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猿人(湯山人)

南京猿人

湯山人一般指本詞條

南京猿人又稱南京直立人,化石於1993年發現於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西南的雷公山上的葫蘆洞(奧陶紀灰岩溶洞)中,是中國古人類學研究的一項重要發現,當時立即引起國內新聞、學術界的轟動。

南京猿人化石距今約60萬年—35萬年,對於研究中國古人類分布演化,以及更新世人類生存環境,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的環境,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南京湯山葫蘆洞古人類頭骨化石的出土,是中國古人類研究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

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對男女頭蓋骨,相隔僅5米,同一化石點發現兩個人種,全世界只有南京一處。這不僅讓“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點發現兩個人種的地方,也為人類多地起源論提供了有力依據,中國人並非起源於非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京猿人
  • 拉丁學名:Homo erectus nankinensis
  • 別稱:南京直立人、南京人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哺乳綱Mammalia
  • 亞綱:真獸亞綱Theria
  • 靈長目Primates
  • 亞目:簡鼻亞目Haplorrhini
  • :人科Hominidae
  • 亞科:人亞科Homininae
  • :人族Hominini
  • 人屬Homo
  • 直立人H. erectus
  • 亞種:南京人 H. e. nankinensis
  • 時間:距今約60萬年—35萬年
考古發掘,體質特徵,出土文物,文物鑑定,樣貌復原,出土地點,後續發現,意外發現,化石鑑定,

考古發掘

1993年3月13日,南京市江寧縣湯山鎮(今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雷公山上的奧陶紀灰岩溶洞中內(32°03′N,110°03′E),出土了一具距今約35萬年的較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立即引起國內新聞、學術界的轟動,是中國古人類學研究的一項重要發現。
南京猿人頭蓋骨南京猿人頭蓋骨

體質特徵

南京猿人頭骨化石,一共發現兩具,其中一號頭骨(南京直立人1號頭骨化石)保存稍完整,有頂骨、額骨、左眼眶及部分面頰、鼻骨和枕骨等,代表一個21歲至35歲之間的成年女性個體。2號顱骨化石保存完整,有額骨、頂骨、枕骨等部分,2號顱骨化石厚重、粗壯,經研究,其代表一個人30歲到40歲之間的成年男性個體。
2號頭骨的頂視和內視2號頭骨的頂視和內視
葫蘆洞中還出土一枚猿人牙齒化石及2000餘件古脊椎動物化石,代表了15種脊椎動物,其中中國鬣狗、腫骨鹿等絕大部分動物已在遠古時滅絕。初步測定,其進代屬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5萬年左右。猿人頭骨形狀特徵與周口店北京猿人有諸多相似之處,伴存的動物種群也和周口店“北京人”的相似。
它對於研究中國古人類分布演化,以及更新世人類生存環境,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的環境,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葫蘆洞古人類頭骨化石的出土,是中國古人類研究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它將南京先民的活動歷史提前到35萬年以前,而在此之前,南京最早只可追溯到以北陰陽營和浦口營盤山古文化遺址所代表的距今五六千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

出土文物

南京猿人化石發現於1992年,共有不完整的頭蓋骨及面骨兩件,均未附有牙齒,化石屬直立人。同時出土的尚有哺乳動物化石。在地質時代上屬中更新世。絕對年齡測定的數據,由於測定方法的不同,有12萬~18萬年,29萬~40萬年。也有人認為依共生動物群,與周口店第一地點相近,其總體時代應在50萬年左右。
2號頭骨的側視2號頭骨的側視

