滃江

滃江

滃江,珠江水系北江左岸最大支流,發源於廣東省翁源縣船肚東,縱貫翁源縣,於英德縣東岸咀匯入北江。幹流長173公里,集水面積4847平方公里,含翁源縣全境和英德、新豐、佛崗、曲江、連平等縣的部分地區。滃江流域建成有長湖水電站,裝機容量7.2萬千瓦,但通航採用碼頭駁運,補作的過壩升船機尚未建成,也對滃江航運造成不利。滃江有集水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14條,達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僅煙嶺河(又名小北江)1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滃江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北部
  • 水系:珠江水系北江左岸最大支流
  • 發源於:廣東省翁源縣船肚東
  • 流經地:廣東省翁源縣、英德縣
  • 幹流長:173公里
  • 集水面積:4847平方公里
  • 主要支流:煙嶺河(又名小北江)
幹流概況,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流域水文,

幹流概況

滃江,珠江水系北江左岸最大支流,發源於廣東省翁源縣船肚東(舊志稱:發源於龍川),縱貫翁源縣,於英德縣東岸咀匯入北江。幹流長173公里,集水面積4847平方公里,含翁源縣全境和英德、新豐、佛崗、曲江、連平等縣的部分地區。集水面積為1029平方公里。
滃江下游長湖水庫段滃江下游長湖水庫段
翁源縣境,從發源地大船肚東,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岩莊、壩仔、江尾、龍人、三華、六里、官渡進入英德東部。縣內河長92公里,集雨面積2058平方公里。主河床海撥標高為+150米,屬老年期河流,比降1.7%。
幹流自翁源縣官渡下榕角附近流入英德市境,沿途流經青塘、橋頭、魚灣、大鎮4個鎮和英德市華僑茶場,在獅子口與白沙水合流後,經長湖於東岸咀匯入北江幹流。英德市境內流程69公里,區間流域面積1289.5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

滃江有集水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14條,達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僅煙嶺河(又名小北江)1條。
翁源縣境有6條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
(一)九仙水:發源於柑子山,流經葸嶺、江尾,至石灰潭匯合滃江。河長23公里,集雨面積127平方公里,河床比降11.2%
(二)貴東水:發源於胡蘆垌,流經南浦至張背匯入滃江。集雨面積463平方公里,河長49公里,其中翁源集雨面積151.3平方公里,河床比降5.86%。支流太坪水,發源於大吉山,於南浦匯入貴東水,集雨面積164平方公里,河長33公里,其中縣境集雨面積80.3平方公里,河長10.6公里,河床比降5.79%。
(三)龍仙水:發源於勒離癩痢嶺,流經藍李、龍仙於牛鼻溝匯入滃江。集雨面積217平方公里,河長36公里,其中縣內集雨面積176.6平方公里,河長30公里,河長比降13.1%。支流深渡水,建有躍進水庫,控制面積28.8平方公里。
(四)周陂水:發源於新豐長塘,至三華流入滃江。集雨面積314平方公里,河長38公里,其中縣內集雨面積234平方公里,河長29.7公里,河床比降6.01%。
(五)塗屋水:發源於翁源凹,至六里塗屋流入滃江,集雨面積252平方公里,河長44公里,河床比降8.47%。
英德縣段,幹流沿岸還有青塘水、橫石水、小北江水、大鎮水、白沙水、汶羅河6條支流匯入,其中除大鎮水、小北江發源於本縣外,其餘支流分別發源於佛岡、新豐、翁源縣,徑流較充沛。
橫石水:發源於始興縣黃茅嶂,至翁城象嘴朱屋流入英德,於龍口匯入滃江。集雨面積642平方公里,河長54公里,其中縣內集雨面積478平方公里,河長41公里,河長比降3.88%。
煙嶺河,在廣東省水利系統中稱小北江,發源於佛岡縣高崗鎮禮溪村的羊子棟(山頂名)。經三江縣、英德縣,於太平鎮獅子口注入滃江。

治理開發

滃江幹流獅子口以上河道曲折,水流緩慢,1965年推廣水輪泵提水灌溉,沿河建成8個攔河梯級,航運受阻。
滃江可開發水電資源可裝機17.08萬千瓦,除長湖水電站為中型外,余均屬小型水電資源。
主要在獅子口以下,灘多流急,著名的“鵝叫三灘”就在此河段,水電資源條件好,早在20世紀30-40年代,就曾研究在有樹坑建壩,開發此段水電資源,稱“滃江水電站”,但未實現。建國後,1972年底建成大型的長湖水庫一座,總庫容1.49億立方米,正常水位回水線延至獅子口附近。洪水期對北江洪水起一些削峰調節作用,特別對附近英德市區起一定的削峰作用。1973年建成了長湖水電站,裝機容量7.2萬千瓦,但通航採用碼頭駁運,補作的過壩升船機尚未建成,也對滃江航運造成不利。

流域水文

滃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90毫米,地區分布不均,上游少,龍仙站為1701毫米,下游多,黃崗站達2056毫米,與北江中、下游暴雨中心區相近;降雨量的年內分配亦不均,汛期(4-9月)約占全年75%-82%。滃江汛期亦多暴雨洪水,但沿河兩岸農田民舍地勢較高,一般洪水不致造成大片洪害。流域的北、東、南三面高山地區森林植被較好外,中、下游則多是殘次林,特別是支流煙嶺河流域內森林破壞較重,存在較重的水土流失。
地質多為石灰岩及花崗岩,岩質堅硬,水土流失少,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13公斤/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為68萬噸。因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雨量上游翁源站1693毫米,中游滃江站1850毫米,下游長湖站2056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大,河床陡,水力資源豐富。
滃江是沙石質河床,河槽相對穩定。洪水常出現於4~6月,流域地勢高,河床陡,洪水傳播快。1964年最大洪水,從起漲至落平歷時38小時,屬暴漲暴落山溪性河流,故沿河兩岸農田受山洪暴發影響大。
滃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黃崗站(控制集水面積4730平方公里)為51.5億立方米,年內分配與降雨相近。滃江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23.4億立方米(其中有3.85億立方米為過境水),枯水年(P=90%)為11.9億立方米,本地淺層地下水為4.92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為5.37億立方米,最小實測流量3.5秒立方米(以滃江站為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