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金多寶佛銅塔

滲金多寶佛銅塔

現收藏於萬壽寺(北京藝術博物館)無量壽佛殿內的滲金多寶佛銅塔,是目前北京地區一件罕見的佛教藝術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滲金多寶佛銅塔
  • 收藏於:萬壽寺
  • 屬於:佛教藝術精品
  • 位於:北京
鑄造成因與時間考,塔的建築造型藝術,塔的佛教造型藝術,

鑄造成因與時間考

據明代晚期歷史文獻記載,多寶佛銅塔最初供於長椿寺中。長椿寺建於明萬曆二十年。據載:“萬曆中,歸空和尚自伏牛入京。至北京時,譽者眾,孝定皇太后聞而創寺居焉。神宗賜額曰‘長椿’。……寺有滲金多寶佛塔,高一丈五尺,妙法蓮華經寶塔品中所說自地湧出者像也。金色光不可視,而梵相畢具,勢態各極,視之,又不可算,不可思。”①
到了清代,長椿寺及多寶佛塔依然存在。據《日下舊聞考·長椿寺》載:“長椿寺在土地廟斜街,本朝乾隆二十一年重修。滲金佛塔今在正殿中,其高充棟。”②又清人宋德宜《重修長椿寺碑》略稱:“長椿寺在宣武門之右,故明萬曆二十年為水齋大師敕建。”③
從文獻記載來看,長椿寺興建的歷史原因交代很清楚,但關於多寶佛銅塔為何原由而興造未有描述。所以在考查多寶佛塔的時候,僅能依據寺院的興建原因及多寶佛塔的有關因素來推斷。
據文獻記載,長椿寺的創建是萬曆帝母后孝定李太后的懿旨,所以該寺與孝定李太后,有著密切關係。而多寶佛銅塔又與孝定李太后創建的慈壽寺永安萬壽塔在造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故它們之間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繫。
關於孝定李太后,據文獻記載其人自稱九蓮菩薩轉世。萬曆年間多出資創寺,篤信佛教。據《帝京景物略》載:“時瑞蓮產於慈寧新宮,命閣臣申時行、許國、王錫爵賦之,碑勒寺左……後殿奉九蓮菩薩,七寶冠帔,坐一金鳳,九首。太后夢中,菩薩數現,授太后經,曰九蓮經,覺而記憶,無所遺忘,乃入經大藏,乃審厥象,範金祀之。寺有僧自言,夢或告曰:太后,菩薩後身也。”④又據《日下舊聞考》中引《玉堂薈記》曰:“九蓮菩薩者,孝定皇后夢中授經者也。覺而一字不遺。因錄入大藏中。旋作慈壽寺,其後建九蓮閣,內塑菩薩像,跨一鳳而九首,寺僧相傳菩薩為孝定前身也。”⑤
《日下舊聞考》引《燕舟客話》:“長椿寺大殿旁小室內藏佛像十餘軸,中二軸黃綾裝裱,與他軸異。展視之,一繪九朵青蓮捧一牌,題曰九蓮菩薩之位。明神宗母李太后也。”⑥
可見,慈壽寺雖與長椿寺建寺目的不同,但內均供九蓮菩薩像,均與孝定李太后有關,故有多寶佛塔與永安萬壽塔造型的相似。
關於多寶佛塔的鑄造時間,文獻均無記載。但筆者及有關研究人員在勘察佛塔構造時意外發現,在塔的第九層檐(自上向下數)的正西面檐中第9個瓦當(從左向右數)的外形鑄成了“泰昌通寶”錢的式樣。
滲金多寶佛銅塔滲金多寶佛銅塔
據“泰昌通寶”錢的鑄造史實考查,“萬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死,次月,光宗即位,定年號為泰昌。九月,光宗卒,未及鑄錢。熹宗繼位後,於當年(泰昌元年)十二月頒令,次年(天啟元年)補鑄‘泰昌通寶’一年。”⑦“泰昌通寶”僅鑄小平錢,面文真書順讀,以背無文為主,一般徑25毫米。
根據“泰昌通寶”錢為明天啟初鑄造這一歷史記載,塔應為明天啟年即泰昌通寶開鑄之年開始興造。

