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津市監獄

湖南省津市監獄

湖南省津市監獄原名湖南省涔澹農場,創建於1955年11月,系全省大型農業監獄之一,地處湘西北津市市後白洋堤。監獄位於東經111°51‘51“至111°56’5”,北緯29°38‘27“至29°44’l”,呈長條形鑲嵌於西洞庭西北澧陽平原,澧水下游支流涔河、澹水交匯處。南倚湘西北重鎮津市市區,東、西、北三面與澧縣毗鄰,海拔30-3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南省津市監獄
  • 別名:湖南省涔澹農場
  • 創建時間:1955年11月
  • 隸屬:湖南省監獄管理局
  • 地點:湘西北津市市後白洋堤
監獄簡介,警察來源,建獄歷史,歷史進程,抗洪搶險,歷史人物傳記,熊夢文,吉文光,李合法,胡友琦,劉政強,李貴福,張春生,曹月初,

監獄簡介

湖南省津市監獄原名湖南省涔澹農場,創建於1955年11月,系全省大型農業監獄之
一,地處湘西北津市市後白洋堤。監獄位於東經111°51‘51“至111°56’5”,北緯29°38‘27“至29°44’l”,呈長條形鑲嵌於西洞庭西北澧陽平原,澧水下游支流涔河、澹水交匯處。南倚湘西北重鎮津市市區,東、西、北三面與澧縣毗鄰,海拔30-37米。建場時全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1981年北民湖及周圍小垸劃交澧縣,集雨面積33.76平方公里,南北全長ll公里,東西最寬處6公里,其中耕地2.4萬畝。監獄所處地域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5°,年均降雨量1155.2毫米,年日照1770.6小時,無霜期265天,土壤由第四紀冰期河湖沉積物發育而成,紫黑粘潮,沙鬆土沃,宜於稼穡。

警察來源

監獄幹部主要來源:外單位調人幹部,復員、轉業軍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國家計畫招收的幹部和從獄內擇優錄用的工人或子弟。首批92名幹部由澧縣、常德、桃江、益陽等地調入,其中女性1人,除6人具有高、國中文化外,其餘均是國小文化。1956年幹部增至152人。1957年,因潰垸,罪犯減少,調出幹部104名。1958年復場,罪犯增多,至1969年,幹部增至744人,1970年,207靠幹部下放“五七”幹校,幹部大幅減少。1970年至1977年,幹部總數保持在550人左右。1984年至1992年,隨著押犯增多,改造生產發展,幹部逐年增多,至1992年底有下部1032人,其中女性172人,少數民族15人。至2002年底有在職民警1010人,其中女性242人,少數民族15人,黨員605人。1982年以來,45歲以下的幹部通過文化補習均取得了高中畢業證書,同時陸續有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至監獄工作,大批幹部參加電大、函授學習,幹部隊伍文化、年齡結構逐步改善。1992年,全獄有大專以上學歷的170人、中專學歷146人,占幹部總數的28.1%。至2002年底,全獄有大專以上學歷的608人,占幹部總數的62.8%。

建獄歷史

1955年,隨著全國“肅反”運動的開展,新捕罪犯不斷增多,常傅專署公安處決定開辦一座勞改農場來安置和容納罪犯。是年6月,公安處勞改科派人到涔澹蓄洪區進行考察,9月下旬通過泄縣人民政府接收涔澹蓄洪區;11月13口,由金盆農場調來幹部雷文清負責農場籌建工作;11月16日,常德專署公安處將澧縣中洲垸及李文垸兩個勞改隊的幹部及罪犯(除女犯外))併入涔澹勞改隊。12月25日,成立治湖大隊,雷文清任教導員,許廣源任大隊長,大隊下設六股一室7箇中隊,幹部92名,工人6名,押犯1827名。
1956 年元月,省公安廳第七次勞改工作會議決定建立涔澹農場。高喜蘭任場長。1958年11月,農場下放給澧縣領導.業務由常德專署公安處領導。1959年4月,農場又收歸常德專員公署公安處領導。1961年2月17 日,常德專署公安處決定將農場編為“湖南省常德專區第一勞動改造管教支隊”。1963年 3月8日,農場移交省公安廳勞改局管轄,更名為“湖南省涔譫農場”,同年7月10日,省公安廳將農場編為:“湖南省第二勞動教養隊”,農場升格為副處級單位。雷文清任場長。1967年 2月,農場實行軍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517部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主持日常工作。年代表玉寶瑜任負責人。1968年10月l 日成立軍管會,隸屬於湖南省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1972 年4月,農場升格為正處級單位。軍代表吳蘭斗任場長。1973年恢復“湖南省涔澹農場”稱謂,7月撤銷軍管會,仍歸省公安廳勞改局領導,8月編為“湖南省第一勞動改造管教隊”。1983年7月,農場由屬省公安廳改屬省司法廳領導。雷文清任場長。1988年1月,收場編為“湖南省第一勞動改造管教支隊”,黃玉堂任場長。1995年更名為“湖南省津市監獄”。行政關係隸屬湖南省監獄局領導,黨組織關係隸屬中共常德市委領導。

