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罐灸

溫罐灸法是20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逐漸在臨床中推廣套用的一種灸器灸法。它是在溫筒灸和溫盒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固定於穴區或病灶區進行施灸為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罐灸
  • 外文名:Wen can jiu
  • 興起:20世紀八十年代末
  • 套用:九十年代初逐漸
  • 本質:灸器灸法
  • 作用:固定於穴區
溫罐灸法,操作方法,主治病證,注意事項,臨床套用,冠心病,慢性胃腸功能紊亂,肩周炎,化膿性炎症,膽石症,跟痛證,膝關節痛,小兒腹瀉,保健,

溫罐灸法

與溫盒灸相比,溫罐體積較小,適合於更多部位施灸;與溫筒灸相比,可放置於穴區灸治,免去手持操作的麻煩。目前臨床上用得較多的溫罐灸有竹罐和金屬罐二種,雖在製作上有所不同,但操作上有類似之處。另有一種溫灸箱,是近年來,針灸工作者有感 於傳統的艾灸器只能用於軀幹的一個平整“面”或一個“點”(穴)溫度不能封閉集中在關節上,或用過後剩餘的艾灰不易清除等缺陷。在傳統的艾灸器基礎上精心設計研製了一系列適用於治療各關節及軀幹部位的溫灸罐具,可用於頸肩、肘、腕、手、腰、腹、背、膝等部位的灸療。與上述的溫罐灸法相同,亦屬固定部位施灸。故一併述之。
和其他灸器灸法一樣,溫罐灸同樣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

操作方法

灸具製備
1.竹筒溫罐:取長10cm,內徑5~15cm的中空無節竹筒,削去外皮,按竹筒內徑大小,將規格為50~100格/cm2的鐵絲網衝壓固定在竹筒內1/2高度處,筒口圓邊上加薄板釘上,再用薄板做一個與筒口等大的蓋子。
2.金屬溫罐:分二種。一種由內外二罐組成,外罐有蓋無底,蓋上留有多個小孔,內側襯有絕緣材料。內桶有底無蓋,桶底用鐵絲網焊接固定,四周可留有數十個小孔。另一種又稱微煙灸療器。由二部分組成。一為灸器,呈圓筒形,金屬製作,下部為網眼較細的鐵絲網,上部為裝有過濾煙塵物質的通風口,圓筒中間一分為二,可開閉;另一為灸座,塑膠製作,用以安放灸器,並可升降調節灸器的位置。
3.溫灸箱:為一箱形灸具。該箱兩頭有關節出入孔,中間隔有一層手動拉網,上有金屬蓋,可自行調整溫度。
具體操作
1.竹筒溫罐灸法:令患者取適當體位,將灸罐置於需要灸治的部位,根據不同病證的配穴處方,每次可同時置2~3罐。點燃2~3根2~3cm長的艾條段,放於罐中,上蓋時留一空隙通氣,罐中溫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灸25~30min,每日或隔日1次,7~10 次為一療程。
2.金屬溫罐灸法:普通溫罐:用特製溫灸罐1~2個,打開罐蓋,將2~3cm長的艾段2~3段點燃後放入,或將適量艾絨放入後點燃,蓋罐,將紗布墊於罐底,放於所選穴位上。亦可行藥艾罐灸,方法是將艾絨與中藥末均勻分層鋪在內桶內,一般是先鋪一層艾絨,再均勻撒一層藥粉,再重複一層艾絨、一層藥末,最後鋪一層艾絨,以內桶上沿平為度,將艾絨點燃施灸。每次灸30min,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為一療程。微煙灸療器:將艾條切成1cm長的艾段,點燃,放入灸具內,關閉後置於灸座上,再放於所選的穴區,用膠布固定。根據局部熱燙情況,適當調節灸具在灸座內的位置,以患者感到溫暖舒適為度,每次約灸20~25min左右。每日1~2次,7~10日為一療程。
3.溫灸箱法:用時每次放多段藥艾條,點燃放進箱內,罩於所選的患病關節。每次灸30min左右。每日或隔日 1 次,7~10次為一療程 。