塔的建築造型藝術

多寶佛銅塔的總體結構:佛塔高5米,重約數噸,塔的造型系仿遼式十三層密檐式木塔結構,塔周身飾以浮雕。佛塔由三部分組成,須彌座式塔座、密檐式塔身、寶珠式塔剎。銅塔構件系由四大部件組成,塔剎至十二層檐為一體,其餘檐部為一體,塔身和塔座各為一體。由於銅塔鑄造工藝複雜,塔的各面寬度尺寸不盡相同。塔座高105厘米,(其中須彌座80厘米,蓮花座25厘米),每面底部寬在1米左右,中部寬在86至90厘米之間。塔身每面寬75厘米左右,高90厘米(至額枋下)。檐以上至塔剎為3米高。
滲金多寶佛銅塔滲金多寶佛銅塔
滲金多寶佛銅塔鑄造工藝精湛,為罕見的佛教藝術品。採用滲金材料鑄成,由銅、鉛、砷、鋅、銀、金等金屬合鑄而成。滲金,是古代的一種飾金工藝,是用金泥附著於器物的表面。清谷應泰《博物要覽》卷一載:“滲金以金鑠為泥,數四塗抹,火炙成赤。”實際上,滲金這種飾金工藝與鎏金方法相似。在滲金多寶佛塔的鑄造過程中,在銅料中還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黃金。鑄成後,又在塔身的表面鎏鍍上赤金層,使這座滲金多寶佛塔金光四射,分外耀眼奪目。由於年久,目前塔的外表變成青銅色,但在長期磨擦之處尚可見鎏金層。
塔的建築形制為仿攢尖頂八角十三層密檐形制,為仿木塔結構。
剎頂為寶珠式,寶珠有三層蓮葉座承托。
塔檐有垂脊垂獸,垂獸上有走獸一;圓筒瓦,圓瓦當,如意滴水;一層檐有15隴筒瓦,二層至七層為12隴,八層至十三層為11隴。各層檐下均飾方形飛椽。各層檐間飾有斗拱,二層以上飾三踩單翹單昂,一層飾單昂一斗二升;一層平身科飾四攢斗,柱科飾方形斗;二層以上各層平身科飾二攢,角科亦飾單翹單昂三踩斗拱一,每攢斗拱間有浮雕佛像一尊。各層檐向上卷殺曲線,向內層層遞減。每層檐間高度由下至上遞減。檐下均飾有檐枋和額枋。
塔身正面飾拱券式塔門,門上端飾浮雕祥雲寶蓋、菩薩像及飛天,門兩側各立有金剛雕像,門兩側上角飾有二龍戲珠圖案。圓門柱,各攀有升龍兩條;塔身側面飾窗,窗上飾祥雲寶蓋、飛天、菩薩像,兩側立有菩薩雕像,窗下飾各式盆花圖案,有西番蓮、方勝、珊瑚、金銀、銅錢、犀角等。檐下枋飾龍紋、西蕃蓮。門上飾門釘七十二(其中門獸二)。
塔座由蓮台和須彌座組成。最上為雙層蓮瓣平台,下層蓮瓣托承佛像一尊,立於上層蓮瓣之間,每正面蓮瓣五枚,角各一枚,佛像各面為六尊,蓮台外圍有欄桿,實心欄板,欄桿為圓柱頭、方形柱身,柱身線雕花紋;欄板內飾線雕花卉紋,外框飾有回形紋,每面為三欄。欄下為雙層須彌座,其上下梟均飾有蓮瓣圓雕,每面七組,束腰部分分別飾有浮雕像。