歷史進程

涔澹農場建立初期,只設立了臨時機構.隊部設立政工、行政、管教、財務、供應、工程等6個股,下設7個修堤中隊。1964年6月開始,農場實行場部、大隊、中隊三級管理體制,場部設10個科室,下設11個大隊。“軍管”期問撤銷場部科、室,場部機關編為政工、管教、辦事、生產指揮、計財等5個組。1973年撤銷軍管會後,恢復場部、大隊、中隊三級管理體制。至2002年12月,全獄設定21個科室,13個監區,包括8個農業監區和鑫源缸套有限公司、磚瓦廠2個工業監區及入監隊、罪犯總醫院、萬頭豬場3個押犯點;另有加工廠、電管站、種植業公司、畜牧總公司、勞動服務公司、糖廠、鋸片廠及陽光賓館、京溪國際酒店等9個企事業單位。
至2002年底,全獄有人口9370人,其中民警和職工及家屬2131戶4370人。
1955年建場時,經中共常德地委批准成立治湖大隊臨時黨支部,王文臣任書記,黨員44人。
1956年5月.經42名黨員選舉,正式建立涔澹農場黨支部。
1960年9月21日.經中共常德地委批准,成立中共湖南省涔澹地方國營農場委員會,全場設支部5個,1961年增至6個。
1963年9月22日.更名為中共湖南省涔澹農場委員會。“文革”開始後,黨組織停止活動,由軍管會領導全場工作。
1970年9月26日,成立涔澹農場黨的核心領導小組。
1972年4月,恢復中共湖南省涔澹農場委員會,下設16個黨支部.黨員393人,
1995年11月更名為中共湖南省津市監獄委員會。至2002年底,全獄共有26個黨支部,黨員1132人。
1972年4月25至27日.召開中共湖南省涔澹農場委員會第一次黨代會.出席代表136人,選舉產生了第一屆黨委,委員24人,吳蘭斗任書記。
1978年10月21至23 日,召開第二次黨代會。出席代表104人,會議通過了《關於改進領導作風》的決議。選舉產生了第二屆黨委,趙振聲任書記。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委認真學習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撥亂反正,糾正“文革”錯誤,各項工作出現新的氣象。平反冤假錯案,87名在“文革”中受到打擊的幹部民眾恢復了名譽;複查糾正罪犯中的冤、假錯案,改判平反釋放583人。恢復和發展生產,實行“三定一包”(定產、定收、定交.包乾利潤),實現耕作半機械化,糧食、棉花、油料、水果、生豬及汽車配件等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整頓監管秩序,改進監管工作,在罪犯中推行雙十分考核,加強“三課”教育,改造工作開始實行改革;在黨的組織建設上,按照“整頓提高,有計畫的發展”的精神,1979-1983年共發展新黨員61名。
1984年,為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根據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和新時期領導幹部“四化”標準,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1984-1988年先後選拔46名優秀中、青年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進入場級和科級領導班子,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9人、中專17人,平均年齡43.5歲。同年10月12日至13日召開第三次黨代會.出席代表134名。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三屆黨委和第一屆紀委。新黨委成員7人,其中大學1人、中專2人、國中3人、高小1人,平均年齡46歲。彭天喜任黨委書記.何發祥任紀委書記。會議進一步從思想上、組織上清除“左”的思想影響,就勞改工作如何適應黨的工作重心轉移進行了探討,採取了許多重大舉措.進行大膽改革。在黨的建設上,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全面開展整黨工作,加強黨風黨紀教育.抓好領導班子自身建設,解決黨內“三個不純”的嚴重問題,核查“三種人”,純沽黨組織。在民警職工隊伍建設上,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素質,進一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在幹部人事制度上,採取簡政放權,實行幹部分級管理、幹部工人“自由組合”制。先後制定了《政治工作百分考核方案》、《涔澹農場幹部工人職責記分考核辦法》,落實崗位職責.嚴格考核措施。改造工作推行《罪犯日規則考核》和《罪犯改造、生產雙百分考核》,1985年成立“涔澹農場育新學校”,1988年改名為“逢春職業學校”,加強罪犯思想、文化、技術教育。在經營管理上,打破“大鍋飯”。推行管教、生產雙承包責任制,實行獎金、崗位津貼全浮動和百分之十的工資浮動,制定改造、生產包乾實施方案,實行指標逐項分解,日分考核記分,年終獎罰兌現等方法,逐級簽訂承包責任書,承包面達100%。
