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香薷

滇香薷

滇香薷,正名為牛至(拉丁學名:Origanum vulgare L.),別名香薷、小葉薄荷、野荊芥、隨經草)、白花茵陳、茵陳等,唇形科牛至屬草本植物,芳香;根莖斜生,其節上具纖細的鬚根,多少木質。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帶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數,從根莖發出,中上部各節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節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無葉。生於海拔500-3600米的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牛至
  • 別稱:滇香薷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塔花族
  • :牛至屬
  • 分布區域:雲南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莖斜生,其節上具纖細的鬚根,多少木質。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帶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數,從根莖發出,中上部各節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節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無葉。葉具柄,柄長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圓形,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4厘米,寬0.4-1.5厘米,先端鈍或稍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遠離的小鋸齒,上面亮綠色,常帶紫暈,具不明顯的柔毛及凹陷的腺點,下面淡綠色,明顯被柔毛及凹陷的腺點,側脈3-5對,與中脈在上面不顯著,下面多少突出;苞葉大多無柄,常帶紫色。花序呈傘房狀圓錐花序,開張,多花密集,由多數長圓狀在果時多少伸長的小穗狀花序所組成;苞片長圓狀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銳尖,綠色或帶紫暈,長約5毫米,具平行脈,全緣。花萼鐘狀,連齒長3毫米,外面被小硬毛或近無毛,內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環,13脈,多少顯著,萼齒5,三角形,等大,長0.5毫米。花冠紫紅、淡紅至白色,管狀鐘形,長7毫米,兩性花冠筒長5毫米,顯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於花萼,長約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明顯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圓形,長1.5毫米,先端2淺裂,下唇開張,長2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較小,均長圓狀卵圓形。雄蕊4,在兩性花中,後對短於上唇,前對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後對近相等,內藏,花絲絲狀,扁平,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兩性花由三角狀楔形的藥隔分隔,室叉開,而雌性花中藥隔退化雄蕊的藥室近於平行。花盤平頂。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小堅果卵圓形,長約0.6毫米,先端圓,基部驟狹,微具稜,褐色,無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3600米的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河南,台灣,湖北,湖南,廣東,貴州,甘肅,新疆及西藏等地;歐、亞兩洲及北非也有,北美亦有引入。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可預防流感,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過多、崩漏帶下、皮膚搔癢及水腫等症,其散寒發表功用,尤勝於薄荷。

食用價值

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除供調配香精外,亦用作酒麴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