塔的佛教造型藝術

據《華嚴經》中所說,在二十重華藏世界中人類居住的第十三層為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十三層檐即象徵人類所居住的世界層數。
滲金多寶佛銅塔滲金多寶佛銅塔
關於佛塔的佛教藝術,明人有詩讚曰:
我讀法華經,至現寶塔品。知世尊神力,敢作虛幻觀。長椿水上座,受莂神宗朝。戒珠照苦行,煉作金剛身。感召首山銅,筋百千萬億。和合金與火,鑄成窣堵波。級級凡十三,創穫未曾有。更以黃金汁,鏒窣堵波身。多寶佛中央,繞三千諸佛。十八阿羅漢,及八部天龍。頭手足異形,戈戟鐸異執。纓胄甲異制,各載以獅象。豹尾交螭頭,鱗次於瓴□。種種靈花現,優壇缽曼陀。出入輪相間,一一肖初級。高乃至丈六,始為金輪盤。金率將金鈴,煒煌灼之際。檐檐鳴懸鐸,聲光相射搖。各具佛因緣,眉發毫悉具。惟水能生金,乃有布金者。滿金半亦金,各極金分量。虛空以為壚,願力以為炭。智慧以為鏒,鏒無可鏒故。成金窣堵波,鞏固我皇圖。我來觀塔時,親聞塔說法。⑧
因塔為八面,每層檐下佛像24尊,共12層檐層內雕有佛像,故檐部浮雕佛像總計288尊。
塔身四正向飾門,四側向飾窗浮雕。門飾兩側有金剛力士浮雕像(哼哈二將),窗飾兩側立有菩薩像,分別為輔助釋迦牟尼佛的八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文殊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正南側門上端有一尊菩薩像,騎龍首馬身的神獸。正北側門上有八臂觀音菩薩報身像,手中均持有法器。正東、正西兩面的塔門上方,各有坐佛像。東南側窗上有騎獅的文殊菩薩像,西南側窗上有騎象的普賢菩薩像。西北和東北側窗上有端坐於祥雲中的觀音菩薩像。各像上有祥雲寶蓋,兩側有天女像。
檐間及塔座上的佛像均為釋迦牟尼坐像,結跏趺坐,雙手合掌,身坐蓮花座。
須彌座上層束腰造像有24尊,每面各3尊:正北側為彌勒佛(未來佛)、左降龍、右伏虎羅漢,正南側為禪宗達摩祖師、其左為禪宗六祖惠能、百丈禪師像,其他各面為十八羅漢。所有雕像均腳踏祥雲。
下層束腰部分每面中間各鑄有一個拱券式龕門,在每個龕門內各鑄有一隻正面的半身狻猊(獅子)像,狻猊像向外伸出,形態各異。塔座的東、西、南、北四正向每面各有4尊神造像,分別立於狻猊像兩側;塔座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側向各有神像2尊,分列狻猊像兩側,八面神像共有24尊,即為佛教中的護法天神“二十四諸位尊天”。
須彌座八角有托塔力士:上層力士為武士形象,身著鎧甲,用頭側或肩側承托塔身,兩手或上撐或下拄,身體靠在平台基上,或斜依或背靠,兩腿隨意,或單腿跪坐,或雙腿前伸,形無一定,姿態各異,著裝多樣。下層力士為役夫形象,赤裸上身,有頭後正背承托塔身,兩手單撐或雙撐,一手下拄,身體坐在高台階上,雙腿叉開而立,各像身姿、頭姿、肩姿相同,唯有手形和面部表情有差異。16尊力士像造型生動、逼真,無一雷同,造像用鏤雕形制,刻工細膩,反映了明代的雕塑風格。
滲金多寶佛銅塔滲金多寶佛銅塔
全塔人物造像共440尊,龍、獸類造像共40尊。
多寶佛塔的教義來源於《妙法蓮華經》:當釋迦牟尼在講說《法華經》時,忽然地下湧出安置多寶佛全身舍利的塔,現於空中。原來多寶佛曾發誓願,願入滅後以全身舍利置於寶塔中,若後世有佛說《法華經》時,其塔廟湧現於前,為作證明。其塔由金銀琉璃等七種寶物裝飾。鐵塔中此時發出大音聲,讚嘆釋氏說法的功德。釋迦佛告訴聽經大眾,這寶塔有如來全身,乃是過去東方世界寶淨國土的佛,號多寶。釋迦佛在眾人懇請下,開啟塔門,示現多寶佛身。這時多寶佛於寶塔中讓出半座給釋迦佛坐。於是釋迦佛與多寶佛同坐此塔,宣說經義。這就是多寶佛塔所蘊含的佛教文化內涵。
①⑧《帝京景物略》卷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116頁。
②③《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九,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956頁。
④《帝京景物略》卷五,北京古籍出版社,216頁。
⑤《日下舊聞考》卷九十七,1612頁。
⑥《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九,956頁。
⑦《中國古錢幣》唐石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372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