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螈

滇螈

滇螈 h . wolterstorffi ( boulenger ) ; dian - pond triton體較大,雄螈全長92毫米~110毫米,螈127毫米~148毫米。後部高起,兩側無脊棱,端較窄、唇褶顯著、犁骨齒列呈“∧”形。皮膚光滑無痣粒,軀幹略側扁,背脊明顯隆起,四肢細弱而較長,前後貼體相對時,端幾相遇;內、外掌突小而顯,指4,趾5。均較細扁而無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螈
  • 拉丁學名:Hypselotriron wolterstorffi (Boulenger)
  • 別稱:Yunnan Lake Newt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有尾目
  • :蠑螈科
  • :滇螈屬
  • :滇螈
拉丁名:Hypselotriron wolterstorffi (Boulenger)
滇螈
英文名:Yunnan Lake Newt
膜尾與頭體兒等長,尾肌發達而寬厚,褶薄而窄。體背面棕黑色,背脊至後端有橘紅或橘黃色,有的體側有之;眼後下方有1枚橘紅色圓斑腹面色斑變異大,周圍至尾緣橘紅色。成體具鰓孔跡,生活於海拔1900米的滇池四周長有水草的淺水處,以水棲為主。產在水草上,漁民時常可捕到滇螈。分布於雲南昆明宜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兩棲綱
Amphibia
目:
有尾目
Caudata
科:
蠑螈科
Salamandridae
屬:
滇螈屬
Hypselotriron
種:
滇螈
H. wolterstorffi
,體略側扁而肥碩。吻端略窄,頭後部稍高;唇褶發達;舌卵圓,與口腔黏膜相連,邊緣游離;犁骨齒列呈“A”形。軀幹部背脊隆起而不成嵴棱狀;四肢細弱;尾肌寬厚。皮膚較粗糙,全身滿布小痣粒及小疣粒,枕部有“V”形隆起。生活時通身背面黑色,眼後下方桔紅色點通常存在,脊紋桔紅色,尾背腹鰭褶及尾尖紅色,少數尾部末端黑色。雌螈全長可達136mm左右。棲於滇池周圍及其附近的小水塘、水溝及魚塘稻田中。有童體形,絕大多數個體有鰓孔、外鰓或鰓跡。由於其產卵場遭破壞,本種可能面臨絕跡的危險。僅分布於昆明(滇池)。
滇螈是中國特有的兩棲類,是雲南省二級保護珍稀動物,生活於雲南高原淡水湖泊滇池。已於20世紀70年代末絕跡。絕跡原因主要是“圍湖造田”,湖水嚴重污染,大搞建築設施,水生生物嚴重減少以及外來引種,使它們的棲息環境、食物、繁殖都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最後絕種。它的絕種卻為我國珍稀野生動物,特別是兩棲爬行動物的保護,提供十分有益的經驗教訓。更多還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