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盧寶劍

湛盧寶劍

古代中國十大名劍,為春秋時期鑄造師歐冶子攜妻朱俊(小名翠鳳)、女兒莫邪和徒弟干將(女婿)奉越王允常湛廬山所製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湛盧寶劍
  • 外文名:Cham Lu Sword
  • 所在地:中國福建省南平市松谿縣
  • 源於:春秋戰國
  • 鍛造人:歐冶子
  • 別名:湛盧、湛瀘
歷史記載,“湛盧”來歷,寶劍來源典故,

歷史記載

1、源在湛廬山
據《辭海》及《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湛盧山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松谿縣境內,山高嶺峻,四季霧凝,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鑄劍處,遂以劍名山。”
湛盧寶劍
2、造劍師-歐冶子
越王允常之命,歐冶子到湛盧山中冶煉,取天地金石所鑄。相傳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為三大二小,其大者有湛盧純鈞勝邪;其小者有魚腸、世闕。
“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杜甫《大曆三年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
“吳鉤越棘,純鈞湛瀘。”——晉·左太沖《吳都賦》:
湛盧寶劍
3、湛瀘是一把劍,更是一隻眼睛
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
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歐冶子鑄成此劍時,不禁撫劍淚落,因為他終於圓了自己畢生的夢想:鑄出一把無堅不摧而又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所謂仁者無敵,湛瀘劍是一把仁道之劍。
4、湛廬劍幾經輾轉流傳,據說時為薛仁貴獲得,後傳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手中。
紹興十二年(1142年),岳飛父子遇害後,湛盧劍不知下落。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雖然無法確定是否為歐冶子所鑄,但作為同一時期的青銅劍,可以為考證湛盧劍工藝水平提供珍貴資料。

“湛盧”來歷

越王命名,理當賦予一定意義,前人作為不少研究,一般認為湛與深同義,盧疑為爐,其實這種說法都很難說明“湛盧”命名的真正含義。
查閱古籍和辭書,在古代,“湛”字有澄清、明亮、厚重、喜樂、深湛的意思,“盧”字有著純黑、瞳仁、獵犬,最大勝利的意義。
由此二字組合起來,大致的意思有著明亮的眼睛,厚重的純黑,可愛的獵犬,戰無不勝的黑色勝利。作為戰鬥和自衛的武器,把它稱為獵犬、瞳仁、黑色、勝采等,都流露出內心的深沉的愛與祝福,這似乎合情合理的,這個命名既形象地描繪了寶劍的特色,又具體地表現了越王的珍視,是很貼切的。
湛盧寶劍

