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行政督察區

湖南省行政督察區

湖南省行政督察區是指1937年湖南省內劃分的地級行政區,(1936年西安事變,1937年進入全面的抗日衛國戰爭,湖南成為大後方提供重要物資來源),當時湖南省劃分為:直轄的長沙市和第一到第九行政督察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省行政督察區
  • 劃分:1市9區
  • 時間:1937年
簡要介紹,省直轄長沙市,岳陽行政督察區,常德行政督察區,沅陵行政督察區,乾城行政督察區,衡陽行政督察區,邵陽行政督察區,會同行政督察區,郴縣行政督察區,零陵行政督察區,益陽行政督察區,1940年行政督察區,設立背景,發展沿革,

簡要介紹

國民政府時期,在省以下縣以上政區劃分行政督察區,以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行政院頒布的《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暫行條例》和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行政院頒布的《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為依據。1937年的湖南省分為:直轄的長沙市和第一到第九行政督察區。由於用序數冠名帶來弊端,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全部改以治所所在地冠名,如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改名“常德行政督察區”,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改名“邵陽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增設一個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治所益陽縣,轄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並變更行政督察區次序,原駐郴縣的第八行政督察區變更為第三行政督察區,原駐零陵縣的第九行政督察區變更為第七行政督察區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建置撤銷,原轄寧鄉縣劃屬湘潭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5縣及益陽市劃歸常德專區

省直轄長沙市

省直轄:長沙市(下加粗為督察區駐地。)

岳陽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一行政督察區:岳陽縣治所)、長沙縣、湘陰縣、臨湘縣、瀏陽縣、平江縣、湘潭縣、醴陵縣、益陽縣、寧鄉縣。
民國29年(1940年),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同年4月,劃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

常德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二行政督察區:常德縣(治所)、華容縣、南縣、安鄉縣、澧縣、臨澧縣、石門縣、慈利縣、桃源縣、漢壽縣、沅江縣。
民國29年(1940年),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同年4月,劃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建置撤銷,原轄寧鄉縣劃屬湘潭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5縣及益陽市劃歸常德專區,歷時10年。其間,益陽市於1953年4月改為省轄市,授權常德專署領導,1958年7月改為益陽縣領導,但1961年復改專區轄市,仍由常德專署領導。
1962年12月,恢復益陽專區建置,專員公署駐益陽市桃花侖,轄南縣、沅江、華容、益陽、寧鄉、桃江、安化7縣和益陽市。大通湖、千山紅、金盆、北洲子、茶盤洲、錢糧湖6個國營農場,同時劃歸益陽專區管轄。

沅陵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三行政督察區:沅陵縣(治所)、瀘溪縣、永順縣、漵浦縣、辰谿縣、大庸縣、桑植縣。
1952年8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沅陵專區會同專區,以原沅陵專區所屬沅陵、漵浦、辰溪、麻陽與原會同專區屬縣合併,新設芷江專區。12月2日,又改名為“黔陽專區”。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改湘西苗族自治州),永順為其代管,全縣轄11區,靈溪、王村、龍寨3鎮,178鄉。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永順為其所轄。

乾城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四行政督察區:乾城縣(治所)、鳳凰縣、永綏縣、龍山縣、保靖縣、古丈縣、麻陽縣。
1949年11月5日,乾城縣和平解放,隸屬沅陵專區。1952年8月,隸屬湘西苗族自治區。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內務部於1953年2月25日批准,同年4月1日,乾城縣改名吉首縣,縣政府駐地所里按苗語稱為吉首。

衡陽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五行政督察區:衡陽縣(治所)、常寧縣、衡山縣、耒陽縣、攸縣、茶陵縣、安仁縣、酃縣。

邵陽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六行政督察區:邵陽縣(治所)、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湘鄉縣、安化縣。
民國29年(1940年),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同年4月,劃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
1951年8月,分安化、湘鄉、邵陽3縣部分地域新置藍田縣,屬益陽專區。
1952年8月,因湖南藍田縣與陝西藍田縣重名,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湖南藍田縣為漣源縣,因其地處漣水上源而得名。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建置撤銷,原轄寧鄉縣劃屬湘潭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5縣及益陽市劃歸常德專區,歷時10年。其間,益陽市於1953年4月改為省轄市,授權常德專署領導,1958年7月改為益陽縣領導,但1961年復改專區轄市,仍由常德專署領導。
1960年2月,分漣源縣地設立婁底市。是年10月,婁底市撤銷,併入漣源縣。
1962年12月,恢復益陽專區建置,專員公署駐益陽市桃花侖,轄南縣、沅江、華容、益陽、寧鄉、桃江、安化7縣和益陽市。大通湖、千山紅、金盆、北洲子、茶盤洲、錢糧湖6個國營農場,同時劃歸益陽專區管轄。