1988年5月17至18日.召開第四次黨代會,出席代表137名。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四
屆黨委和第二屆紀委。黨委成員7人,其中大學1人、中專2人、國中3人、高小1人,平均年齡50.9歲。彭天喜任黨委書記,葉勇任紀委書記。大會決定.以黨的十三大精神為動力,以改革總攬全局,深化改革,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增強企業活力,把農場改革和建設迅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本屆黨委領導體制進行了改革,逐步實行黨政分開,由過去黨委領導下的場長(支隊長)、政委負責制改為黨委領導下的場長(支隊長)負責制;基層單位由黨支部領導下的教導員、大隊長(廠長)分工負責制改為黨支部領導下的大隊長負責制,中隊機構也作了相應的改革。黨委按照幹部隊伍建設“四化”原則,先後選拔各級幹部133人,其中科級幹部124人;大、中專以上文化水平的85人;平均年齡39.9歲,占63.7%。改變了基層幹部年齡偏高、文化偏低的狀況。實行職稱改革,評選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66名。在深化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場黨委本著“理順機關,穩定中層.加強中隊.強化分隊”的指導思想,全面落實了改造生產雙承包,實行3年滾動承包,加強中隊、強化分隊目標管理。制定和實施了《管教生產雙承包實施辦法》和《強化分隊管教生產經營目標管理實施辦法》,逐步完善了管教生產雙承包措施。1988年至1990年,全場工農業總產值分別為1367萬元、1545萬元、2100萬元,年均遞增24.47%。
1992年元月30日至3l日,召開第五次黨代會,出席代表153人.選舉產生了第五屆黨
委和第三屆紀委。新黨委成員9人.其中大學1人,大專5人.高中1人.國中2人,平均年齡49.5歲.黃玉堂任黨委書記.何發樣任紀委書記。大會提出第五屆黨委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是,在逐漸規範監管改造工作、提高改造質量的基礎上,加強堤垸建設,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加大科技推廣和技術革新,實現生產質量、品種效益同步增長,力爭“八五”期末.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6000萬元,實現經營性盈利300萬元.把農場建設成為鞏固的改造基地、發達的商品生產基地和領先的科技示範基地。
1993年,監獄民警實行警銜制,幹部隊伍按照“四化”標準和德才兼備原則,實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嘗試,採用委任制和聘任制相結合方式,1992年至1994年,先後提拔科、大隊級幹部265人。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堅持聯繫民眾、民主評議黨員和黨的“三會一課”制度。強化領導班子的中心小組學習制度、調查研究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和集體領導制度。監管改造工作內抓“三課教育”.完善各種規章制度,規範健全罪犯改造考核獎罰體系,實行“三分”;外抓與地方有關部門的“三好兩包”協定,加強“三個延伸”。生產經營提出了“科技興場”,完善經濟管理體制.特別是承包責任制,從1992年開始,實行指標任務一定四年不變。1991年至1993年,農場工農業總產值累計達到7739.98萬元,比上一個三年增加2727.98萬元,增長54%。
