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之盾/海洋大視野科普文叢

滄海之盾/海洋大視野科普文叢

基本介紹

  • 書名:滄海之盾/海洋大視野科普文叢
  •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品牌:河北科學技術
  • 作者:冀海波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756229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蔚藍色的海洋,煙波浩渺,奔騰不息,掩藏著多少新奇和奧秘。自古以來,人們迷戀於她那碧波粼粼、鷗鳥盤旋的清麗;鐘情於她那風柔水涼、海闊天高的豪爽;陶醉於她那棹聲帆影、漁歌互答的神韻;感慨於她那驚濤裂岸、大浪淘沙的氣勢……
《滄海之盾(海洋軍事與海軍趣聞)》(作者冀海波)全面反映了海洋戰略價值,深刻揭示出海洋與軍事相互關係,系統介紹了海洋與軍事相關知識。

作者簡介

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學士學位。自2010年起,一直在北京從事編輯工作。主要作品有:《低碳生活:為了我們的地球家園》《低碳飲食:屬於你的綠色時尚新生活》《古文字通假字典》《和珅傳奇人生的成功與失敗》《紀錄片:想法與做法》《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典故故事》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海洋軍事與海軍常識
海軍與海洋國土
沿海國的領土主權
海權與海軍
中國海權爭奪史
中國海權的“三大焦點”
海軍發展簡史
海軍的兵種分類
第二章 兵力縱橫——海軍實力的較量
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
西歐海軍——跨世紀大調整
雄心勃勃的俄羅斯海軍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航母夢
不甘受制於人的印度海軍
東協海軍——群起追逐鬧南海
第三章 中國海軍的發晨歷程
古代中國的海洋之路
閉關鎖國,落後於西方
睜眼看世界
幾欲人海終不能
中華興,海權興
中蘇海軍“六四”協定
中國的核潛艇
第四章 海軍名校與海軍名人
舉世矚目——美國海軍軍官學校
英國海軍軍官的搖籃——布里塔尼亞皇家海軍學院
俄羅斯艦隊的“集體幹部部”——太平洋海軍學院
日本海軍最高學府——海上自衛隊幹部學校
中國海軍第一所綜合大學——海軍工程大學
日德蘭海戰的組織者——傑利科
一戰英國海軍明星——貝蒂
英國艦隊的挑戰者——蒂爾皮茨
日本關東軍的粉碎者——尤馬舍夫
二戰期間前蘇聯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
扭轉乾坤的海軍統帥——尼米茲
美國海軍上將中的上將——斯普魯恩斯
美國“海軍之父”——瓊斯
美國海軍上將——萊希
“致遠”號與鄧世昌
新中國海軍第一任司令員——蕭勁光
中國歷經三代海軍的將軍鄧兆祥
第五章 千奇百怪的海軍禮儀
艦艇的盛裝——滿旗與滿燈
各國海軍的標誌——海軍旗
海軍禮炮—艦艇上的最高禮儀
海葬儀式——莊嚴的祭奠
各具特色的海軍服
海上閱兵式
站坡——航員的列隊禮儀
軍艦訪問——海上外交
第六章 海上亮倒——海軍神器
戰列艦——昔日的“海上戰鬥堡壘”
驅逐艦——海上多面手
護衛艦——海上護航者
巡洋艦——海上獨行俠
登入艦艇——搶灘先鋒
潛艇——神出鬼沒的奇兵
布雷艦——雷陣布置者
魚雷——水中爆破手
水雷——水下“殺手”
深水炸彈——深海爆破手
艦載飛機——海空雄鷹
航空母艦——浮動的海上機場
第七章 名艦傳奇
美國最先進的“提康德羅加”號巡洋艦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德國“俾斯麥”號王牌戰列艦
清朝的“定遠”級鐵甲戰列艦
美國“伯克號”飛彈驅逐艦
歐洲最好的級驅逐艦
“勇敢”級45型驅逐艦
最先進的F—100級護衛艦
22350新型護衛艦
“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維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
世界上最輕級航空母艦
當代核動力航空母艦之王
日本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襲擊日本東京的美國航空母艦
泰國“皇家公主”號航空母艦
“鸚鵡螺”號核潛艇
號稱“水下屠夫”的明星潛艇
“紅寶石”級核潛艇
“海狼”級核潛艇
第八章 海戰逸事
一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日德蘭海戰
二戰中的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
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大量使用自殺飛機
廣闊大洋上的拉鋸戰——大西洋之戰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海軍自毀干戈
守衛南沙海疆之戰——赤瓜礁海戰
“戰斧”飛向波斯灣——海灣戰爭
南聯盟上空的災難——科索沃戰爭
中國海軍艦隊遠征索馬里海域
第九章 海軍趣聞
木質帆船的終結
鐵甲艦之間的交戰
軍艦怕進水更怕失火
風對水雷的影響
磁性引信的失誤
軍艦“塗脂抹粉”探究
軍艦上嚴禁飲酒
黃金作壓艙鐵事件
女兵在軍艦上的工作
美國海軍的禁菸條例
美國“國艦”的沉沒
因颱風阻止的進攻
緊急關頭,巧渡黃金
航空母艦上的士兵生活
美國水兵的一日三餐
北洋海軍的建立
中國人民海軍首次遠洋護航歷程
“躍進”號沉沒之謎的破解
衝破阻礙,維和部隊到達高棉

