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索亞歷險記/世界文學名著經典

《湯姆·索亞歷險記/世界文學名著經典》是2012年5月1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克·吐溫。

基本介紹

  • 書名:湯姆·索亞歷險記/世界文學名著經典
  • 作者:馬克·吐溫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頁數:222頁
  • 開本:16
  • 外文名: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 譯者:朱建迅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湯姆·索亞歷險記(插圖本》是美國幽默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 《湯姆·索亞歷險記(插圖本》是一部充滿童趣的小說。湯姆·索亞這個美國小頑童討厭學習、打架鬧事、不守教規,但同時又正直、善良、足智多謀、富有冒險精神。他對自由自在、充滿激情的生活的追求,令人深受感染。 一天深夜,湯姆與好朋友哈克貝里·芬到菜地玩耍,無意中目睹了一起兇殺案。因為害怕被兇手發現他們知道這件事,湯姆、哈克貝坐帶著另一個小夥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島上做起了“海盜”,弄得家坐以為他們被淹死了。結果他們卻出現在自己的“葬禮”上。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湯姆終於勇敢地站出來,指證了兇手……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馬克·吐溫 譯者:朱建迅、鄭康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雖然其家財不多,卻無損其廣泛地交友,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他曾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寫作風格融幽默與諷刺於一體,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傑作,又有悲天憫人的嚴肅。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湯姆貪玩好鬥、東躲西藏
第二章 了不起的粉刷工
第三章 打仗戀愛忙不休
第四章 主日學校里出風頭
第五章 鐵鉗甲蟲戲弄小狗
第六章 湯姆結識貝琪
第七章 逗壁虱玩與傷心落淚
第八章 扮一回膽大包天的海盜
第九章 墓地的悲劇
第十章 狗吠的凶兆
第十一章 湯姆的良心受到責備
第十二章 貓和止疼藥
第十三章 海盜結夥出航
第十四章 快樂的海盜營地
第十五章 湯姆偷偷溜回家
第十六章 初學抽菸——“我的小刀丟了”
第十七章 海盜們出席自己的葬禮
第十八章 湯姆泄露做夢的秘密
第十九章 “我沒動腦子”造成的傷害
第二十章 湯姆替貝琪受罰
第二十一章 學生的口才和校長的金漆腦袋
第二十二章 哈克·費恩引述《聖經》
第二十三章 挽救穆夫·波特
第二十四章 白天風頭出足,夜晚提心弔膽
第二十五章 尋覓藏寶
第二十六章 真強盜找到一箱金子
第二十七章 戰戰兢兢的追蹤
第二十八章 印江·喬的巢穴
第二十九章 哈克救了寡婦的命
第三十章 湯姆和貝琪留在山洞裡
第三十一章 找到後再次失蹤
第三十二章 “出來看哪!找到他們啦!”
第三十三章 印江·喬的下場
第三十四章 成堆的金幣
第三十五章 體面的哈克加入強盜幫
尾聲
作者大事略