會同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七行政督察區:會同縣(治所)、芷江縣、綏寧縣、黔陽縣、晃縣、靖縣、通道縣。
民國29年(1940)4月,改為第十行政督察區,專署機關遷洪江,黔陽縣屬第十行政區管轄。
1952年8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沅陵專區會同專區,以原沅陵專區所屬沅陵、漵浦、辰溪、麻陽與原會同專區屬縣合併,新設芷江專區。12月2日,又改名為“黔陽專區”。

郴縣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八行政督察區:郴縣(治所)、桂東縣、汝城縣、永興縣、資興縣、宜章縣、桂陽縣、嘉禾縣、臨武縣、藍山縣。
民國29年(1940年),為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時轄郴縣、桂陽、永興、資興、桂東、汝城、宜章、臨武、嘉禾、藍山10縣。1949年11月25日,郴州全境解放,設定郴縣專區。1952年,郴縣專區與衡陽專區、零陵專區合併為湘南行署,行署治所在衡陽。1954年,撤銷湘南行署,重設郴縣專區,時轄郴縣、永興、耒陽、安仁、酃縣(今炎陵縣)、資興、桂東、汝城、宜章、臨武、嘉禾、藍山、桂陽、新田等14縣。

零陵行政督察區

1937年,第九行政督察區:零陵縣(治所)、祁陽縣、新田縣、寧遠縣、江華縣、道縣、東安縣、永明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增設一個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治所益陽縣)並變更行政督察區次序,原駐郴縣的第八行政督察區變更為第三行政督察區,原駐零陵縣的第九行政督察區變更為第七行政督察區,藍山縣隸屬駐郴縣的第三行政督察區。

益陽行政督察區

民國29年(1940年),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同年4月,劃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益陽縣城
1951年8月,分安化、湘鄉、邵陽3縣部分地域新置藍田縣,屬益陽專區。
1952年8月,因湖南藍田縣與陝西藍田縣重名,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湖南藍田縣為漣源縣,因其地處漣水上源而得名。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建置撤銷,原轄寧鄉縣劃屬湘潭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5縣及益陽市劃歸常德專區,歷時10年。其間,益陽市於1953年4月改為省轄市,授權常德專署領導,1958年7月改為益陽縣領導,但1961年復改專區轄市,仍由常德專署領導。
1960年2月,分漣源縣地設立婁底市。是年10月,婁底市撤銷,併入漣源縣。
1962年12月,恢復益陽專區建置,專員公署駐益陽市桃花侖,轄南縣、沅江、華容、益陽、寧鄉、桃江、安化7縣和益陽市。大通湖、千山紅、金盆、北洲子、茶盤洲、錢糧湖6個國營農場,同時劃歸益陽專區管轄。

1940年行政督察區

民國29年(1940)4月,又將全省劃為十個行政督察區。曾一度增置陽明縣( 後改為陽明特別區),但不久即撤銷。先後還增設2省轄市(長沙、衡陽)、2縣(懷化、 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個直轄市、10個行政督察 區,77個縣。具體情況如下:
省轄市:長沙市(民國22年設,省會),衡陽市(民國32年設)。第一行政督察區,治岳陽,轄8縣:岳陽縣、長沙縣、湘陰縣、臨湘縣、瀏陽縣、平 江縣、湘潭縣、醴陵縣;第二行政督察區,治耒陽,轄8縣:耒陽縣、衡陽縣、衡山縣、攸縣、茶陵縣、常寧縣、安仁縣、酃縣;第三行政督察區,治郴縣,轄10縣:郴縣、桂 陽縣、永興縣、宜章縣、資興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藍山縣、嘉禾縣;第四行政督察區,治常德,轄9縣:常德縣、澧縣、桃源縣、石門縣、華容縣、南縣、慈利縣、安鄉縣、臨澧縣;第五行政督察區,治益陽,轄6縣:益陽縣、湘鄉縣、安化縣、漢壽縣、寧鄉縣、沅江縣;第六行政督察區,治邵陽,轄6縣: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隆回縣;第七行政督察區,治零陵,轄8縣:零陵縣、祁陽縣、寧遠縣、道縣、東安縣、永明縣、江華縣、新田縣;第八行政督察區,治永順,轄6縣:永順縣、龍山縣、大庸縣、保靖縣、桑植縣、古丈縣;第九行政督察區,治沅陵,轄8縣:沅陵縣、漵浦縣、辰谿縣、鳳凰縣、乾城縣、永綏縣、瀘溪縣、麻陽縣;第十行政督察區,治洪江,轄8縣: 會同縣、芷江縣、綏寧縣、黔陽縣、晃縣、靖縣、通道縣、懷化縣。