文摘

實際上,“新海權論”的主張在日本甚囂塵上。許多日本學者認為“制海者制世界”,近代的勝利曾使日本民眾的海洋民族意識覺醒,但太平洋戰爭的失敗又使日本人的海洋民族意識再度喪失。今後日本民族必將再度把目光投向海洋。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裝備實力上已經可以稱霸東亞。2003年8月,日本防衛廳計畫耗資600億美元,對海上自衛隊的全部4艘“宙斯盾”驅逐艦進行改裝。改裝後的宙斯盾將配備新型雷達系統和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一些日本媒體稱,這一計畫的實施意昧著“日本艦隊將能擊敗任何周圍鄰國”。
1400年中日海權爭奪史,時至今日,仍然還有三大焦點問題引人注目。
1.焦點之一:台灣
日本與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日本在歷史上曾經對台灣實行過近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至今仍有著濃重的“台灣情結”。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和日美同盟的鞏固,日本出於戰略現實利益的考慮,對台灣問題越來越關切,台灣問題在中日關係中有日益突出之勢。台灣問題成為制約中日關係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1)日本“台灣情結”的歷史和現實背景。從歷史上看,日本國內一直存在一股親台勢力,這股勢力的形成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在1943年開羅會議以及此後討論天皇地位問題時,蔣介石從反共目的出發,認為廢除天皇會在日本引起動亂,日本有被“赤化”的危險,因此堅決主張保留天皇。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以德報怨”。對日本戰俘和僑民優待有加,順利將其遣返。對待戰犯,蔣介石也從反共目的出發,或從輕發落,或宣布無罪,使大批戰犯未受到應有的懲罰。這些都使一部分日本人,特別是右翼分子對蔣介石感恩戴德,對台灣有一種報恩思想,而對中國共產黨則懷著刻骨仇恨。中日建交時,這些人就以不能拋棄台灣為由頑固阻撓。他們大肆宣揚日本對台灣的貢獻,把台灣的繁榮歸功於日本。日本至今仍有些人懷有一種“台灣情結”,還在對台進行著文化和心理滲透,夢想恢復昔日的殖民統治。
從國際現實來看,冷戰期間,日本需要藉助中國的力量與影響對付前蘇聯。蘇聯解體後,日本自感不再需要像冷戰期間那樣倚重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的顧忌大為減少。日本國會中親台團體的力量大增,出現了右傾化趨勢。冷戰結束後,隨著日本走向政治大國的步伐加快,部分右翼輿論開始鼓吹“中國威脅論”,將中國看作日本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對手,將台灣看做是遏制中國的一張王牌。此外,由於台灣位於日本“海上生命線”的咽喉要衝,扼日本南下東南亞、西去歐的必經要道,日本每年在這條航線上的運輸量達5億噸左右,其中包括所需石油的90%和核燃料的100%。因此,他們擔心中國統一後其海上生命線受制於中國,因此希望中國保持分裂的現狀,認為這對日本最為有利。“日美安保同盟”重新定義,矛頭也明顯指向中國。
(2)中日關係正常化和台灣問題。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中日“民間外交”,為兩國關係正常化打下了基礎。日本政府採取的追隨美國、敵視中國的政策也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1971年lO月,第26屆聯大通過2758號決議後,日本國內要求實現中日關係正常化的呼聲更高了。12月,中日兩國備忘錄貿易辦事處的代表發表會談公報,日本代表對中國代表提出的“中日復交三原則”表示完全贊同。這三項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應予廢除。
中日建交後,為進一步發展兩國的睦鄰友好關係,雙方相繼簽署了貿易、航空、航海、漁業等協定。這些協定都充分反映了雙方堅持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的精神,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立場。1974年,大平外相在雙方簽署中日航空協定的當天宣布:關於日台航空關係,過去曾經存在的關於航空業務的換文,作為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結果已經失效,日本政府採取通過民間協定予以維持的方針;日中航空運輸協定是國家間的協定,日台之間只是地區性的民間航空往來;日本政府根據日中兩國政府聯合聲明,自該聲明發表之日起,就不承認台灣飛機上的旗幟是所謂國旗;不承認中華航空公司(台灣)是代表國家的航空公司。
由於日本在台灣有著重要的經濟利益,而且日本政界有一股相當強大的親台勢力,1972年12月,日台雙方互設機構,台灣成立了“亞東關係協會”,日本成立“交流協會”,以非官方形式繼續保持聯繫。雙方經濟聯繫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加強,日本逐漸超過美國成為台灣的最大投資者,甚至有人說,台灣經濟仍是“日本的半殖民地”。
(3)冷戰後的中日關係與台灣問題。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日本對台灣問題的關注程度進一步增加,要求中國政府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呼聲進一步加大。1995年11月,日本安全保障會議通過新《防衛計畫大綱》。1996年4月。美日政府簽署《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1997年9月,日美公布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規定一旦發生影響日本安全的“周邊事態”。日本將以向美軍提供“後方支援”的形式,與美國共同介入,並強調“周邊事態”不是地理概念,需根據事態的性質加以確定。1999年5月.日本國會正式通過了《周邊事態措施法》、《自衛隊法》及《日美相互提供物資與勞務協定》修正案等三法案,為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落實提供法律框架。在這些法案中,日本政府列舉了六種“周邊事態”,其中包括“日本周邊即將爆發武力衝突”,“某國發生內亂或內戰並擴大到國際範圍,不再是單純的國內問題”等等,顯然是準備在台灣海峽有事時,進行武力干涉。P13-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