文摘

“現在,孩子們,我要讓你們儘量挺直腰板坐好,聚精會神地聽我講一兩分鐘。對——就是這樣。好孩子就是這樣。我瞧見一個小姑娘正朝窗戶外面看——恐怕她以為我在外面的什麼地方——興許是在樹上朝小鳥兒說話吧。(一陣掌聲和笑聲。)我想告訴你們,看見這么多歡樂和純潔的小臉蛋兒聚集在這樣一個地方,學習規規矩矩做人的道理,我心裡是何等欣慰。”如此等等。餘下的部分實無必要照錄於此,因為都是些不斷重複、你我全都耳熟能詳的套話。演說剩下最後三分之一時受到種種干擾,一些壞孩子重又開始打架、嬉鬧,在座位上搖來晃去和悄聲議論者更是遍及全場,就連西德和瑪麗這樣的孩子,雖說他們拒絕跟壞孩子攪在一起的立場如磐石般堅不可摧,也難免遭到這股浪潮的衝擊。但是當沃爾特先生的聲音平歇時,全場的嘈雜聲戛然而止。沃爾特先生在演說結束之際得到的是一陣無聲的感激。
交頭接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樁多少有些稀罕的事兒引起的——來了幾位客人:柴契爾律師,由一位衰弱無力的老頭兒陪伴;一位風度優雅、身軀肥胖、頭髮鐵灰的中年紳士;一位舉止莊重的女士,顯然是那位紳士的夫人。這位女士還領著一個孩子。湯姆一直坐立不安,心裡充滿了煩躁和懊惱,同時還受到良心的譴責,因此不敢看艾米·勞倫斯的眼睛,受不了她那飽含深情的目光。然而乍一看見這個新來的小姑娘,他的心靈深處頓時燃起狂喜的火焰。接著他竭盡全力“露一手”——打別的孩子,揪他們的頭髮,扮鬼臉——總之,為了吸引女孩注意,討她的歡心,他使出了各種招數。他滿心歡喜,只有一點掃興——他想起自己在這個小天使的花園裡蒙受的屈辱——不過這一回憶猶如沙灘上留下的痕跡,在幸福浪潮的沖刷下,很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來客被迎進貴賓席位,沃爾特先生剛結束講話,便介紹他們與全校師生見面。那位中年人原來是一位挺有來歷的大人物——居然是縣法官——可算是孩子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威嚴的角色——他們琢磨不透他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他們一方面想聽他大吼一聲,一方面又害怕他吼出聲。他是康士坦丁堡鎮上的人,離此地十二英里——算是出過遠門,見過世面——他那雙眼睛曾經仰望過縣法庭——據說縣法庭的屋頂是鐵皮做的。這些念頭使他們油然生畏,那籠罩全場的極度沉默和一排排瞪大的眼睛便是明證。此人就是柴契爾法官,是當地律師柴契爾的哥哥。傑夫·柴契爾迎上前,準備跟這位大人物套套近乎,好讓全校師生羨慕一番。他要是能聽見別人的悄聲議論,心裡頭準會像聽到音樂一樣熨帖舒坦:
“吉姆,快瞧他!他正朝台上走哪。喏——瞧哇!他就要跟他握手了——他當真跟他握手了!說真格的,你想不想這會兒當一回傑夫?”
沃爾特先生開始“出風頭”,在台上忙忙碌碌,處理一應例行事務,到處下命令,談看法,發指示,抓住每一個可以發現的目標。圖書管理員也來“出風頭”,懷裡摟著一大摞書跑來跑去,嘴裡嘰嘰咕咕嘮叨不停的聲音只有昆蟲學家才樂意聽。年輕的女教員也“出風頭”,俯身安慰那些剛挨過耳光的學生,豎起漂亮的手指警告壞孩子。年輕的男教員也“出風頭”,他們輕聲訓斥學生,同時藉助其他方式稍稍顯示一下自己的權威以及對校紀的重視——多數教員,不論男女,都在教壇旁的圖書室里找點事做,而且他們找到的事情,往往需要幹上兩三回才能完成(表面上還裝出急不可耐的樣子)。小姑娘們用各種方式“出風頭”,小男孩們格外賣勁地“出風頭”,一時間空中紙團亂飛,不斷響起互相扭打的聲音。高高坐在台上的是那位大人物,他愉快地注視著全場,臉上的笑容透出幾許持重威嚴的神態。他沐浴在自身榮耀的溫暖光輝里——他也在“出風頭”。 對於沃爾特先生來說,如果能彌補眼下惟一的欠缺,他心裡的歡樂就會發展成狂喜——他希望能有機會將一部《聖經》作為獎品頒發給學生,從而展現一個盛況空前的場面。有幾個學生得到了幾張黃條,但誰的也不夠數——他已經到尖子學生中間了解到這個情況。倘若誰能設法讓那個德國男孩的神智恢復正常,無論多大的代價他也情願付出。
在這幾近無望的時刻,湯姆·索亞卻拿著九張黃條、九張紅條、十張藍條走上前來,請求換一本《聖經》。這可真是晴天霹靂。哪怕再等十年,沃爾特先生也料不到提出這種申請的竟然會是他。但是現在又無法迴避——條子都不假,數目也對;於是湯姆被請上台與法官和其他貴賓坐在一起,並由校方宣布這一重大訊息。這個十年來最令人驚訝的意外事件,在全場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大家把新英雄抬舉到與法官大人平起平坐的地位。現在供學生凝神端詳的大人物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了。男孩們全都嫉妒之極——尤其痛悔不已的是那些將條子換給湯姆的孩子。湯姆把刷牆的機會出賣給他們,積聚了足夠的本錢,因此促使他獲得這份令人憎惡的榮耀的,恰恰是他們自己。他們至此才醒悟過來,實在是為時已晚。他們上了像藏在草中的毒蛇一樣隱秘狡詐的騙子的當,他們全都因此而鄙視自己。‘
獎品發給學生時,校長為了場面上說得過去,儘量強打著精神。可是這位可憐的先生的熱情似乎並非出自內心,因為直覺告訴他,這裡面可能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名堂。要是說這孩子的腦袋瓜里已經儲存了兩千條《聖經》上的至理名言,那才荒唐可笑哩——十幾條想必就會讓他吃不消了。
艾米。勞倫斯又開心又得意,她竭力想讓湯姆看見她臉上透出的這種神態——可他硬是不瞧她一眼。她覺得納悶,接著感到不安,隱隱生出一點轉瞬即逝、復又悄萌的懷疑。她留神盯著他,及至看到他朝什麼地方偷偷瞟了一眼,方才恍然大悟——結果她傷心極了,又是妒忌,又是憤怒,眼淚也涌了出來。她恨所有的人,尤其恨湯姆(她心想)。P26-28

