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鈺

溫小鈺

性 別: 女

出生年月: 1938-1993

民 族: 漢族

浙江杭州人。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於中文系。歷任內蒙古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浙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大學總編輯。全國第七屆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小說集《汪浙成、溫小鈺小說選》,劇本《時代的芳香》,小說散文集《第三碗奶酒》,譯著長篇小說《一路雷霆》,中篇小說集《別了,蒺藜》、《心的奏鳴曲》等。《土壤》、《苦夏》(均合作)分別獲全國第一、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小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38年
  • 逝世日期:1993年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基本信息,人物生平,

基本信息

性 別: 女
出生年月: 1938-1993
民 族: 漢族

人物生平

1938年,她出生在湖南醴陵。時逢中日戰爭,她隨父母遷徙到祖國西南大後方,在雲南昆明小石壩村定居下來。悠揚的山歌,綠茵的田野,潺潺的溪水,茂密的森林,塑造了她美麗聰穎的心靈和豐富的想像力。她開始對文學產生極大的興趣。在八到十一歲期間,她已經熟讀了《紅樓夢》、《水滸傳》、《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基督山伯爵》、《簡愛》等中外名著,巴金、老舍、曹禺、郭沫若的作品也都給她帶來了許多思想的震撼,讓她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1949年秋,她考入昆明師範學院附中,沐浴在新中國成立所帶來的新鮮變化中。“列寧裝”和“紅領巾”裝點了她對偉大祖國美好未來無限暢想的少女之夢;蘇聯電影又讓她對英雄的人物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她在學校里,一方面,積極參加唱歌、演戲、田徑比賽、球類比賽等各種文體活動,培養了熱愛生活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到了自己所鐘愛的文學殿堂中,尤其喜愛契訶夫那種略帶憂傷、夾雜同情、飽含幽默的敘述筆調和普希金那種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對感情決絕渴求的文學風格。

1955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成為人所羨慕的天之驕子。在北大嚴謹的學風中,培養了她挑燈夜戰的苦讀精神,從而使得她的文學才華得以被挖掘進而發出耀眼的光芒。年僅19歲的她,在《中國青年》這個頗具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了她自己的成名作《異路人》,受到了廣大讀者的讚揚。在北大未名湖畔,留下了她勇於追求愛情的足跡。她與比她大一屆的苦讀之士汪浙成由相識到相知,並最終走到一起。他們在一起暢想未來,談論人生。特別該說明的一點,她所在的北大中文系1955級這個光榮的班集體,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由於集體編寫《中國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而享譽中國,在北大人心中奠定了一個不可超越的文學神話。

1958年,汪浙成畢業之後被分配到內蒙古工作。隨後,她為了追求偉大的愛情,為了獻身祖國西部建設,勇敢無畏地選擇了內蒙古作為自己的人生舞台。在極為艱難和簡陋的條件下,她和汪浙成攜手並進,克服各種困難,在深入內蒙古生活的基礎上,創作出了《小站》、《妻子同志》、《瑣屑的故事》等一系列轟動一時的短篇小說。

粉碎“四人幫”以後,迎來了她事業的第二春。一方面,她在內蒙古大學繼續自己的教書生涯,編教材,寫論文,作評論,搞翻譯,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另一方面,她和丈夫汪浙成仍然情有獨鐘於文學創作,憑藉著優秀的文學才華和厚重的生活經驗,創作出了《土壤》、《苦夏》、《別了、蒺藜》等一系列享譽中國當代文壇的作品。中篇小說《土壤》和《苦夏》先後榮獲全國第一、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得到了業界人士和廣大讀者的好評。二十世紀八十年中期,由於身體長期得不到調理和休息,她不幸患上了帕金森氏症,卻仍然執著於自己對事業的追求。1986年,調職於浙江文藝出版社,先後擔任該社文藝理論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總編輯等職務。正當她該以更加飽滿的精神來貢獻自己的才華時,帕金森氏症纏繞其身,她於1993年8月14日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