1994年8 月23日至24日,召開第六次黨代會,出席代表145名。選舉產生了第六屆黨委和第四屆紀委。新黨委成員7人,其中大學1人、大專3人、中專2人、國中1人,平均年齡47.85歲。黃毛堂任黨委書記,何發祥任紀委書記。大會提出第六屆黨委的目標和任務:全面深化以“三分”工作為核心的規範化管理,全力辦好特殊學校,3年內“逢春職業學校”達到省級特殊學校標準;轉換機制,建立“雙軌運行”管理體制,實行“一場兩制”、“一隊兩制”,適應性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場辦工業和第三產業,形成效益型多元化格局,力爭3年內全場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億元大關.經營性利潤達到800-1000萬元;加強防洪治澇和基礎設施建設。至1997年實現了“八五”期問兩年打基礎,三年三大步的發展目標。1994年至1997年累計實現利潤2608萬元,年均增長率達51%。
1998年4月27日至28日,召開第七次黨代會,出席代表166名,其中特邀代表10名、
列席代表2名。選舉產生了第七屆黨委和第五屆紀委。新黨委成員7人,其中大學2人、大專4人、中專1人,平均年齡46.7歲。卜中雲任黨委書記,張真鈿任紀委書記。大會要求,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進一步轉變觀念,深化改革,理順機制,最佳化結構,從嚴治警,確保穩定,提高效益,為創建現代化文明監獄而努力奮鬥。大會制定了第七屆黨委的奮鬥目標和任務:堅持政治建警、從嚴治警,全面完成"568"工程目標任務,深化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法則的勞動、人事、分配製度;加強獄政設施建設,基本實現“關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的目標;以市場為導向,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優質、高效”的多元發展格局;加強防洪建設,確保涔河大堤達到20年一遇設計標準;加快住房、道路建設,改善民警職工生恬條件。
1998年至2001年,通過強化制度和責任落實,管教工作連續4年創歷史最好水平,2001年實現全年無罪犯脫逃。監獄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連續4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累計實現銷售
收入4.51億元;年增加值逐年遞增,2001年達到4000萬元;累計完成利潤1651萬元,年均增長率達25.9%。經濟結構逐漸最佳化,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獄辦工業、第三產業、勞務加工業多元發展格局。
2002年6月6日至7日,召開第八次黨代會,出席代表134名,代表全獄1114名共產黨員。選舉產生了第八屆黨委和第六屆紀委,新黨委成員8人,其中大學3人、大專4人、中專1人,平均年齡44歲。卜中雲任黨委書記,侯祖強任紀委書記。大會號召以黨的十五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十六大精神為指針,深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調整為動力,逐步轉換管理機制;充分發揮監獄職能和企業職能,堅持以管教工作為核心、提高效率和效益原則不動搖,確保監管安全和生產安全,確保監所穩定和隊伍穩定,不斷提高改造質量、經濟運行質量和民警職工工作生活質量,群策群力,開拓創新,增創優勢,實現監獄第二次創業。本屆黨委的工作目標是:堅持以提高改造質量為目標,最佳化改造環境,確保各年度罪犯脫逃、重特大獄內案件和自殺案件等非正常死亡“零”指標;改善罪犯關押和教育、生衛條件,把監獄建成穩固的罪犯改造基地。通過深化改革、調整,消滅虧損單位,確保監獄經濟成長速度達8%-10%,實現年包乾盈利穩定在1000萬元以上。堅持政治建警、素質強警、從嚴治警、從優待警,改善民警職工工作生活條件,改善工人就業條件和待遇,確保老同志待遇和婦女、兒童基本權益,提升班子和隊伍綜合素質、凝聚力和戰鬥力。推進配套改革,逐步實現監企適度分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防洪安全和生產生全,最佳化監獄環境。是年12月,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獄黨委率領全獄民警職工,迅速掀起學習十六大精神的熱潮,要求全獄以十六大精神統領思想和行動,加快監獄發展步伐。2002年,監獄完成銷售收人l. 24億元,增加值4000萬元,實現利潤680萬元。