設立背景

清朝時期,地方行政基本是省-府-縣三級,省-府之間還存在一個虛級的道。辛亥革命後,為簡化層級,北洋政府於民國二年(1913年)公布《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劃一現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劃一現行各縣行政官廳組織令》,5月又公布《省官制》《道官制》《縣官制》,基本確立了省、道、縣三級行政區制度:將道從清代監察職能為主的機構轉為完全的行政機構,成為介於省、縣之間的二級政區;廢除了清代無直轄地的;將清代的有直轄地的府、直隸州、直隸廳和州、廳全部改編為縣。
這樣一來,北洋時期的道尹轄地(民國三年,每道尹,為道級政區最高行政長官),與清代的知府相比,是大大地增加了。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層級的簡化更進一步。由於先總理孫中山的建國大綱對於行政層級的主張是採取省、縣兩級制,國民政府遂於1930年廢道。但地方采二級制,省對縣的控制實有力有未逮之感,因此在省縣間建立一行政機制以聯絡、協調省縣乃成為主流意見。民國廿一年(1932),行政院頒布了《行政督察專員暫行條例》,行政督察專員制度正式確立。行政督察區(因長官名稱叫專員,又叫專區)介於省與縣之間,法理上只是省的派出機關,而不能算是正式的行政區劃。各省均被劃分為行政督察區,並以序數命名,“省名+序數+行政督察區”,為行政督察區的完整名稱。
用序數冠名本來就有弊端,國民黨政府還經常變更序數和轄縣,所以,到了後期,不得不改以治所所在地冠名。而民間更不堪其擾,很早就開始了這么稱呼。

