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幼好學

溥幼好學

溥幼即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或問:“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強記耳。”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溥幼好學
  • 外文名:PuYou like school
  • 啟示:只要努力,一定能取得巨大成功!
原文,全文翻譯,典故,字詞解釋,作者簡介,

原文

(張)溥幼即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或問:“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強記耳。”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全文翻譯

張溥從小就熱愛學習,凡是讀過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後朗誦一遍之後就把它燒掉,又重新抄寫,像這樣反覆六七次才停止。有人問他:“你為什麼像這樣勤勞刻苦呢?”他回答說:“不過用這種方法勉強背誦罷了。”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裡浸泡數次。後來他把他的書房名為“七錄”。張溥寫詩文的思路靈敏快捷,各方來徵求詩文的人,張溥連草稿也不起,在客人面前揮筆及書,馬上就完成,因此張溥在當時是非常有名的。

典故

此集之所以命名《七錄齋集》是有一段典故的。張溥的父親有十個孩子,溥為婢子所生,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不被宗黨所重,就連僕人們都不把他放在眼裡。有一次,伯父的家人無端製造事端在溥的父親面前誣陷他,他聽說了這事,又羞又憤,當時咬破手指,在牆壁寫上“不報此仇,就不是人養”幾個大字。那個僕人聽說後,仍然譏笑張溥,說“塌蒲屢兒(庶出)能有什麼作為呢?”。張溥受到很大的刺激,遂發憤讀書,每讀一本書,必親自手抄,抄好了背誦後就燒掉,然後又抄,如此反覆七遍才罷手。因此他讀書的地方叫做“七錄”,詩文集也稱作《七錄齋集》。

字詞解釋

溥:明代文學家張溥
嗜:熱愛
鈔:通“抄”,抄寫
始:開始
如:像
已:停止
或:有人
以:來
沃:浸泡
名:命名或取名
湯:熱水
故:原因、緣故
皸:凍裂
已:停止
湯:熱水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長期和清廷對抗的蒙古準噶爾部煽動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決定出兵征討。因戰事緊急,軍令需要迅速處理和嚴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房”,嗣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及 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廷玉定規制”。按照旨意,張廷玉就軍機處的性質、官職、職能、紀律等方面都作出了嚴格規定,其中涉及到檔案的地方就達多處,如:軍機處參予官員奏摺的處理和諭旨的撰擬;軍機章京負責謄寫、記檔及日常工作;軍機處設《存記簿》,“奉旨存議”事務,一律登記;“密事有件”,密封存檔,屆時拆閱辦理等。這一整套嚴密的規章制度,不僅加強了皇權統治,避免了政出多門以及失、泄密現象的發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統一了辦文機構,保證了檔案的齊全、完整與安全,為利用和編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張廷玉為人謹小慎微,謹守「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故雍正讚揚他「器量純全,抒誠供職」稱其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曾參與編纂《平定朔北方略》《御選詠物詩》《佩文韻府》,並充《明史》《四朝國史》《三朝實錄》《大清會典》《治河方略》《皇清文穎》《玉牒會典》總纂官。
此文出自出自《明史·張溥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