抗洪搶險

監獄地處洞庭湖區澧陽平原低洼地帶,最大的憂患就是水患。建獄以來,先後5次潰垸,
7次轉移,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500餘萬元。1991年7月戰勝了歷史最高洪峰(4l. 7米)。1998年6月至9月戰勝特大洪災。
1957年7月29日下午至30日晚,連降大雨,並伴有6-7級西北風,涔河暴漲,30日下午5時漲至39.86米,涔河大堤獅子椿一帶發生洪水漫堤,郭天堡堤身穿眼;下午8時,外河水位40.09米,九口堰堤身發生裂縫、內塌,洪水普遍漫堤。晚上11時,水位漲至40.44米,九口堰堤段潰決。同時,池家河堤漫堤潰決。首遭水厄.直接經濟損失76.59萬元。
1963年,從7月8日起,澧水上游連降暴雨.澧水流域河道水位迅漲。7月10日下午7時,涔河白洋堤水位漲至38.85米,下午6時,水位達40.43米,新河洲、獅子椿、遠天河、旱吉湖等堤段出現嚴重險情。農場先後調集勞力3100人、幹部140人上堤搶險。7月12日上午7時加分,涔河水位達40.45米,新河洲堤段裂縫60多米,內堤下挫1至5米.大堤普遍漫水,9時,堤垸潰決。中隊支部書記、共產黨員熊夢文、幹部易發祥為轉移國家財物,被捲入洪流中不幸犧牲。
1964年6月23日,湘西北普降暴雨。24日,農場降雨量達147. 5毫米。大堤發生重特大險情12處,一般漫浸60處。25日,農場緊急調集勞力5085人、幹部250人上堤搶險,經過通宵苦戰,絕大部分堤段轉危為安。26日上午7時,涔河梅家港堤段50米長的堤身兩側突然齊肩垂直坍塌2米,堤腳滑動,情況危急,經搶救化險為夷。8時45分,梅家港水位上漲至40.34米,距險段50米處約40米長的堤段數分鐘內突然下沉,無法搶險,潰口迅速擴展到229米,全場一片汪洋。
1980年6月,暴雨成災,洪峰迭起.澧縣、滓市幾度告急,為確保澧縣及津市市沿涔河堤垸安全,省委指令農場作出犧牲,炸堤蓄洪解危。6月27日3時50分,梅家港洪水位40.45米,在契約鋪丁堤拐堤段炸堤,將農場蓄洪。全場除蔡家河2613.8畝外,全部被淹,摧毀房屋14.3萬平方米,農作物全部受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882.63萬元,幹部職工、家屬及罪犯大部分轉移。
1983年6月下旬,農場連降大到暴雨,涔河水位陡漲。7月7日5時,潛河水位41. 07米。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將北民湖炸堤蓄洪。7月10日23時,北民湖水位達到40.47米,加上刮5級大風,北民湖間堤謝家台處潰決,農場一片汪洋。
1991年7月上甸,澧水流域普降暴雨,6天降雨550毫米,內河水位暴漲。7日,涔河白洋堤出現第一次洪峰4l .02米。9日出現第二次洪峰41. 7米,超過危險水位l. 7米,為建場以來是高水位,大堤有7處漫水。全場緊急集中勞力6000餘名、民警職工1000餘名上堤抗洪,經過14天的全力搶險,搶修子堤2萬米,排除重大險情18處,戰勝了特大洪峰。
1998年6月下旬起,連降大到暴雨,6至7月,總計降雨1065.8毫水,為建獄以來歷史之最。涔河大堤先後發生險情50多處,2000多米大堤發生外崩下挫。監獄先後投入民警3 8萬人次、勞動力10 .8萬人次上堤搶險,投人防汛物資器材393.7萬元,歷時2個多月,保證了堤垸安全,戰勝了特大洪災。全獄農作物受漬6.2萬畝次,改種5430畝次,直接經濟損失1700多萬元。
歷屆黨委把28.2公里長的防洪大堤當作監獄的生命線.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培修,累計投入資金3914萬元,通過人工挑堤、機械築堤及挖泥吹填等方法,累計完成土方1528.5萬方,其中挖泥船吹填615萬方,大堤高程由1956年的平均高程38.5米、面寬l至1.5米,2002年提高到平均高程42.5至43米,面寬4至5米。累計投人資金1800餘萬元,建成了由洋堤、蔡家河等6處裝機容量達3325千瓦的外排機埠,修建排灌機埠23處,開挖排灌渠道130餘公里,形成了縱貫全獄的澇可排、早可灌的排灌系統,為監獄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安全保證。