發展沿革

1900年湖南省還屬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湖南劃分為:長寶道,岳常澧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辰沅永靖兵備道,加上乾州廳、鳳凰廳、永綏廳、晃州廳、古丈坪廳。
1915年湖南省出於民國四年,湖南劃分為四道:湘江道,衡陽道,辰沅道,武陵道。
1919年湖南省民國八年,原武陵道被撤併至湘江道內。湖南省劃分為三道:湘江道、衡陽道、辰沅道。
1925年湖南省,當時出於北伐戰爭時期(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兩系,奉系軍閥和其他地方軍閥也相繼形成。各軍閥間為爭奪地盤,擴充實力,連年混戰,民不聊生。1925年-1928年,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戰爭)。北伐戰爭期間湖南地區實行省縣兩級,由農民運動建立農民協會管理。
1934年的湖南,因為國民政府寧漢合流後,主要精力是清理共產黨人和對抗日本侵略,湖南地區行政還是省縣兩級未做調整。
1937年,湖南省劃分為:直轄的長沙市和第一到第九行政督察區。
省直轄:長沙市(下加粗為督察區駐地。)
第一行政督察區:岳陽縣、長沙縣、湘陰縣、臨湘縣、瀏陽縣、平江縣、湘潭縣、醴陵縣、益陽縣、寧鄉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常德縣、華容縣、南縣、安鄉縣、澧縣、臨澧縣、石門縣、慈利縣、桃源縣、漢壽縣、沅江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沅陵縣、瀘溪縣、永順縣、漵浦縣、辰谿縣、大庸縣、桑植縣。
第四行政督察區:乾城縣、鳳凰縣、永綏縣、龍山縣、保靖縣、古丈縣、麻陽縣。
第五行政督察區:衡陽縣、常寧縣、衡山縣、耒陽縣、攸縣、茶陵縣、安仁縣、酃縣。
第六行政督察區: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湘鄉縣、安化縣。
第七行政督察區:會同縣、芷江縣、綏寧縣、黔陽縣、晃縣、靖縣、通道縣。
第八行政督察區:郴縣、桂東縣、汝城縣、永興縣、資興縣、宜章縣、桂陽縣、嘉禾縣、臨武縣、藍山縣。
第九行政督察區:零陵縣、祁陽縣、新田縣、寧遠縣、江華縣、道縣、東安縣、永明縣。
民國29年(1940),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同年4月,劃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
民國29年(1940)4月,又將全省劃為十個行政督察區。曾一度增置陽明縣( 後改為陽明特別區),但不久即撤銷。先後還增設2省轄市(長沙、衡陽)、2縣(懷化、 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個直轄市、10個行政督察 區,77個縣。具體情況如下:
省轄市:長沙市(民國22年設,省會),衡陽市(民國32年設)。第一行政督察區,治岳陽,轄8縣:岳陽縣、長沙縣、湘陰縣、臨湘縣、瀏陽縣、平 江縣、湘潭縣、醴陵縣;第二行政督察區,治耒陽,轄8縣:耒陽縣、衡陽縣、衡山縣、攸縣、茶陵縣、常寧縣、安仁縣、酃縣;第三行政督察區,治郴縣,轄10縣:郴縣、桂 陽縣、永興縣、宜章縣、資興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藍山縣、嘉禾縣;第四行政 督察區,治常德,轄9縣:常德縣、澧縣、桃源縣、石門縣、華容縣、南縣、慈利縣、安鄉縣、臨澧縣;第五行政督察區,治益陽,轄6縣:益陽縣、湘鄉縣、安化縣、漢壽縣、寧鄉縣、沅江縣;第六行政督察區,治邵陽,轄6縣: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隆回縣;第七行政督察區,治零陵,轄8縣:零陵縣、祁陽縣、寧遠縣、道縣、東安縣、永明縣、江華縣、新田縣;第八行政督察區,治永順,轄6縣:永順縣、龍山縣、大庸縣、保靖縣、桑植縣、古丈縣;第九行政督察區,治沅陵,轄8縣:沅陵縣、漵浦縣、辰谿縣、鳳凰縣、乾城縣、永綏縣、瀘溪縣、麻陽縣;第十行政督察區,治洪江,轄8縣: 會同縣、芷江縣、綏寧縣、黔陽縣、晃縣、靖縣、通道縣、懷化縣。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湖南省,1949年4~5月,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解放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南昌等地。8月4日解放長沙,10月8號,解放衡陽。國民政府在這半年的存續期內的湖南區劃:省直轄:長沙市(1937年設)、衡陽市(1943年設),加第一至第十區。
省直轄:長沙市、衡陽市
第一區:長沙縣、湘陰縣、瀏陽縣、醴陵縣、湘潭縣、岳陽縣、平江縣、臨湘縣
第二區:攸縣、茶陵縣、衡陽縣、衡山縣、安仁縣、耒陽縣、常寧縣、酃縣
第三區:郴縣、永興縣、資興縣、宜章縣、汝城縣、桂東縣、桂陽縣、臨武縣、藍山縣、嘉禾縣
第四區:常德縣、華容縣、澧縣、安鄉縣、臨澧縣、南縣、桃源縣、石門縣、慈利縣
第五區:寧鄉縣、益陽縣、湘鄉縣、安化縣、漢壽縣、沅江縣
第六區:邵陽縣、隆回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
第七區:零陵縣、祁陽縣、新田縣、寧遠縣、江華縣、道縣、東安縣、永明縣
第八區:永順縣、大庸縣、古丈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
第九區:辰谿縣、沅陵縣、漵浦縣、麻陽縣、鳳凰縣、乾城縣、永綏縣、瀘溪縣
第十區:芷江縣、會同縣、懷化縣、黔陽縣、綏寧縣、靖縣、通道縣、晃縣
1949年全境解放後的湖南省,新中國建國後,湖南的區劃調整為:省轄長沙市,長沙專區、衡陽專區、郴縣專區、常德專區、益陽專區、邵陽專區、零陵專區、永順專區、沅陵專區、會同專區。總計:1個市,10個專區
長沙市:城東區、城南區、城西區、城北區、文藝區、金盆區、嶽麓區、會春區。
長沙專區:岳陽縣、長沙縣、湘陰縣、臨湘縣、瀏陽縣、平江縣、湘潭縣、醴陵縣。
衡陽專區:衡陽市、衡陽縣、常寧縣、衡山縣、耒陽縣、攸縣、茶陵縣、安仁縣、酃縣。
郴縣專區:郴縣、桂東縣、汝城縣、永興縣、資興縣、宜章縣、桂陽縣、嘉禾縣、臨武縣、藍山縣。
