形;種子絲狀,長約1.2厘米。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滴液豬籠草

生長環境

滴液豬籠草是斯里蘭卡特有的物種,也是唯一分布於該島的豬籠草屬物種。其生長於河堤、森林裡的浸水的開闊灌木叢中。滴液豬籠草分布於海拔0~700m的地區。由於地理隔離,尚未發現滴液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分布範圍

斯里蘭卡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

植物學史

滴液豬籠草被描述於馬達加斯加豬籠草N. madagascariensis)之後。1677年,巴塞林那斯(Bartholinus)簡要的描述了它,並將其命名為“Miranda herba”,意為“奇妙的藥草”。三年後,荷蘭商人雅各布·布雷尼(Jacob Breyne)以當地俗名將其命名為“Bandura zingalensium”。隨後“Bandura”便成為了之後對於豬籠草最常用的名字,直至1737年,林奈(Linnaeus)創建了豬籠草屬Nepenthes)。
1683年,瑞典醫生H·N·格林(H. N. Grimm)再次描述了滴液豬籠草。格林將其稱為“奇異的水滴”或“神奇的蒸餾植物”。這是第一次有人清楚的描述了豬籠草。三年後,1686年,英國博物學家約翰·雷(John Ray)援引格林的話說:
“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地面的水氣升騰並凝結在植株上,水滴隨著莖和葉流入了籠內。”(這種觀點並不是正確的,是早期學者對於豬籠草捕蟲籠中液體來源的一種猜測)
1737年,約翰內斯·布爾曼(Johannes Burmann)再次在其著作《Thesaurus Zeylanicus》中對其進行了描述。文中包括一幅帶捕蟲籠的開花枝條的插圖。布爾曼將滴液豬籠草命名為“Bandura zeylanica”。
1753年,林奈使用格林的種名形容詞(specific epithet )命名了滴液豬籠草。
已有關於兩種滴液豬籠草變種的描述,但其命名都不是正式的。
Nepenthes distillatoriavar. rubra (auct. nonHort.exRafarin: Nichols.) Hort.Veitch ex Macf. (1908)
Nepenthes distillatoriaveraD.Moore(1872)nom.illeg.

保護狀態

滴液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等級為易危(Vulnerabl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