歷史人物傳記

熊夢文

(1930·11~1963·7).湖南省澧縣人。一歲時父親病故,生活貧困,僅讀過國小。1944年7月,官垸受洪災潰決,熊至津市永興碾坊學徒,直到解放。1953年碾坊改為“民生”機米廠。熊加入廠內工人糾察隊.參加過生產街汽車站救火活動,受到市領導通報表彰。1954年4月調任“新建”米廠負責,兼廠工會副主席.並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熊熱心幫助青年進步,處處以身作則,忘我勞動,團結全廠職工,完成全年糧食加工1000萬公斤,增產大米5.5萬公斤的任務,實現利稅10萬元。195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至1960年,熊調任津市“建津針織廠”副廠長,認真執行上級指示,領導民眾正確開展整風運動,改進工作作風,組織生產太躍進,成績突出,立大功一次。1960年10月,調任常德市輕工機制籌建處副科長。
1962年6月調農場工作.分配至契約鋪中隊任黨支部書記。熊工作踏實,作風民主、平易近人,不但較好地解決了部分幹部地處偏僻長期不安心工作的思想問題,而且帶領全隊幹部及犯人開荒擴種,整修堤垸.戰嚴寒,斗酷暑,種植稻棉等作物2000餘畝。1963年7月,正當喜慶豐收之際,連降暴雨,涔河水位猛漲,熊率全隊幹部與犯人冒雨與洪水日夜奮戰。7月12日臨近9時,新河洲堤段潰決,熊乘小垸尚未進水的間隙,率幹部易發祥、王
大樹,直奔各棚點去檢查物品轉移情況,近尉時,被洪水捲入漩流,熊、易二人不章殉職(王倖免遇難)。

吉文光

(1937·ll~1968·1)-江蘇省泰興縣人.父親是上海市人力車夫,以苦力為生。1959年9月吉考入蘇北農學院畜牧系。5年大學生活表現突出,品學兼優,評為五好學生。
1964年吉服從組織分配,不遠千里,踏入剛潰垸的農場。在洪水瀰漫,滿目荒涼的艱苦條件面前,吉沒有退縮,毅然和副大隊長萬學祥一起住在黃家碚堤邊的茅草棚里,度過了第一個寒冬。1965年,吉到一大隊負責幾百頭牲豬,數十頭耕牛的畜牧生產,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當年春天,隊里有幾頭耕牛突然發病。吉日夜守護進行搶救,4天4夜沒有休息,直到把病牛治好。吉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還幫助管教幹部整理犯人減刑、記功材料,經常加班加點,從無怨言。在生活上不計較個人得失,工作上不計較條件。幫助領導出主意,開展生產自救。
吉乾一行,愛一行,1966年,他到政治處協助工作,每次下隊了解情況,都寫出綜合材料,如實向領導匯報,受到領導的好評。有次到臨澧採石隊去了解情況,多方面找幹部談心,對改善採石隊吃住的一些具體困難和運輸工具,向領導提出構想,及時得到解決。
1967年12月吉患流行性出血熱病,開始自認為體質健壯,未引起重視,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病情危重入院治療時,經搶救無效,於1968年元月病逝。

