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

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

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原名為湖南醴陵陶瓷產業園區,是2003年獲批的省級開發區,已納入長株潭“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核心區。開發區處於醴陵市“北大門”位置,控規面積14平方公里,詳規面積5.24平方公里,距株洲40公里,長沙70公里,緊臨滬昆高速、滬昆高鐵、320國道和岳汝高速並互通,是醴陵對外的主要門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
  • 外文名稱:Hunan Li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 別名:省級醴陵經開區
  • 電話區號:0731
  • 地理位置: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鳳凰大道168號
  • 火車站:醴陵站、醴陵東站
園區介紹,地理位置,園區榮耀,大事記,

園區介紹

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原名為湖南醴陵陶瓷產業園區,是2003年獲批的省級開發區,已納入長株潭“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核心區。開發區處於醴陵市“北大門”位置,控規面積14平方公里,詳規面積5.24平方公里,是醴陵對外的主要門戶。
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主要依託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陶瓷產業,引進和發展新型產業、文化產業。自2003年底啟動建設,到目前累計完成投資72億元,建成面積近6000畝。已構建出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到位。通過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開發區產業發展和經濟運行良好。截止2012年底,區內企業達91家。一批日用陶瓷、電瓷、藝術陶瓷、特種陶瓷項目和陶瓷新材料、能源、機械、色釉、箱包等項目,形成了開發區陶瓷產業的集約、配套發展格局。一批軌道交通配件、汽車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產業項目相繼落戶並得到長足發展。“李鐸藝術館”、“ 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電瓷電器產業園”、“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產業園”等大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2012年,醴陵經開區共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10億元,增長33.88%;工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34.23%;高新技術產值25.02億元,增長10.77%;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增長10.02%;稅金總額4.5億元,增長25.47%。預計到2015年,全區技工貿總收入達到300億元。
2013年規劃建設醴陵經濟開發區東富工業園。
2014年5月,株洲和萍鄉成功簽訂了兩市《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2015年4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市簽署了《共建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將探索在湖南長株潭地區和江西贛西地區共建開放合作試驗區,打造跨省區域合作示範區、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區、區域發展重要增長極。
2015年5月,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已成功列入《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以及《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
按照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原則,近期選擇在湖南省醴陵市東富鎮與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老關鎮、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與江西省上栗縣金山鎮的接壤地帶規劃一定區域作為啟動區,集中力量建設,再逐步拓展至兩省六市全境及各領域。
試驗區將著力推進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陶瓷、商貿物流、煙花鞭炮、文化旅遊等產業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地理位置

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
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位於醴陵城區西北部,地處醴陵“北大門”和“前廳”位置。其中醴陵經濟開發區東富工業園地處湘贛邊界,浙贛鐵路以南,園址緊臨320國道、上瑞高速公路,距106國道僅3公里,離株洲40公里、長沙90公里,屬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發展前景廣闊。
經開區區按醴陵市高標準生態型的新城區規劃,控制面積14平方公里,詳規面積5.24平方公里。經開區以原浙贛複線為界劃分為A、B兩大區域。鐵路線南面為A區,北面為B區。A、B兩大區域細分為標準工業廠房區、物流區等10個功能區。經開區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總投資4億元,水、電、路、氣、通訊等配套設施統一由園區規劃建設。
醴陵是遠近聞名的“瓷城”,在陶瓷方面有著巨大的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經開區將依靠產業和科學人才優勢,在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致力打造品牌行業、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市場體系;經開區鳳凰大道、南北主幹道與次幹道藝瓷路已全面竣工,主幹道配套工程已順利完成。320國道與與經開區互通工程及上瑞高速與經開區互通工程已啟動建設。經開區天然氣門站建設和管網鋪設工程已竣工,並順利通氣。電力、自來水均已入園。招商引資來勢較好。