序言

馬克·吐溫是19世紀後期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卓越代表,傑出的幽默諷刺作家。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荷恩·克萊門斯,出生於密蘇里州門羅縣偏僻鄉村的一個地方法官家庭。他十二歲喪父後,就踏上獨立謀生的道路,從事過排字、印刷、引航等多種工作。1867年他以短篇小說《卡拉維拉縣馳名的跳蛙》受到讀者讚賞,不久又被一家報館聘為旅歐記者,從此開始了文學生涯。1873至1888年為他創作的鼎盛時期,《鍍金時代》(1873)、《湯姆·索亞歷險記》(1876)、《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4)等名著均出於此時。他一生遊蹤極廣,遍及國內外許多地區,對社會各個階層都很了解,因而其作品涉及題材的深度和廣度是他以前的美國作家所不及的。
《湯姆·索亞歷險記》取材於美國南北戰爭前的社會生活,是作家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顧。然而他創作這部小說的目的,並非僅僅為了回顧過去,而是為了引起人們對現實問題的關注。作品通過兒童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現實,揭示了19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南方社會閉塞、沉悶、死板的生活,對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虛偽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貪婪愚蠢等,都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鞭撻。作者借湯姆之口說出:“寧願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願當一世美國總統。”反映了他對平庸守舊的社會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對自由理想世界的嚮往。因此,儘管這本小說描寫的是孩子們的歷險生活,而且頗有浪漫傳奇色彩,但它同時又是一部寫得極其完整和諧的具有嚴肅內容的作品,往往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才能體會蘊藏在字裡行間的深邃內涵。
這部小說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於貫穿和滲透全書的那種馬克·吐溫式的詼諧和幽默。“了不起的粉刷工”,“主日學校里出風頭”,“貓和止疼藥”,我們讀著這些生活情趣濃郁、筆調輕鬆幽默的故事,一定會忍俊不禁,為小主人公的聰明機智拍案叫絕。處於當今之世,人們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物質富裕但精神生活貧乏,普遍感到身心疲憊,因此更需要這種幽默的薰陶和滋養。當然,馬克·吐溫的幽默有別於博人一粲的滑稽小品。他的幽默是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幽默,因而極具價值,發人深思;他的幽默是建立在真實生活基礎上的幽默,緊緊抓住了像魯迅所說的那種“公然的,也是常見的,平時是誰都不以為奇的”,但“卻已經是不合理的,可笑、可鄙,甚而是可悲的現象”,加以概括、提煉,使之典型化,所以是真實的,常常給讀者以人生警悟和啟迪的幽默。例如:
“那位中年人原來是一位挺有來歷的大人物——居然是縣法官——可算是孩子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威嚴的角色——他們琢磨不透他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他們一方面想聽他大吼一聲,一方面又害怕他吼出聲。他是康士坦亍堡鎮上的人,離此地十二英里——算是出過遠門,見過世面——他那雙眼睛曾經仰望過縣法庭——據說縣法庭的屋頂是鐵皮做的。”
這一段看似是一個無知頑童的懵懵懂懂的推理,是一種稚拙、可笑的坦陳,但實際上是對司法制度的懷疑和挖苦,是對道貌岸然的“大人物”的冷峻的嘲諷。
2000年是馬克·吐溫逝世九十周年。世易時移,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已把我們帶入了信息社會,今天人類的生活條件和生存狀況與馬克·吐溫所處的時代已有天壤之別,然而,作為一部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卻依然魅力不減。一百多年來,湯姆這個美國鄉村小頑童的形象巳贏得世界各地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讀者的喜愛,並且還將活在一代代後來人的心中。用通常的眼光來看,湯姆絕不是一個“好孩子”,他調皮搗蛋,不愛學習,喜歡出風頭又不切實際,而且小小年紀就談戀愛,這一切,即便是今天的父母看來,也都是要嚴加管教的。那么,湯姆身上究竟有何可愛之處呢?我認為,這就在於他真實地體現了兒童淳樸的天性。毫無疑問,每一個兒童,不論他生在何地,他都會有一些與湯姆相類似的經歷,他都會視湯姆為自己的玩伴。而同樣,對每一個成年入來說,湯姆身上都有他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湯姆代表著他人生記憶中最美好的部分。