李合法

(1914·2~1975·6),河北省南樂縣近得團村人,家境貧寒,未上過學。1936年大災荒,雙親因飢餓去世,李一人逃荒討飯至山西地界幫地主種地一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紅軍四支隊途經團村時,由李峰介紹加入支隊當戰士,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後,先後任班、排、副連長職務.在河南、河北等地,與日寇開展游擊戰,作戰勇敢頑強。抗日戰爭勝利後,李隨軍南下,參加了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運動
1955年李轉業至邵陽勞改科任副科長。1960年調斗笠山煤礦五工區任黨總支書記,主管犯人改造工作,經常下井檢查犯人生產勞動情況,並親自參加體力勞動。當年該工區評為全礦紅旗單位。
1963年10月調入農場,在修堤工程指揮部工作,主管犯人生活衛生。李年近半百,身患肝炎多年,體質消瘦,經常柱著拐杖上工地,有時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李仍冒著冰雪深入現場檢查,了解犯人一伙食及環境衛生情況,保護了勞動力,保證了工程進度和質量,受到指揮部的表彰。
1965年任農場醫院院長職務,嚴以律己,生活儉樸,從不搞特殊化,全家6口人擠在不到45平方米麵積的茅草房裡,從無怨言。李在醫院工作期間,將原住院部、門診部的簡陋茅草房改建成磚瓦樓房。為了節省經費,李親自帶頭燒磚、擔磚,發動全院
乾職工搞義務勞動,為國家節省開支。李工作不分份內份外,監房值班、門診掛號樣樣都乾。李身患肝炎,每當肝炎發作時,總是以焦裕祿為榜樣,邊吃藥邊工作,晚上還擠時間寫了2萬字的學習心得,被評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板份子。李患肝病30多年,從未放棄工作,直到肝硬化腹水臥床不起,於1975年6月病逝。

胡友琦

(1937.3~1984·3),湖南省益陽縣人,國中文化。1954年於省公安廳乾訓班學習,被評為優秀學員,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次年5月分配到農場當統計員。胡對統計工作積極熱情,對業務刻苦鑽研,白天深入工地收集情況和數字,晚上匯總,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由於胡埋頭苦幹,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一次。
1963年胡擔任辦公室內勤兼統計,一人做兩人的事。胡工作細心,兢兢業業,收集的情況準確,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擔任辦公室副主任,1981年提為主任,胡除了抓好辦公室一攤子日常事務工作外,還做到隨時收集和掌握全場情況,寫出年度工作總結等大型綜合材料,給黨委當好參謀。
胡嚴格要求自己,帶病堅持工作,從不考慮個人得失。1983年的一天,突然暈倒在辦公室里,被送到醫院治療後,又繼續上班。1984年3月因心臟病突然發作,經搶救無效逝世。

劉政強

(1964.12~1984·10),湖南省寧鄉縣人,幹部子弟,國中畢業。1983年1月應徵入伍,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53025部隊特務連當戰士。劉從小受共產主義思想薰陶和長輩的嚴格教育,在校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參軍後,在部隊軍訓中,從軍人的基本姿態到戰術演練,都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對待自己,認真刻苦訓練,雙肘磨出了鮮血,從不叫苦,並虛心向戰友們學習,利用業餘時間苦練基本功。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已具備偵察兵能擒拿搏擊的實戰技術,成績顯著。當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1984年lO月30日,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劉擔任火力組長,在執行二二O高地偵察任務時,為掩護戰友後撤,不幸觸地雷光榮犧牲,時年十九歲。
部隊黨委根據劉的英雄事跡,追記為二等功臣,並授予“革命烈士”和“模範共青團員”的光榮稱號。農場黨委向全場發出“關於開展向革命烈士劉政強學習活動”的決定。同時在劉生前曾讀過書的子弟學校前坪內修建一座“劉政強烈士紀念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李貴福

