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子遺書

湯子遺書

〖湯子遺書〗十卷清湯斌(1627-1687)撰,門人王廷燦輯。湯斌為清初理學名家,學源於孫奇逢,篤於程朱,而不薄王守仁。著述雖不及陸隴其等之多,然所作有體有用,尤屬通達。卒後遺稿曾為田蘭芳刻於中州,彭成又刻《節要》於吳門,蔡彬與蔡方炳謀刻全集,惜未刊成。康熙四十二年(1.703),王廷燦搜遺文,補所未備,編為十卷。名《湯子遺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子遺書
  • 篇章:十卷
  • 朝代:清
  • 作者:湯斌
湯子遺書十卷,康熙四十二年,乾隆二十八年,

湯子遺書十卷

湯斌(1627-1687)撰,門人王廷燦輯。湯斌為清初理學名家,學源於孫奇逢,篤於程朱,而不薄王守仁。著述雖不及陸隴其等之多,然所作有體有用,尤屬通達。卒後遺稿曾為田蘭芳刻於中州,彭成又刻《節要》於吳門,蔡彬與蔡方炳謀刻全集,惜未刊成。

康熙四十二年

(1.703),王廷燦搜遺文,補所未備,編為十卷。名《湯子遺書》。卷一語錄,卷二奏疏,卷三序文,卷四碑記,卷五書牘,卷六賦、頌、論、辯,卷七傳、墓誌行述、事狀,眷八雜文,卷九告渝,卷十詩、詞,卷末附湯氏《年譜》、《行實》、《墓誌》、《祭文》。其中語錄、書牘、記、論、辯等多關理學。語錄為湯氏門人所記,沈佳竇克勤、姚爾申手述二十二條,竇克勤日錄四十九條,湯溥手述六條,王廷燦手述五條,范景手述十五條,後附《志學會約》十一條,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湯斌的理學思想。湯氏為學,身體力行,不尚講論,講求實用,語錄謂“學者讀書,不務身體力行,專為先儒辨同界,亦是玩物喪志。先儒之言,都是自己用功夫體認過來,無一句不是實話。”又謂“先儒嘗有言頓悟之非,不知悟未有不頓者,但必學問真積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處,是頓因於漸也”,皆其治學心得。又謂程朱為“吾儒之正宗”。認為王守任致良知是“聖學真脈”,對王守人頗回護,語錄謂“知善知惡是良知,這良知便是性之虛靈不昧處,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皆從此出,即孟子所謂性善、宋儒言主敬。陽明恐學者過於執著,反於心體上多一敬字,故教人提醒良知便是。其言無善無惡,只是教人涵養未發,勿過執著而已”。在《睢州移建廟學碑記》中認為“聖賢之學,其要存心而已矣。存心者,存天理而已”,與王守仁心學相合。強調正人心,崇經術,提倡朱熹格物致知”說。《又答耿亦夔書》謂“能致知,則意可誠,心可正”,《答黃太沖書》主張“從早日用倫常躬行實踐,體驗天命流行”,在“識仁”與“盡孝”上下功夫,《篙陽書院記》謂“仁者天道之元也。知天人同原,則知吾心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無間”,《孝經易知序》謂“天下皆孝子,四海皆仁人,則民氣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等。書中還提出興社學、禁賭博、廢淫祠、正學術、化民俗等主張。湯斌有關經不專著不多。此書實全面反映其理學思想。

乾隆二十八年

(1763)王氏樹德堂刻本、《四庫全書》本、《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同治九年(1870)眼州湯氏宗飼重刻本。全面收集湯斌著作的叢書,有道光七年(1827)刊《湯文正公遺書》六種,同治九年睢廷魁等刊《湯文正公全集》,除收入《湯子遺書》-令卷,還有《乾坤兩封解》一卷為解經著作,《洛學編》五卷為理學專著。《正誼堂全書》又收有《湯潛庵先生集》二卷。《吉林探源書舫叢書》又收有《湯子遺書擇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