園區榮耀

近日,湖南省產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省2013年產業園區發展綜合評價的通報,醴陵經開區以39.6718得分位列全省第20名,較去年上升23位,首次躋身前20位,成為全省產業園區A級單位。
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
《湖南省省級及以上園區綜合評價暫行辦法》是省產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以法定統計數據為依據,共設10個量化指標,主要側重於經濟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技術創新、兩型建設等方面,對全省納入統計範圍的123家產業園區進行綜合評價排位,旨在引導和鼓勵各類園區確立科學的發展思路和目標,推動國家和省各項政策的落實,實現園區規範健康有序發展。該綜合評價自2013年實施以來,成為全省最權威的園區排名,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和重視。
排名的變化體現了發展的步伐。經過10年的發展,醴陵經開區在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土地集約利用、科技創新、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加速傳統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形成了陶瓷產業的集約配套發展格局;通過引進、扶持新興產業,一批軌道交通、汽車配件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創意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近年來,醴陵經開區緊緊圍繞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作目標,深入推進園區攻堅戰,體制機制逐步理順,“兩權一制一司”的新體制逐步完善和落實,園區自主管理和自主開發的程度大大提高,進一步釋放了經開區的發展活力和動力;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總投資50億元的旗濱玻璃產業項目已有2條生產線分別於今年7、8月點火投產,總投資27億元的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項目進入室內裝修階段,計畫年底開館運營,中國最大的陶瓷價值全球化運營平台呼之欲出,另有汽配產業園、升華科技、時代金屬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相繼啟動;人才隊伍展現新貌,實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採用末位淘汰,嚴肅了工作紀律,轉變了工作作風,強化了工作氛圍,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務質量。
躋身全省產業園區前20位,標誌著醴陵經開區實力的不斷增強和發展步伐的持續加快。當前,醴陵經開區已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鼓足幹勁,蓄勢待發,正朝著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作目標不斷邁進。

