湜

湜,讀作:shí,屬於左右結構漢字。形聲;從氵、是聲。

本義:(形)形容水清見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湜
  • 外文名:transparent, clear
  • 簡體筆畫數:12
  • 繁體筆畫數:13
  • 簡體部首:氵部
  • 拼音:shí
基本字義,音韻參考,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索引參考,

基本字義

形容水清見底:“~~其沚” (詩經)。 如:湜湜(水清澈的樣子;清廉的樣子)
康熙字典解釋
【說文】水淸底見也。一曰持正貌。【詩·邶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箋】言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動搖也。【類篇】或作。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

音韻參考

[ 廣 韻 ]:常職切,入24職,shí,曾開三入蒸常
[ 平水韻 ]:入聲十三職
[ 國 語 ]:shí
[ 粵 語 ]:sat6zik6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常職切《集韻》《韻會》《正韻》丞職切,𠀤音殖。《說文》水淸底見也。一曰持正貌。《詩·邶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箋》言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動搖也。《類篇》或作㵓。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湜 水清底見也。從水是聲。《詩》曰:“湜湜其止。”常職切

說文解字注

水淸見底也。各本作底見。依詩釋文正。邶風曰。涇以渭濁。湜湜其止。毛雲。涇渭相入而淸濁異。按毛本作止。鄭乃作沚。毛意涇以入渭而形已濁。且以已形渭之湜湜然淸澄。喻君子以新昏而不潔已。且以已而益見新昏之可安。止者、水之澄定也。鄭易止為沚。雲小渚曰沚。湜湜、持正皃。喻君子得新昏。故謂已惡。已之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動搖。是其訓湜字、比傅是字之解為之。非水淸見底之謂矣。從水。是聲。常職切。古音在十六部。詩曰。湜湜其止。古今各本及玉篇、集韻、類篇皆作止。毛詩舊文也。傳於蒹葭雲。小渚曰沚。於此無文。可以證矣。鄭箋當有止讀為沚之文。淺人刪之。而竝改經文。

索引參考

[ 古文字詁林 ]:09冊,第1部,水部,219
[ 故訓彙纂 ]:1286|1364.8
[ 漢語字典 ]:卷3頁1673第11
[ 辭 海 ]:卷8頁1740第1
《全唐詩》
〖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後二首〗 作者:韓愈
晉人目二子,其猶吹一吷。區區自其下,顧肯掛牙舌。
春秋書王法,不誅其人身。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閒窮年。枉智思掎摭,
糞壤污穢豈有臧。誠不如兩忘,但以一概量。
我初往觀之,其後益不觀。觀之亂我意,不如不觀完。
用將濟諸人,捨得業孔顏。百年詎幾時,君子不可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