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歌舞團

【湘西自治州歌舞團】1957年10月由州文化科根據湘西州人民委員會的有關決議負責籌建,1958年2月正式宣布成立。成員22人,其中有13人從湖南省歌舞團調進。團長劉德禎。不久,發展到40餘人,設歌隊、舞蹈隊、戲劇隊和樂隊。1960年樂隊演奏員譚紹梅先後出席湖南省及全國“文教群英大會”,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其先進工作者稱號。該團一方面創作排練民族音樂、舞蹈、歌劇、話劇、地方戲曲、曲藝等節目,一方面對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搶救、蒐集與整理,先後創作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節目。如歌曲《薅草歌》《毛主席對我苗家笑》《為什麼苗家人人愛唱歌》,舞蹈《織花帶》《銅鈴舞》,移值民間歌劇《卡洛與錦雞》《洪湖赤衛隊》《江姐》等,這一時期的主要藝術骨幹有:作曲指揮李卓乾、張景平等,導演羅炳輝,編導龔行南、石遠鰲、龍建玢、楊秀昌等,演奏員羅千里、唐方科、黃傳舜、楊乾之等,演員田舜華、邱亞利、陳從仁、羅時娥、張雲珍等,舞台美術有汪北辰等。“文化大革命”中,該團負責人與主要藝術骨幹被批鬥,不少人被遣送農村或調往他處。劇團處於癱瘓狀態。1969年2月湘西州革命委員會宣布將該團撤銷,1978年10月25日恢復原團建制。後來創作上演了舞蹈《阿雅打鼓慶豐收》《撈蝦》,歌曲《賀龍老總回來吧》《哭嫁歌》,歌劇《劉三姐》等。1986年11月晉京演出《湘西情歌舞》獲得好評。1988年9月赴日15天訪問演出,受到讚譽。1988年獲二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有7人,中級35人,在團內先後擔任主要負責人的還有楊永鑒、梁國柱、吳應舉、張承見、李兆巡、張雲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