大事記

2002
湖南醴陵經濟開發區
醴陵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設醴陵城北工業園的決策;
醴陵市政府聘請中規院編制醴陵城北工業園總體規劃,規劃面積2.83平方公里(現B區範圍內);
醴陵市工業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成立,開始啟動園區征地工作。
2003
時任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來醴調研工業化及最佳化經濟環境問題,並視察園區;
時任湖南省省長周伯華率省直有關廳局負責人來醴現場辦公並考察園區,對園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把醴陵陶瓷作為省標誌性產業建設,將醴陵工業園作為省陶瓷科技工業園建設;
時任湖南省副省長甘霖視察園區;
園區編制《醴陵陶瓷科技工業園產業發展規劃》、《醴陵陶瓷科技工業園可行性研究報告》;
醴陵市政府出台《醴陵陶瓷科技工業園投資優惠管理辦法》(政府2號令);
浙贛鐵路複線啟動建設,橫穿園區,影響園區規劃;
園區聘請省城市學院進行規劃修編。規劃面積由原2.83平方公里拓展為7.24平方公里;
省政府正式行文,批准成立“湖南醴陵陶瓷科技工業園”,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7.24平方公里;
醴陵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加快建設醴陵陶瓷科技工業園的決定》;
園區舉行開工典禮,正式啟動建設;
園區建成華塘、姜村、拓塘坪三個安置區;
園區在華塘村蘆家沖、茶園坡組征地受阻(該兩個組至今未征地);
園區建成鳳凰大道(原名東西主幹道)B區段和南北主幹道。
2004年:
時任湖南省省長周伯華來園督查,明確要儘快完成園區與三二0國道互通工程;
時任湖南省副省長賀同新視察園區;
時任株洲市市長顏石生來園區現場辦公,並代表株洲市政府表態,從當年起連續三年每年支持解決園區建設資金800萬元;
園區推進“三通一平”基礎工程建設,開始向企業供地;
金鷹包裝、時代金屬、高強電瓷、華聯溢百利、中油燃氣等首批企業進園並啟動建設;
園區接受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對所有開發區規劃用地的審核;
園區黨工委、管委會成立,設為正處級機構;
園區成立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科技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
園區組織規劃範圍內鄉鎮(街道辦事處)、村組部分黨員幹部赴沿海地區參觀考察。
2005年:
時任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來園視察;
時任副省長鄭茂清來園視察;
時任湖南省副省長徐憲平來園視察。
園區組織召開千人建設動員大會;
園區與320國道互通工程啟動建設;
園區通過國家發改委對全國各開發區的審核,被保留,規劃面積核減為5.24平方公里,名稱由“湖南醴陵陶瓷科技工業園”變更為“湖南醴陵陶瓷產業園區”;
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召開股東會議,變更公司經營範圍;
園區鳳凰大道A區段開工建設;
園區B區藝瓷路竣工通車;
園區中油燃氣公司點火運營;
市公安局園區派出所籌備組設立;
園區被省科技廳認定為“湖南醴陵陶瓷新材料產業基地”。
2006年:
省委副書記梅克葆來園區視察;
時任株洲市委書記肖雅瑜來園區視察;
株洲市成立園區管理辦公室;
園區通過市城投公司向開發銀行融資2400萬元,用於鳳凰大道項目建設;
園區與滬昆高速互通工程啟動;
省政府對園區因征地引發的上訪問題作出裁決。
2007年:
園區與320國道互通工程竣工通車;
國瓷路啟動建設;
醴陵市委、市政府下發《關於加快醴陵陶瓷產業園區發展的決定》(醴發[2007]2號檔案),進一步明確了園區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制定出園區機制創新、加快建設和發展的政策和保障措施;
園區啟動看守所搬遷工程。
2008年:
株洲市委書記陳君文來園視察;
時任株洲市代市長王群來園視察;
園區全面展開抗冰抗災工作;
園區作出對規劃範圍內失地農民發放生活補助的決定;
滬昆高速與園區互通主體工程竣工;
園區作出建設“中國釉下五彩陶瓷園”項目的決策,啟動A區1000畝土地平基工程,並制定《中國釉下五彩陶瓷園企業入園辦法》;
園區落實征地補償遺留問題。報請市政府下發《關於解決工業園征地遺留問題的實施意見》(醴政發[2008]24號檔案)。
國土資源部武漢督查局來園督查用地問題;
園區修訂新一輪詳細規劃,規劃面積為7.9平方公里;
園區辦公場地搬遷;
園區籌建工業污水處理(一期)工程;
醴陵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加掛醴陵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心。公司申請註冊資本1.5億元。
2009年:
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進一步促進產業園區發展的意見》(湘發[2009]4號);
園區被征地部分村民小組就征地補償問題向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園區應訴,原告訴求被駁回;
園區作出建設“電瓷電器產業園”項目的決策,並開展項目一期用地300畝的征地、拆遷和平基工作;
園區啟動工業污水處理(一期)工程,爭取中央專項項目資金500萬元;
醴陵市陶瓷研究中心成立;
園區通過市高新公司向工商銀行融資15000萬元,通過發展公司向信用聯社融資2000萬元;
園區採取由辦事處託管承擔基礎項目建設的建設模式,以及由“村為主”打包完成征地動遷、土地平整的供地模式,有效緩解了園地矛盾。同時對工程建設資金實施了5:3:2的付款模式,緩解了建設資金壓力;
園區將歷史遺留下來所差欠農民的征地補償3052萬元全部追補到位;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在園區啟動;
園區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2010年:
株洲市政府市長王群來園視察;
株洲、醴陵兩級黨委、政府打響園區攻堅戰;
“電瓷電器產業園”奠基開工;
園區引進華澤集團建設“釉下五彩園”,簽訂合作框架協定書。華澤集團展開項目的規劃設計;
園區作出建設“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產業園”項目的決策,並啟動該項目一期用地983.92畝的征地騰地工作;
園區作出建設“建築陶瓷園”的規劃;
園區通過高新公司開展信託融資;
園區啟動22萬伏變電站建設;
園區啟動600毫米自來水管網建設;
滬昆高速與園區互通工程竣工通車;
岳汝高速連線線完成規劃設計;
園區編制“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1年:
“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產業園”項目奠基開工;
陶瓷藝術城項目路網工程啟動建設;
市政府與李鐸將軍和軍事博物館就陶瓷藝術城項目中建設李鐸藝術館事宜,簽定三方協定;
陶瓷藝術城項目奠基開工;
國瓷路竣工通車;
園區篩選出13家釉下五彩品牌企業落戶陶瓷藝術城;
園區對B區全面展開綠化、美化、亮化工程;
園區展開調區擴區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