寶劍來源典故

戰國春秋-歐冶子
據漢代袁康《越絕書》記載,春秋時,造劍大師歐冶子越王允常之命,攜妻朱俊(小名翠鳳)、女兒莫邪和同門師弟干將(女婿),由浙江寧波出發,從麗水甌江順流而下,不辭艱苦,跋山涉水,選中松谿縣境內湛盧山麓安家造劍。
湛盧山(原名錕吾山)巍峨壯麗,三峰插天,四季霧凝,林海茫茫。海拔達1230米,廣袤數十里,儲藏著大量金鐵,山中炭源充足,清泉涌流,水質極佳,氣溫適度。一家人披星戴月,風餐露宿,採集金鐵精華,侯天時,選吉日,待陰陽交會,百神臨觀之時開爐鑄劍,鑄好劍坯,吩咐徒兒拉起風箱,裝上特製木炭(用黃土水浸泡晾乾),而後把劍坯投到爐中,風勁火猛,待一陣青煙冒過以後,爐心開始冒出一叢叢紅色的、藍色的、紫色的、銀色的、淡黃色的….火舌,那劍坯原來的形狀不見了,已經和那火焰混成一色,取出劍坯用清泉淬火,最後用仙姑洞的白玉石磨劍。就這樣苦造三年,造成了三把大劍,兩把小劍。大劍取名為"湛盧"劍、"純鈞"劍、"勝邪"劍。小劍取名為"魚腸"劍、"巨闕"劍。
湛盧劍射出一股冷森森的光華,劍刃鋒利萬分,合抱的大樹一揮就斷,堅硬的岩石一劈就開,斬鐵如泥,風吹髮斷,劍鋒既不捲刃,又不缺口,剛柔併兼,能伸能曲,可舞可刺,造型十分雅觀。允常之子勾踐請著名寶劍鑑賞家薛燭到宮中鑑定,薛燭一看到湛盧劍,就連聲叫好,定為諸劍之首。至今在松谿縣湛盧山勝境中還留存斷碑、歐冶祠、歐冶洞、仙姑洞、爐坪、劍池、試劍石、鐵嶺(挑採鐵礦的山嶺)等遺蹟。
歐冶子在湛盧山煉造出天下第一劍----湛盧寶劍,歷代史籍都廣為頌揚,備極讚譽。《山海經》載:此山有積石、冶為煉成鐵,鑄出寶劍光如水晶,削鐵如泥,名錕吾劍。“晉人左思在《三都賦.吳都賦》中有云:吳鈞越棘,純鈞湛盧,天下之名劍”。東晉《拾遺記》說:“湛盧山為湛王鑄劍之所,爐冶遺蹟猶存”湛盧劍鑄成後,歷代都對它推崇備至。關於湛盧劍的神奇傳說,漢袁康的《越絕書》、東晉的《拾遺記》以及明末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等古籍均有記載。而在民間,則流傳著歐冶子試劍的傳說。元代湛盧書院山長楊纓通過自己的想像描繪了湛盧劍煉成時的生動景象:“……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斗避彩,鬼神悲號”。
“一劍揮落巨石分”,這雖然只是個傳說,但湛盧寶劍的鋒利無比,卻是有史料可查的。據《吳越春秋》記載,歐冶子一共煉了湛盧純鈞巨闕豪曹魚腸五名劍,而湛盧就列在五名劍之首。唐代大詩人杜甫有“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的詩句,在這裡,"湛盧"已成為銳利武器的代名詞了。
然而,就是這把“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的湛盧寶劍也終究無法永駐人間。據說湛盧劍屢易其主後,到晉代為名將周處所得,後由其子孫轉贈給抗金英雄岳飛,自岳飛風波亭遇害後,湛盧寶劍就失傳了。
在湛盧山清涼寺左側有一偏殿,叫襲古殿。這裡原稱歐冶祠,是後人為紀念歐冶子而建造的。也許是因為湛盧劍殺戮過多,招致民間的一些非議,因而在這裡建了廟宇,用慈顏善面的金身大佛代替了殺氣極濃的歐冶塑像。就連歐冶子的名字似乎也覺得忌諱,而將祠堂改了名字。但是,無論後人如何看待,鑄劍大師歐冶子還是將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留給了後人。他所鑄的湛盧寶劍雖然失傳,但我們今天仍然能夠感受到它所發出的熠熠光輝。
“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從春秋後期到現在,二千餘年過去了。歷史在向前發展,後人也在不斷地尋求那古老而燦爛的文明。
戰國越王-勾踐
湛盧寶劍
據《山海經》、《越絕書》、《太平御覽》和《東國列國志》等史書記載:越王勾踐得五柄聞名天下的寶劍,一日越王請著名的寶劍鑑賞家薛燭來宮中鑑定寶劍,越王命左右取劍,薛燭接過一看,就說:“此乃勝邪,但不是寶劍,因為凡是寶劍必須是五金顏色並現,不能此強彼弱,參差不齊,現在勝邪五色黯淡無華,已失去原有的名望了,所以不能稱寶劍。”
越王命取第二柄劍。薛燭接劍端詳一番,然後說:“巨闕也不是寶劍了,大凡寶劍的材質必須是優質的青銅合金,經過鍛鍊之後,其晶體組織應是密緻均勻,所以劍的外觀看去才能呈現‘氣如雲,神如虹’。而今的此劍也失去原有的光芒,所以也不能稱寶劍。”
越王命取魚腸,薛燭細看而說:“寶劍者金精從理,至本不逆,而今‘魚腸’倒本從未,逆理之劍也,為臣者,服此劍必弒其君。為人子者若佩此劍必弒其父。當初,吳國公子光得此劍,就指使專諸刺王僚,因而吳公子光奪取王位。是兇器也,在敵邦小試過,但未見過有更大作用。”
越王又命取第四柄劍,薛燭接過輕彈後,放在耳邊細聽,開頭好像殘敗之聲,經過深思,突然醒悟過來,因而走下台階,脫下外衣揮舞了一陣。但見華光四射鋒利無比,然後奏越王說:“此乃寶劍名曰純鈞是也,劍出鞘,如芙蓉出水,泱泱如水消溶,光芒如高山清泉瀉入深潭,劍身的紋彩,如群星燦爛,劍柄和劍格都像玉石一般,是一柄精湛的寶劍。”越王說:“對,現在有人出價,要用三十個鄉村、一千匹馬和乾戶以上的都城兩個,向我換取此劍,你說可以嗎了”薛燭說:“不可,魚腸劍兇器,尚值萬金,何況純鈞寶劍。”
越王又命取出第五柄劍。薛燭一看,脫口而出連聲叫好,並說:“此劍湛盧,銜金鐵之英,吐銀錫之精,涸若耶溪之水出銅,雨師為之灑掃,雷電幫其鼓風,蛟龍前來捧爐,天帝親自裝炭,太乙真君下界督造。歐冶子運用這些天時地利,使出他全部技巧鑄成這五柄名劍,其中這湛盧劍集中了所有寶劍的優點,且有游出之神,故名列諸劍中的魁首。”後來,此劍為楚王所得,秦王知道這事,興師伐楚,並指出要其獻出湛盧劍,即班師回國,否則就襲掃楚國。在此危難之時,楚王急召風胡仔:“此劍價值幾何?”風胡仔說:“赤謹之山之合,若耶溪之水深不可測,幫助鑄劍的諸神都上天上去了,歐冶子也死了,即使有傾城的金銀珠寶,千匹良馬,萬戶都邑,也換不來這柄寶劍了。”所以楚王頂住不給。可見湛盧劍是稀世之寶,這是二千多年前薛燭和風胡仔對湛盧寶劍的高度評價。
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強調湛盧劍是“以劑鋼為刃,柔鐵為基幹”》的鋼劍。明朝馮夢龍所編《東周列國志》寫道:“湛盧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修訂本《中國通史簡編》中也指出,吳越是最先發現煉鐵的地方,鑄鐵成功的人在越有歐冶子,吳有干將、莫邪。如今湛盧寶劍已被作為一種象徵-----艱苦奮鬥,勇於探索,敢為天下先的湛盧精神,為人們所景仰,所效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