在一個生存競爭越來越激烈、對生存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的社會中,我們的孩子們都會比湯姆“懂事”,他們都知道從小要好好學習,這樣將來才不至於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如今,孩子們的書包越來越重,學校越來越變得像監牢一般,在我們為今天的孩子們的智力發展水平而自豪,為湧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少年天才而歡呼時,我們是否想過,在他們身上,像湯姆所具有的那活活潑潑、趨近自然的生命力是否有所喪失呢?羅馬尼亞雕塑家布朗庫西曾說,一個人的童年結束之時,便是他的心靈死亡之日。也許對每一個人來說,他都必須長大,他的心靈都必須“死亡”,然而對今天的兒童們來說,他們是否成熟得太快,他們的童年是否都結束得過早了點呢?
或許《湯姆·索亞歷險記》對於今天的成人讀者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在於促使他們將湯姆、哈克這些純真無邪的兒童作為一面鏡子,認真審視和檢點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湯姆厭惡枯燥的功課、騙人的教義和死板的生活環境,喜歡調皮搗蛋、招惹是非,動輒打架逃學,但是他富有正義感,有良知。他為不能揭發印江·喬殺害魯賓遜醫生的罪行感到羞愧,又為把家裡的肉偷到傑克遜島感到內疚。相形之下,書中的很多成年人,包括那些喜歡向湯姆灌輸宗教教義的正人君子,卻多少都染上了自私、懶散、保守、貪婪等陋習。重讀此書,我們也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啟示:兒童乃成人之父,成人應盡力保持兒童那份純真的心靈。因為成人已被這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打上了種種不可磨滅的烙印,尤其是在拜金主義風行、人文精神日漸式微的今天,他們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兒童那份純真而變得老於世故,這一份純真也就更加彌足珍貴。
我與《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緣分始於七十年代末期。在那個乍暖還寒的早春時節,我和許多同齡人懷揣來之不易的入學通知書跨進大學校門。經過十年浩劫,當時的外語系英語圖書資料極其匱乏,我們使用的英語教材也帶有明顯的“文革”痕跡。後來電台英語節目播出《湯姆·索亞歷險記》,我們每天必聽,堅持數月不輟,其痴迷執著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兒時讀《水滸》、《三國》。一時間,我們飯前課後,口口聲聲不離“湯姆”、“哈克”和“波莉姨媽”,至於“打仗戀愛忙不休”、“鐵鉗甲蟲戲弄小狗”、“貓與止疼藥”、“校長的金漆腦袋”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更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為加深印象,我還借來英文原著閱讀了部分章節。雖然由於水平所限,只能是浮光掠影地瀏覽,但畢竟使我初步結識了馬克·吐溫這位文學巨匠,結識了這部在世界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在這部小說的中譯本即將付梓之際,我和我的合作者鄭康先生都同樣懷著喜憂參半的心情。我們一方面為能向讀者介紹這部引導自己步入外國文學殿堂的佳作而深感慶幸,一方面又惟恐由於自已學識淺陋而留下一些遺憾。譯者所追求的目標在於緊扣原文,儘量再現原作的丰采姿致,不一味追求“漢化”,而力求“漢化”與“洋化”的和諧。然而,翻譯工作,無論中外,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雖然譯者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但畢竟能力有限,實際效果與主觀願望會存在一定距離,謬誤之處也在所難免,尚祈讀者指正。
朱建迅 1999年歲束千楊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