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宗諒

滕子京,名宗諒,(991-1047),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大中祥符進士。為泰州軍事判官,助范仲淹主持築捍堤堰,以仲淹薦,試學士院,累遷殿中。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建請其還政仁宗親政,擢左正言,遷左司諫。坐言官禁事不實,降尚書祠部員外郎、知信州。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史料中的滕子京,另一種說法,滕子京為岳陽留下了什麼?,歷史評價,歸葬青陽,

人物生平

元昊攻宋,除刑部外郎、知涇州,擢天章閣待制,徙慶州。御史梁堅劾奏宗諒前在涇州用公錢違制,降知虢州。徙岳州,重修岳陽樓,仲淹為之作記。遷蘇州,卒。所至喜建學,尤以湖州最盛。著有諫疏二十餘篇。

相關事件

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朋友,兩人同於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中進士。滕子京在中國歷史上本無什麼地位,亦無顯赫的名聲,得虧了范仲淹的一篇《岳陽樓記》才使他的名字得以流傳後世,而且還蒙上的一個“勤政為民”的美名。因為《岳陽樓記》一文中說他在貶官一級後,“不以己悲”,僅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便把偌大的一個岳州治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史料中的滕子京

然而歷史上的滕子京並非如《岳陽樓記》中的所溢美的那樣,據《宋史》記載,滕子京被貶岳州的緣由是因為他在涇州任職期間,“費公錢16萬貫”,除去分給“諸部屬羌”及“饋遺游士故人”外,仍有數萬下落不明。此事被監察御史揭露後,當時的宋仁宗派員前往查勘,然而滕子京竟以銷毀收支的卑劣手段拒絕查勘。最後得虧了范仲淹的“力救”,才得以降官一級,謫貶岳州。
他在岳州任上,也未使岳州出現太平興盛的景象,在老百姓窮困潦倒,餓殍遍地的情景下,滕子京並未做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反,四處搜刮錢財,重修岳陽樓,為自己樹碑立傳,邀功請賞。更為可惡的是,滕子京故伎重演,征斂賦稅,“所得近萬緡,置於廳側自掌之,不設主典案籍。樓成極雄麗,所費甚廣,自入者亦不鮮焉。”(司馬光《涑水紀聞》)可見滕子京是在借修岳陽樓之機,中飽私囊。

另一種說法

滕子京在西北的甘肅涇州當他的知州。那是個邊關阻隔,動亂無常的荒涼之地。西夏大舉攻宋,寧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橫飛。滕子京鎮守城池,手中兵卒無幾,“乃集農民數千戎服乘城”,又“會范仲淹引番漢兵來援”。之後,他動用公款犒勞邊關將士,祭奠英烈,撫恤遺屬。事隔一年,便有人彈劾(彈劾,擔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官吏的罪狀)滕子京濫用公款,“其間數萬貫不明”。於是,“涇州過用公款案”鬧得沸沸揚揚。幸得歐陽修、范仲淹從中解釋,方未處刑,僅貶官而已。於是就有了“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背著沉重的十字架來到巴陵岳陽的。
岳陽這地方怎么就成了貶官們的鐘愛之地?上自屈原數起,涉足岳陽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貶跡。無論“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也好;“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也好,只要貶官們踏上岳陽這塊土地,總是文思泉湧,佳作疊出。
是洞庭山水撫慰了落魄的人生,還是人生的苦難打磨了岳陽的靈魂?這一撥撥朝廷的棄兒,將熱淚拋灑在岳陽樓頭的時候,巴陵的山捧著它,洞庭的波含著它,分明就鑄成了岳陽城頭一塊塊苦澀的磚石,從屈夫子一直壘砌到今天。

滕子京為岳陽留下了什麼?

他留下了一座岳陽樓。
那古樓上寫著“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陽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陽樓;崇教化,興建岳州學宮;治水患,擬築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學家司馬光贊其在岳州“治為天下第一”。滕子京是完全有資本以物喜的,他卻不能喜,“負大才,為眾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樓上還寫著“不以己悲”。他又何嘗以己悲之?一個負罪的貶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當可消沉,論哀怨亦可悲之,而這位滕公卻“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於治政是如此的投入,於黎民是如此的體恤!此種襟懷,問誰領會得來!當岳陽樓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也只是“痛飲一場,憑欄大慟(慟,大哭)十數聲而已”,可見其忍辱負重仍然勤於政績的慘澹心境。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憑欄大慟十數聲”是何等的悲愴,何等的壯烈!
岳陽樓是重新聳立起來了。設若沒有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何來此大觀?沒有滕子京修書求記范仲淹,又何來“先憂後樂”的《岳陽樓記》傳諸後世?范仲淹是“先憂後樂”精神的宣揚者,滕子京何以不是這精神的踐行者?
滕子京謫守岳州3年,於慶曆七年初調任蘇州,離開岳陽3個多月之後不幸病逝於蘇州任所,時年56歲。《宋史》對他有這樣的評價:“宗諒(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

歷史評價

無餘財呀!這便是一個受誣貶官的結局。可悲的是,當年彈劾滕子京的那個人,受命“審訊”此案,他的調查結果卻是“滕子京所用錢數分明,並無侵欺入己”。可憐滕子京已是遍體鱗傷,欲哭無淚,小人卻在一旁暗自竊笑。范相滕公今安在?於是,讓我想起了刻在岳陽樓上的那半副楹聯:“范秀才,亦多事,數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後,萬家憂樂獨關心
滕子京,號宗諒,北宋淳化元年(990)出生於河南洛陽。大中祥符八年(1015)與范仲淹同舉進士,兩人一見如故,說身世,談抱負,十分投機。范仲淹舉進士後,偕滕子京來青陽長山和九華山遊玩。滕子京愛青陽、九華山山水秀美,戀契友范仲淹情深,曾有言“愛彼九華書契”終歸於青陽。死後,其諸子遵其志,葬子京於青陽,這是滕子京葬於青陽的原因之一。

歸葬青陽

滕子京中進士後,曾任大理寺趁丞、左司諫、天章閣待制、禮部員外郎等京官。在任禮部員外郎時曾以審計監察官員身份來池州府督察政事,並遊覽了池州的山水名勝,寫了不少詩文。慶曆年間,宋仁宗趙禎任命他為繁華的大州涇州知府,任職期間,由於他“用公使錢無度”,被謫貶到偏僻的小郡巴陵。前後不到兩年,因范仲淹的一篇為他歌功頌德的《岳陽樓記》,獲得宋仁宗好感,慶曆六年秋調他到有小汴京之稱的徽州任知府。其時,滕氏家族陸續遷來青陽,父親年邁在青陽養老。他曾幾次來青陽拜望父老鄉親,並在九華山麓建造一座讀書堂。慶曆七年(1047)又調任蘇州知府,上任不久便卒於蘇州,時年56歲。定居青陽的滕氏族人,將其遺體運回青陽安葬,這是滕子京歸葬於青陽的原因之二,可能是滕子京歸葬青陽的真正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