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世隆

湯世隆(?-1586年),濠州鐘離縣(今安徽鳳陽)人。明朝中後期勛臣、將領,東甌王湯和的七世孫。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湯世隆襲封父爵靈璧侯。初為後軍都督府僉書,後升任中軍都督府掌府事。隆慶五年(1571年),出任南京協同守備,兼領南京後軍都督府。次年改提督漕運總兵官,鎮淮安,曾協助總漕潘季馴李世達等兩次治理大運河。湯世隆歷官四十餘年,以治河功累進至少保太子太保

萬曆十四年(1586年),湯世隆去世,諡號“僖敏”。有《古今醫統大全序》一篇傳世。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襲封靈璧,歷掌五軍,協守南京,提督漕運,逝世,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親屬成員,爵位世系,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襲封靈璧

湯世隆為明初開國功臣、東甌王湯和的七世孫,祖父湯紹宗在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時續封為靈璧侯,並獲賜世襲誥券;父親湯佑賢,襲封靈璧侯爵位。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湯世隆襲封父親的爵位,成為第三代靈璧侯。

歷掌五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世宗任命湯世隆為後軍都督府僉書。
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至隆慶五年(1571年)三月間,湯世隆先後六次分祭諸帝陵,並在世宗梓宮將要發引時祭告北郊
在隆慶四年(1570年)前,湯世隆已升任中軍都督府掌府事。

協守南京

隆慶五年(1571年)十月,湯世隆受命為南京協同守備,兼掌南京後軍都督府事。
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南京刑科給事中周守愚彈劾南京守備太監張宏擅自停止營軍操練,“違制市恩”,連帶彈劾湯世隆等人“依違恇怯,坐視不言”。

提督漕運

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湯世隆被改任為提督漕運總兵官,鎮守淮安府
萬曆四年(1576年)六月,湯世隆因母親患病而請求離職歸養,明神宗不允。七月,湯世隆與總督漕運的兵部右侍郎吳桂芳條陳漕運二事:
  • 更番以起極敝:自萬曆四年起,以掌印官兼領運僉書官,在衛所掌印兼管理營操事務。命其預先料理下年的糧運,待到管營操官員運糧返回後,再行交接。以貫徹“更番”之策;
  • 預給月糧以益軍資:南京各總衛所依照江西、湖廣之例,自萬曆五年起,每年先給運糧官軍十個月的月糧,“以四月安家,六月隨幫帶解”,由漕司驗明,在洪水過後發放。
兵部覆奏,神宗同意,下詔施行。同年九月,湯世隆再因“母病乞歸”,神宗仍不允。
萬曆六年(1578年)九月,總理河漕潘季馴興兩河大工,湯世隆約束官軍赴役,協助其治理大運河。至萬曆八年(1580年)二月,潘季馴奏報“河工告成”,神宗降旨獎諭,加湯世隆為太子太保
萬曆七年(1579年)六月,戶部覆奏由湯世隆與總督漕運的侍郎江一麟題稱的兩條漕運事務建議:
  • 議兌運之便:將漕運轄下軍船恢復在岸邊直接兌換輕齎銀的慣例,便於兌運
  • 議管船之令:清查漕運船隻存毀情況,分別降罰。對棄毀官物者依律懲處。
神宗同意了這兩條建議。
同年九月,戶部又覆奏湯世隆、江一麟條陳的漕政三事:
  • 征解船料:免去各省“遠年”拖欠的糧料匠銀,近年拖欠的“帶徵二分”,現年的“全解”,以使其得以製造運船,補全漕運糧額。對完成任務的予以記錄,對未完成目標的加以懲治,“以警怠玩”。
  • 漕糧開倉:漕單開列後,運糧官據此催促有司,準備提前在每年九月開倉兌納,將使較晚收穫糧食的人承擔成倍的貸息,有“濫惡充數、因循塞責”之弊。請求稍稍延後開倉之日,使“赴兌無滯”。
  • 附帶土宜:漕運議單後,只允許每船攜帶四十石土產,並嚴查旗軍私帶者,有減輕運船負重之意。請求將每船許帶數額加至六十石,以體恤漕卒,防止其侵占運糧,干擾漕運。
神宗將開倉時間改定為十月,其餘一概批准施行。
萬曆十三年(1584年),湯世隆協助總漕都御史李世達等於汜光湖石堤的東部開鑿寶應越河(即宏濟河),使漕運水道不再經范水湖。七月,神宗“論寶應河功”,加湯世隆兼少保。

逝世

萬曆十四年(1586年),湯世隆逝世。四月,神宗賜其祭葬,加祭二壇,並贈諡號為“僖敏”。

主要成就

湯世隆擔任漕運總兵官長達十餘年,他數次針對漕運積弊提出建議,為漕政改革作出了貢獻。
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至萬曆八年(1580年)間,湯世隆協助治水名臣潘季馴治理大運河,使河道數年間無大患;萬曆十三年(1584年),又協助總漕都御史李世達等開鑿寶應越河,使該段漕船免經險道。

人物評價

潘季馴:漕運總兵、靈璧侯湯世隆任久而聞見自真心,虛而諮詢,獨確官兵赴役,約束甚嚴。鎮臣宣勞,尤征忠悃。大工之成,臣等實有賴於地方之臣者如此也。(兩河經略

個人作品

湯世隆在提督漕運時,曾為徐君春所撰的醫學全書古今醫統大全》(又名《醫統大全》)作,這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七世祖
明初開國功臣,封信國公。死後追封東甌王諡號“襄武”。
祖父
湯紹宗
明孝宗時授南京錦衣衛指揮使明世宗時續封為靈璧侯。
父親
湯佑賢
明世宗襲爵為第二代靈璧侯。
母親
鄧氏
封靈璧侯太夫人。
——
妻子
柳氏
封靈璧侯太夫人。
子輩
兒子
湯之誥
明神宗時襲爵為第四代靈璧侯。官至南京前軍都督府掌府事。
孫輩
孫子
湯國祚
明神宗末年襲爵為末代靈璧侯,明思宗時加太子太保南明時投降清朝
表格參考資料:

爵位世系

湯世隆的七世祖湯和,於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進爵信國公,獲賜世襲誥券。但在湯和死後,因其子、孫、曾孫三代均早逝,無法襲爵,故湯氏子孫至明英宗時失爵。明世宗時,續封湯和的五世孫湯紹宗為靈璧侯,允許世襲。
信國公爵位歷一世一代;靈璧侯爵位共歷五世五代,至南明時國絕。《明史·功臣世表》另有二位靈璧侯湯國祥、湯文瓊,據稱在崇禎(1628年-1644年)年間均曾“以侯遣祭”。因其襲年不詳,且事跡僅見於此,故暫不列入世系中。
  • 信國公世系
第一代:湯和,洪武三年(1370年)封中山侯。洪武十一年(1378年)進封信國公,允許世襲。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去世,追封東甌王諡號“襄武”。
  • 靈璧侯世系
第一代:湯紹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續封靈璧侯,允許世襲。嘉靖十三年至嘉靖十四年(1534年-1535年)間去世。
第二代:湯佑賢,嘉靖十四年(1535年)襲爵。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去世。
第三代:湯世隆,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襲爵。萬曆十四年(1586年)去世,諡號“僖敏”。
第四代:湯之誥,萬曆十五年(1587年)襲爵。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去世。
第五代:湯國祚,萬曆四十年(1612年)襲爵。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投降清朝
信國公、靈璧侯世系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明史·卷一百五·表第六》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