常德專區:常德縣、華容縣、南縣、安鄉縣、澧縣、臨澧縣、石門縣、慈利縣、桃源縣。
益陽專區:益陽縣、寧鄉縣、湘鄉縣、安化縣、漢壽縣、沅江縣。
邵陽專區:邵陽縣、隆回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
零陵專區:零陵縣、祁陽縣、新田縣、寧遠縣、江華縣、道縣、東安縣、永明縣。
(湘西行政區)
永順專區:永順縣、大庸縣、古丈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
沅陵專區:辰谿縣、沅陵縣、漵浦縣、麻陽縣、鳳凰縣、乾城縣、永綏縣、瀘溪縣。
會同專區:芷江縣、會同縣、懷化縣、黔陽縣、綏寧縣、靖縣、通道縣、晃縣。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改湘西苗族自治州),永順為其代管,全縣轄11區,靈溪、王村、龍寨3鎮,178鄉。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永順為其所轄。
1952年8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沅陵專區會同專區,以原沅陵專區所屬沅陵、漵浦、辰溪、麻陽與原會同專區屬縣合併,新設芷江專區。12月2日,又改名為“黔陽專區”。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建置撤銷,原轄寧鄉縣劃屬湘潭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5縣及益陽市劃歸常德專區
1962年的湖南省,大躍進結束,中央召開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當時的湖南區劃為:長沙市,株洲市(1956年升地級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潭專區,常德專區,邵陽專區,衡陽專區,郴州專區,黔陽專區。總計:轄2個地級市,7個專區。
長沙市:東區、南區、西區、北區、郊區、長沙縣
株洲市(1956年升地級市,為除長沙外省內第一個地級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縣、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大庸縣、桑植縣
湘潭專區:湘潭市、湘潭縣、醴陵縣、攸縣、茶陵縣、酃縣、瀏陽縣、岳陽縣、平江縣、湘陰縣、臨湘縣、寧鄉縣、岳陽市
常德專區:常德市、常德縣、安鄉縣、漢壽縣、桃源縣、臨澧縣、石門縣、澧縣、慈利縣、益陽縣、安化縣、桃江縣、南縣、沅江縣、華容縣、益陽市、津市市(10月23日復置益陽專區)
邵陽專區:邵陽市、冷江市、婁底市、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隆回縣、新邵縣、邵東縣、洞口縣、雙峰縣、漣源縣、綏寧縣、湘鄉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年內撤銷冷江市、婁底市)
衡陽專區:衡陽市、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祁東縣、常寧縣、祁陽縣、零陵縣、東安縣、道縣、寧遠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
郴州專區:郴州市、郴縣、桂陽縣、宜章縣、永興縣、嘉禾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安仁縣、資興縣、耒陽縣、新田縣、藍山縣、東江市(10月20日,並東江市入資興縣,10月30日,劃新田、藍山入零陵地區)
黔陽專區:沅陵縣、辰谿縣、漵浦縣、會同縣、黔陽縣、麻陽縣、靖縣、芷江縣、洪江市、安江市、新晃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10月20日,並安江入黔陽)
1969年湖南省(此時正經歷著文化大革命時期),可以看出湖南省的區劃有進一步調整更加細化。湖南區劃為:長沙市,株洲市2個地級市,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湘潭專區,岳陽專區,常德專區,岳陽專區,常德專區,邵陽專區,衡陽專區,益陽專區,郴州專區,黔陽專區,零陵地區。總計2個地級市,12個專區,州地區。
長沙市:東區、南區、西區、北區、郊區、長沙縣
株洲市:東區、南區、北區、郊區、株洲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縣、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大庸縣、桑植縣
湘潭專區:湘潭市、湘鄉縣、湘潭縣、醴陵縣、攸縣、茶陵縣、酃縣、瀏陽縣
岳陽專區:岳陽縣、華容縣、平江縣、湘陰縣、臨湘縣、汨羅縣
常德專區:常德市、常德縣、安鄉縣、漢壽縣、桃源縣、臨澧縣、石門縣、澧縣、慈利縣
邵陽專區:邵陽市、冷水江市、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隆回縣、新邵縣、邵東縣、洞口縣、雙峰縣、漣源縣、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
衡陽專區:衡陽市、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衡東縣、祁東縣、常寧縣、祁陽縣
益陽專區:益陽市、益陽縣、安化縣、桃江縣、南縣、沅江縣、寧鄉縣
郴州專區:郴縣、桂陽縣、宜章縣、永興縣、嘉禾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安仁縣、資興縣、耒陽縣
黔陽專區:沅陵縣、辰谿縣、漵浦縣、會同縣、黔陽縣、麻陽縣、靖縣、芷江縣、新晃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
零陵地區:零陵縣、東安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藍山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12月16日設雙牌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