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漢字)

湫(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秋傳曰:晏子之宅湫隘。――《說文》:按,訓為下濕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湫
  • 讀音:jiǎo,jiū,qiū
  • 部首:氵部
  • 筆畫:12筆
說明,讀音,部首,筆畫,結構,造字法,字義,五筆字母,表碼字母,舉例,典故,古籍解釋,

說明

讀音

多音字,jiǎo,jiū,qiū。

部首

氵部。

筆畫

12筆。

結構

左右結構。

造字法

形聲、從氵、秋聲。

字義

jiǎo:【形】<書>[地勢]低下;低洼
jiū: 【形】清靜。如:湫然(清靜的樣子)
qiū:【名】水潭。洞穴。如:湫泊(水潭);湫水(潭水)

五筆字母

ITOY

表碼字母

3U4

舉例

湫隘
讀音為:jiǎo ài
意為:低洼狹小
示例:街巷湫隘
典故:
――《說文》。按,訓為下濕也。”
2.湫隘囂塵。――《左傳·昭公三年》。注:“下也。”

典故

【名】
1. 水潭[pond;pool]
湫,湫隘下也。從水,秋聲。春秋傳曰:晏子之宅。——《說文》。按,訓為下濕也。”
2. 又如:~泊(水潭);~水(潭水)
3. 洞穴[hole]
此之謂定性於大。——《呂氏春秋·審分》
【動】
1. 凝集;積滯[stagnate]
勿使有所壅閉。——《左傳·昭公元年》。注:“集也。”
2. 又如:~底(積滯不暢);~淤(積滯不通)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𠀤音啾。北人呼水池為湫。
水名。《說文》有湫水,在周地。《史記·封禪書》湫淵祠朝那。《注》湫淵,在安定朝那縣。
懸瀑水曰龍湫。
憂愁貌。《春秋·繁露陽尊隂卑篇》湫湫者,悲愁之狀也。
涼貌。《宋玉·高唐賦》湫兮如風。
《唐韻》子了切《集韻》子小切,𠀤音剿。湫,隘也。《左傳·昭元年》壅閉湫底。《注》湫謂氣聚,底謂氣止,皆停滯不散之意。
《昭二年》湫隘器塵。《注》湫,下也。
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伐黃,還及湫。
《集韻》雌由切,音秋。義同。
《廣韻》《集韻》𠀤在九切,音愀。義同。一曰洩水瀆也。
《集韻》茲消切,音焦。夫湫,亦地名。
宗蘇切,音租。人名。《左傳》魯有子服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