主治病證

頸腰椎病、各種痛症、冠心病、腹瀉、風寒痹症、慢性肌肉勞損等病證。

注意事項

1.竹罐溫筒灸時,為了防止艾火脫落,亦可在施灸處先鋪一塊紗布。無論何種溫罐法,紗布均可先以醋浸絞乾備用。
2.多個灸罐同用時,要注意調節好每個罐的溫度。

臨床套用

冠心病

取穴: 主穴:心俞、厥陰俞、膻中、內關。 配穴:心氣虛加足三里;氣陰兩虛加三陰交或太溪;氣虛血瘀加膈俞或三陰交。
治法:每次取主穴1~3個。用溫罐灸器施灸,一般以補法為主。具體方法為:將燃著的艾條置於溫灸器中,在距離穴位上方3~5cm處,任其慢慢燃燒,火力和緩,使局部皮膚溫熱紅暈,灸20~30min,停灸,再用手指按壓其灸穴位至患者得氣為度。如為虛中挾實者可適當結合瀉法:將燃著的艾條置於溫灸器中,距穴位上方2~3cm處施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每一療程間休息7日。一般治療三個療程。
療效:共治44例患者,病程在3個月~30年,

慢性胃腸功能紊亂

取穴:分為6組。① 中樞、足三里;② 下脘、氣海、天樞;③ 關元、水分、膈俞;④ 期門、公孫;⑤ 胃俞、內關;⑥ 脾俞、中極。
治法:灸藥製備:黨參、青鹽各15g,木香、川朴、雲茯苓、淮山藥、菟絲子各12g,訶子、延胡索、芡實各9g。研末備用。
用法:取特製溫灸罐兩個,打開罐蓋,將艾絨均勻鋪入罐的內桶底1層,均勻撒藥粉0.5g,如此裝4層艾絨,3層藥粉,以內桶上沿平為度,待艾絨點燃後蓋罐,將紗布墊於罐底,將灸罐置於穴位上。每次為一組穴。第1次取中樞、足三里,第2次取下脘、氣海、天樞、均各灸30min;第3次取關元、水分各灸30min,膈俞灸25min;第4次取期門、公孫各灸30min;第5次取胃俞灸25min,內關灸30min;第6次取脾俞灸25min,中極灸30min。每日灸1次,6日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22例,全部獲愈。經隨訪均未復發。

肩周炎

取穴:抬肩、肩貞、臑俞、肩髃、臂臑、肩井。
治法:上述穴位,每次選3~4個穴,可輪換選用。將艾絨與中藥粉裝在固定式溫筒灸具內點燃 ,分別置於肩部壓痛點明顯的部位上施灸,灸具下可墊紗布數層,避免溫灸器過燙傷患者。每次灸30min 左右,隔日 1 次。 10次為1個療程。
療效:共治74例,結果:痊癒43例,顯效17例,有效14例。有效率達100%。

化膿性炎症

取穴:阿是穴(病灶區)。
治法:灸藥製備:生五靈脂25g,生青鹽15g,木通9g,夜明砂、蔥根各6g,穿山甲5g,乳香、沒藥各3g。研成細末,備用。
用法:取艾絨適量放入溫筒灸具內鋪平,將上述中藥粉撒在艾絨上面,再蓋一層艾絨,至溫灸器一半的高度,把艾絨點燃,將溫灸器蓋嚴。置於阿是穴即病灶區。待其溫度升高后,在患處與溫灸器之間襯墊一塊乾淨紗布進行溫灸,以免局部燙傷。每次灸療1小時左右,每日1~2次,1周為一療程。
療效:治療外科急性感染,化膿症患者共38例,除1例療效不明顯外,餘37例均獲較好療效。總有效率為97.4%。

膽石症

取穴:主穴:日月、期門、肝俞、膽俞、胃俞。 配穴:分二組:① 足三里。② 胰膽、肝、十二指腸、胃、脾、三焦、口、交感、大腸、肩、耳迷根、皮質下(耳穴)。
治法:主穴均選右側,每次取3~4穴,體質弱者加配穴第一組。以清艾條4g裝入微煙灸療器(固定式溫筒灸具)內點燃後,用膠布貼敷(或用鬆緊帶扣系)於上穴,經示範後由患者在家自灸,每次施灸2小時左右,每日兩次(11~13時、19~21時),每周停灸1日,l個月為一療程。配合耳穴壓丸,取第二組穴,前三穴必取、配穴臨症加減,每次一側耳,取8~10穴,以王不留行子貼壓,每穴按壓81下,每日3次,3日後更換,兩耳交替,療程同上。
療效:共觀察121例,經上法治療一療程後,基本痊癒99例,顯效15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為100%。

