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圍墾

湖泊圍墾

湖泊圍墾是指在湖泊內開挖排灌渠系,修建涵閘泵站,使原本統一的湖面水系變成分隔的糧、漁、副等農業生產區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泊圍墾
  • 適用領域範圍:糧、漁、副等農業生產區
  • 方法:湖泊內開挖排灌渠系修建涵閘泵站
  • 利害關係:陶述曾先生有過精闢的論述
湖泊圍墾定義與概況,定義,概況,主要湖泊圍墾過程,利害關係,

湖泊圍墾定義與概況

定義

湖泊圍墾是指在湖泊內開挖排灌渠系,修建涵閘泵站,使原本統一的湖面水系變成分隔的糧、漁、副等農業生產區的過程。

概況

建國初期,監利縣境分布大小湖泊6 1 個, 按中水位統計,共有面積532.2 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在5000 畝以上的有30 個,面積為480. 4 平方公里; 面積1 00 畝以上5000畝以下的湖泊有31 個,面積為5 1. 8 平方公里。到20 世紀80 年代,湖泊面積在5000 畝以上的僅剩3 個,面積為68. 1 平方公里,湖泊面積在100 畝以上5000 畝以下的有11 個,面積僅9.4 平方公里,兩者合計面積為77 . S 平方公里。湖泊減少了457 . 7 平方公里,均被墾為衣田。
監利縣素有圍湖墾田的習慣,特別是建國後, 經過對江河堤防的整險加固和洪湖圍堤的修築,改變了江河洪水倒灌現象,內浣積水自然降低, 大片湖沼乾涸。20 世紀60 - 70年代,浣內大興衣田水利建設,開挖深溝大渠,破湖成田,又使大片湖泊消失。
鑒於過度圍墾的教訓, 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開始了退田還湖、退田還漁的工作,將一些低湖田圍成精養魚池。近年來,又創立了“魚稻共生”的模式,即將稻田周圍挖成“回形魚池”,池中養魚,田地種稻,收穫魚稻。至2000 年,全縣退田還湖83200 畝。但現在所退湖泊主要用途是闢為精養魚池,對調蓄作用不大。

主要湖泊圍墾過程

( 一)王大垸、辛西垸、朱梅垸
此三浣位於分鹽以北、龔場以南。建國前,當王大浣中水位為26.20 米時,湖泊面積26.9 平方公里,容積1752 立方米; 辛西浣中水位為26.50 米時,湖泊面積3.4 平方公里,容積104 萬立方米;朱梅浣水位為26.30 米時,湖泊面積5.2 平方公里,容積223 萬立方米。1 973 年,橫貫辛西浣和朱梅院開挖渡口電排河。
( 二)青泛湖、老官垸、周城垸、大新垸、隆興垸
(三)赤射垸、蓮湖垸、毛家垸、官湖垸

利害關係

湖泊圍墾的利害關係,我國著名水利專家陶述曾先生有過精闢的論述:湖泊的這種呈萎縮趨勢的變遷,利害關係極其複雜。其“利”是被動的,不得已而為之,人口增長,要吃飯,要土地,於是“圍湖造田”,取其資源,繁衍發展;其“弊”較多,姑且不論舟楫不通、水產下降,最為嚴重的是江湖斷流,湖泊不再能調江河徑流,江河洪水位迅猛上升,洪水災害的威脅日趨嚴重。
這就是近代以來洪災頻繁發生,甚至相同數量級的洪峰流量、洪災損失卻要嚴重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