文物鑑定

2013年6月,中科院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通過復原等技術研究發現,二號頭蓋骨其實不是此前初步認定的猿人,而是另一人種——智人!這一新發現不僅讓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點發現兩個人種的地方,也為人類多地起源論提供了有力依據,中國人並非起源於非洲。
南京智人頭骨復原圖(深色為化石部分)南京智人頭骨復原圖(深色為化石部分)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張銀運和劉武研究員利用先進的計算軟體終於為二號頭蓋骨查明了真身!通過復位使頭骨儘量回復到本來形狀,結果發現,復原好的二號頭骨頂骨面積竟然有113.5平方厘米,遠超猿人83.3-109.5平方厘米的範疇,甚至超過了112.9平方厘米的智人頂骨面積標準。
同時兩位專家還發現,復位後的二號頭骨,顱容量竟然達到了1240.4毫升!遠超南方古猿的500毫升,也超過了猿人800-1200毫升的顱容量標準。比北京周口店,安徽和縣,陝西藍田,南京一號頭骨的猿人頭骨都大了很多。通過復原頭骨,兩位專家共找到了六個證據,證明頭蓋骨確實屬於智人。許漢奎告訴記者,顱容量大小在鑑定古人類上至關重要,如果顱容量的數據準確,幾乎可以肯定二號頭骨就是智人無疑,和猿人是兩個人種。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許漢奎說,人類進化大致可分四個階段,古猿、直立人(也俗稱猿人)、智人、現代人。二號頭蓋骨其年代應在25-24萬年間,因智人一般分為早期智人(25萬-4萬年間)和晚期智人(5萬-1.1萬年間)。
“中國早期智人僅發現12處,比猿人發現地22處少得多,早期智人化石點確實彌足珍貴。在那12處地點中,5處僅發現1顆或2-3顆牙齒,如鼎鼎大名的北京周口店,也僅發現一顆牙齒而已,而且不與猿人產地在一起。”許漢奎感慨,在同一地點能發現兩個頭骨或頭蓋骨的除南京葫蘆洞外,全世界僅有5處,而在同一地點的頭骨或頭蓋骨分屬不同時期的只有北京和南京,而同一地點能發現猿人、智人兩個人種,全世界也只有南京了,“令人稱奇,太不可思議了!”
這些化石表明蘇皖地區在100萬年前很適合猿猴類生長和繁衍,此前中國古人類學家吳新智院士和美國、澳大利亞學者早就共同提出:人類發源地既在非洲,也在東亞的多地起源論;不少學者認為,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起源地的中心之一。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靈長類骨化石在安徽潛山,距今6000多萬年;溧陽地區又發現距今4500萬年的中華曙猿;泗洪雙溝又出現了1500萬年至1000萬年的雙溝醉猿;而在安徽繁昌又發現240萬年前的石器,說明當時已進入猿人時期。後來安徽巢湖又有2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鎮江、泗洪又出現3萬年到4萬年前的“晚期智人”。在安徽和江蘇這樣一個範圍里,發現了從靈長類——猿猴——猿人——智人完整演變過程的化石,這些都為“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發源地”的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樣貌復原

2014年7月13日,正在復原的30多萬年前“南京直立人相”工作已進入最後的“復活”頭骨化石階段。預計此次復原圖將在2014年8月展出。
化石呈棕褐色,石化程度較深,由三件顱骨殘件拼接後,包括了部分面顱和大部分腦顱,構成了一件比較完整的顱骨。其面顱保存部分有:眶上圓枕,鼻骨,顴骨,上頜骨,左側眼眶保存完整,右側眼眶僅存上內側壁。腦顱保存部分有:額骨,頂骨,蝶骨,顳骨,枕骨保存完整,枕骨大孔後緣稍殘,枕骨基底部缺失。
通過對南京直立人顱骨化石形特徵的分析和研究發現,南京人和北京人形態特徵十分相似,都顯示了許多蒙古人種的性狀,也具有歐洲人的某些特徵。早自元謀人,晚至山頂洞人,直至現代中國人,一系列的蒙古人種特徵始終存在,說明蒙古人種的主要性狀出現很早,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一脈發展至今。
南京直立人頭骨已被擠壓變形並缺少下頜,給復原帶來難度。趙成文對“南京直立人”頭骨化石的出土背景作了深入了解,並翻閱大量文獻和書籍。為了更加客觀、真實地復原“南京直立人”頭骨化石,趙成文計畫確定要復原的年齡段為30歲左右。
趙成文教授(中國刑事相貌學和痕跡考古學家)利用警星CCK-IV人像組合系統中新增的鏡像功能缺損的頭骨化石進行電腦修補,並從上千個顱骨庫中挑選出匹配的下頜反覆試驗比對,又經微調、縮放、修整後才錘定的。
復原出來的“南京直立人”可能是一個額頭低平、眉弓粗壯、眼窩深凹而寬、鼻短而上揚、鼻孔較大、上頜較長、吻部突出、唇長而薄、牙齒小而密且磨損較大的遠古人形象。