跟痛證

取穴:阿是穴(壓痛點)。
治法:灸材製備:自製簡易溫筒,取圓筒形金屬罐頭盒(或其他類似的金屬圓筒亦可)1個,在四周鑽孔數10個,以利通風,去掉頂蓋,上置一木板,留孔如足跟大。灸藥:取腐木一塊,曬乾,用木銼銼成木屑;艾葉,搓碎。將木屑與艾葉以3:1比例混和均勻,防潮備用。另備木炭數塊。
用法:點燃木炭,放於溫筒中,將混合的腐木屑與艾葉撒於木炭上,持冒出濃煙時,將患病的足跟放於木板孔中熏灸.足跟離木炭火需5cm以上,以防燒傷,且以足跟耐受為度,待屑艾燃盡。再及時添加, 每次持續熏灸30min,1日1次,10日為1療程,一般要求連續治療3個療程。
療效:共治100例計126。結果:治癒34例,42足;顯效39例,51足;有效15例,24足;無效12例,19足。總有效率88%。

膝關節痛

取穴:主穴:阿是穴(壓痛點)。 配穴:內外膝眼、血海、梁丘。風重加風市、風府;熱重加大椎、曲池、合谷;濕寒重加足三里;氣血瘀滯加膈俞、太沖。
治法:以主穴為主,據病情酌加配穴,每次選4~6個穴。取屈膝位,暴露膝關節,常規消毒,用毫針針刺,風寒者用補法,濕熱或氣血瘀滯者用瀉法。每10min行一次針,膝關節留針的同時在關節上罩上自製的溫灸箱灸30min。如合併滑膜炎用火針或三棱針點刺3~5針後,用橡膠皮罐拔淨積液,再用專用於治療膝關節病的溫灸箱灸之。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兩療程間休息5日,一般治療2療程。
療效:共治療111例,結果:臨床治癒50例,顯效40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為81.81%。大部分經2~3次治療見效。

小兒腹瀉

取穴:神闕。
治法:灸罐製備:用直徑7cm,高l0cm帶底竹製筆筒一個,將底打磨光滑,並均勻打孔,直徑約lmm,在距底部1.5cm處打直徑2mm小孔一圈。在竹筒內置一直徑為5cm,高9cm鐵筒胎,兩筒上口平齊並固定,鐵筒四周及底部均勻打孔,竹筒上固定一扶手。
用法:將艾絨裝入小鐵筒內,從上部點燃,在患兒臍部墊6~8層消毒紗布,將溫灸罐置紗布上溫灸,每次溫灸半小時左右。再配合推拿法,即以推脾經、推大腸以運土入水揉板門、推上三關、摩腹、揉臍、分推腹陰陽、推上七節骨、揉龜尾為主。對寒濕型,先清後補脾經、清大腸經、清肝經、揉天樞、按揉湧泉。傷食型:先清後補脾經、清大腸經、按揉中脘,脾虛型補脾腎經。每日1次,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療效:67例患兒,1周內治癒者46例,兩周內治癒者21例,治癒率100%。

保健

取穴:神闕。
治法:將純艾絨製成之艾條段,插入灸療器(扁圓筒形方便灸療器)內,自調風門,取適合自己的最佳溫度,然後放入濾煙防護袋內,將灸療器置於臍上,繫緊鬆緊帶。每次灸30~40min,每日1次,連續2個月。
療效:
(1)改善全身症狀的,在觀察的22例中,治療前均有程度不等的精力不足、疲乏、出汗、心煩、血壓不穩、眠差、二便不調等,經過2個月灸治神闕穴後,臨床症狀明顯好轉。
(2)對血清脂質水平的影響,灸神闕穴能明顯地降低高血脂血症患者血清 TC水平(P< 0.001)。對高血脂症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指數(TC/小時DL-C)有顯著的降低作用(P<0.02)。
(3)抗衰老作用,灸神闕穴可以明顯地降低血中過氧化脂質(LPO)水平(P<0.02),提高體內清除過氧化物酶類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P<0.02)及過氧化氫酶(CAT)的活力(P<0.05)。
(4)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中老年人免疫系統功能減退表現為細胞免疫變化,灸神闕穴提示可以提高細胞免疫功能。
(5)提高體液免疫功能,人體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構成體液免疫的基礎,是機體抗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免疫球蛋白在人體中保持相對穩定性,可使老年人具有一定抗病能力,因而也是長壽的表現。灸神闕穴,可以調節提高體液免疫功能。
(6)增強體質、改善症狀,中老年人隨年齡增長,機體生理功能的衰退於臨床上出現一系列症狀,經過二個月的灸神闕穴,其症狀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改善。證明灸神闕穴具有調整機體多系統功能,改善症狀,防治疾病之功效。本課題表明,灸神闕穴能提高中老年人因機體功能處於低下狀態而導致的免疫功能下降現象,從而在調整人體整體機制基礎上,起到防治疾病、增強體質的作用,以達到益壽延年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