出土地點

位於湯山鎮古猿人洞的發現是繼雲南雲謀、陝西藍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縣猿人之後的重大考古突破。1995年後,這裡便成為對遊客開放的旅遊景點。
湯山鎮西的雷公山中,有一個巨大的溶洞群,現已探明溶洞總面積達數萬平方米,對遊人開放的有雷公洞葫蘆洞。1993年3月13日葫蘆洞內出土了一具較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矚目。考古學家在此先後發現了十幾種動物化石,據科學鑑定,這大約出生於35萬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區人類史也因此向前推進了20多萬年,同時也證實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葫蘆洞內發現的化石還有腫骨鹿、斑鹿等十餘種,這些動物多生長在距今1.5億年前的中更新世。
湯山猿人洞景區可分為六大塊,分別為入口處石壁雕泉景觀、山腳下的古人類石刻園、古人類史料陳列館、遺址洞口山崖猿人雕刻景觀、天然溶洞景觀、竹園休閒區。按朱教授構想,這裡將成為一個展現南京甚至全國的古人類“石頭公園”。原本暴露於石崖上的漏斗形的豁口,成為一個天然的浮雕石壁。根據實地考察,石壁上形似人頭形體的石塊將略加雕鑿,成為4—5處“南京猿人”頭像,與美國總統山不同的是,猿人頭像避免斧鑿痕跡,與天然山石渾為一體。此外,在洞窟山頂上,佇立著兩三尊巨型猿人狩獵青銅雕像,做為猿人洞的巨型標誌。在整個景區內,隨處可見茅屋、石器、巢居屋、穴居屋等石器時代建築小品,充滿歷史感。

後續發現

意外發現

2005年4月,剛剛下過一場雨,家住湯山的劉先生夫婦在葫蘆洞附近採石頭意外發現幾塊長相怪異的“石頭”,仔細一看發現其中一塊長得很像牙齒。聯想到當地著名的“南京猿人”,劉先生決定把這些石頭送到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做“鑑定”。事隔一年左右,這些石頭的身份初步被確認了,它們很可能是距今100萬年前的獼猴或是狒狒的化石,而這一發現為證明“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發源地的中心之一”的觀點提供更有力的依據。
提起“南京猿人”恐怕沒有人會不知道,由於在湯山地區的葫蘆洞進行採石,意外發現了兩個頭蓋骨,經專家鑑定,取得世界性的關注。1992年初,該地區準備開發成旅遊景點,原來在這個地方的採石場被轉移到葫蘆洞西面500米處的煤灰場處。後來採石場被劉先生承包了下來,發現化石的當天他本來是在場南面的山坡上採石頭,哪知道看見了很多像牙齒的“石頭”。過了幾天他又去山上,竟然意外地發現山坡上3—4米高的地方還有一個小洞,離洞不遠的地方又出現幾個牙齒樣石頭和另外一些奇怪的石頭,他懷疑這些“石頭”原先就是在這個洞裡,後來被雨水沖刷而掉了下來。當他準備進洞裡仔細看看時,可由於岩石太過陡峭,所以未能成行。為了搞清楚這些石頭究竟是什麼,劉先生準備找專家確認。

化石鑑定

第一個看到這些化石的人是南京地質與古生物所的許漢奎研究員,從他提供的實物來看,這些化石的確長得很“怪異”。其中一個化石被保存得很好,上面清晰可見4顆牙齒,牙齒較大而且很鋒利;另外一個化石上明顯有一塊被刮過的痕跡,痕跡表面很光滑。許漢奎研究員說,單從外表上看,無法肯定這些牙齒是不是猿人的,而那塊被刮過的痕跡,更是無法解釋。由於猿人化石一直是“鳳毛麟角”,所以哪怕是一顆牙齒都是極其難得的,大名鼎鼎的雲南元謀人也僅僅被找到了三顆牙齒,但它卻使中國猿人的歷史推前到170萬年。以前只是發現兩個“南京猿人”頭蓋骨,後來正式發掘時找到過一個臼齒化石,但經相關專家研究認為,這顆牙齒應屬於智人牙齒,並非是南京猿人的牙齒。如果這次的牙齒化石真的是猿人的,那將是一個舉世震驚的重大發現。
由於事情緊急,許漢奎研究員把化石帶到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該所的吳新智院士看後,認為不太像猿人牙齒,倒有些像狒狒牙齒,但比狒狒的牙齒稍微偏大。為了進一步弄清楚,他又把化石交給他的學生——同號文博士,他也對化石的種種奇特現象難以下結論,又把化石交給了陳勝前博士。2006年3月底,北京方面終於傳來了好訊息,經研究人員討論,根據化石所在的地質年代來分析,它可能是100萬年前的。其中牙齒化石很可能是裴氏獼猴的上頜骨(上嘴巴)的臼齒;至於那塊被颳了一下的肢骨化石,研究人員認為好像是狒狒的;而為什麼會有刮的那一塊,至今都沒有最後的定論。這些化石還在北京,相關專家表示要進一步研究比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