(1929·12~1985·11),山東省掖縣人。幼年伴隨祖母乞討為生,16歲時外出打工。1945年7月,為抗擊日寇投身革命,在山東平度縣八路軍十一旅西海獨立團一營一連當通訊員,後隨部隊於東北進行游擊戰。1946年冬,在“淮海戰役”漢坡嶺的戰鬥中,連長不幸犧牲,李在負傷的情況下,冒著敵人激烈的炮火,完成各排的通訊聯絡任務。有次在東北“滾子溝”戰鬥中,李機智勇敢,不怕犧牲,毫不猶豫地抱起炸藥包衝上去,炸毀了敵
防線,俘虜敵軍3人,繳槍2支。為此,榮立小功一次。
1947年9月,在攻打茂頭山.新開嶺的戰鬥中,李奮不顧身地率領全班戰士攻占敵軍陣地。身負重傷.耳膜被炮彈震聾,被部隊授予“二等乙級殘廢”,並記大功一次。同年升為排長,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部隊南下時,在衡陽的一次戰鬥中又立小功一次,1950年升為副連長。全國解放後,參加了廣西西江剿匪活動。
1954年9月由部隊轉業。先後擔任益陽迎豐煤礦黨支部書記,常德市計量所副所長。1962年8月調農場十三中隊、基建隊等單位擔任黨支部書記。李工作顧大局,識整體,每年農忙時,起早貪黑帶領犯人支援大隊完成雙槍任務。李作風嚴謹,關心民眾疾苦,1976年冬本單位有位幹部的小孩患病,去長沙動手術急需錢用,他帶頭藉助,集資300多元,使病者家長十分感激,贏得了民眾的好評。
1980年10月李調至場部生活衛生科工作,正值農場潰垸,老鼠成災.地方性流行性出血熱發病增多,李經常晚上利用休息時間,用電貓捕鼠器到各隊倉庫、豬棚等地捕捉老鼠,減少鼠害。同時李深入基層調查,協助搞好囚服管理,節省了開支。1982年被評為優秀黨員及先進工作者。1985年11月23日,因患流行性出血熱病逝世。

張春生

(1915·11~1987·8),湖南省衡山縣人,家境貧寒,年少時僅讀私塾一年。1934年離開家鄉去長沙做工,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解放後,1951年4月隨“永新輪”轉入公私合營,加革命工作。歷任‘‘湖沅輪”,“湖岳輪”副駕駛。195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調西湖農場工作。張工作積極,多年來,經常駕駛拖輪日夜兼程數百里,工作50多個小時,從不叫苦。1959年5月的一天,張運牲豬去長沙,遇資水洪峰瀉入沅水,水流湍
急.按規定需停航,但張考慮如一旦延誤時問,400多頭牲豬必然會造成一些死亡。因此.張設法將駁船改為單拖,冒著生命危險,闖過了急流險阻,安全運抵目的地。同年一次運石灰去楊林寨農場,當時場方勞力緊缺,張發動船員並親自帶頭卸石灰,肩磨腫了,腳被石灰燒傷.毫無怨言。張愛船如家,總是利用停航時問,對船上機器進行檢修和保養,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航行事故。
張身患嚴重的風濕病和肺結核病,從不為疾病所困擾。1969年有次出航途經益陽時,舊病復發,高燒不止,仍堅持啟航,直到安全完成航運任務才休息。進入70年代,臨近退休,張做到言傳身教.精心培養一批青年航運駕駛員。
1976年張退休後,仍然關心集體,經常打掃公共廁所和環境衛生。1986年榮獲優秀黨員稱號。1987年8月因患胰腺癌醫治無效逝世。

曹月初

(1933-11~1991·4),湖南省雙峰縣人,國小文化,家境貧寒,佃田為生。1949年10月投身革命,擔任副村長,積極組織民眾參加反霸及土改鬥爭。1951年4月參軍,編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雙峰縣大隊當戰士。8月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4年調沅江縣公安隊。曹刻苦訓練,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195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至1959年任常德民警直屬二隊小隊長.津市公安隊副分隊長。曹帶頭學習文化、軍事,努力提高過硬本領,成績顯著,被評為“五好”戰士。1960年為活躍部隊文體生活,曹寫了2個短劇本,成為津市宣傳活動工作中的骨幹。同年6月出席全國文體方面的“群英”大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受到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的接見。
1962年4月至1977年10月,歷任湖南省獨立師三團副連長、參謀、營長、團副參謀長等職。1978年春轉業到農場工作。擔任政治處副主任,而後兼管蔡家河知青場工作,與知青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帶到地方,處處以身作則,帶頭去出工勞動。曹關心青年的學習和生活,與青年建立深厚的感情,贏得了廣大家長和知青們的愛戴。
曹患肝炎及肝硬化有20多年時間,從未放棄過工作去休養。曹家住津市,每天來場部上班往返10餘里,從不遲到早退。1984年以來,營在擔任機關總支書記期間,經常至各黨支部考核發展黨員對象,協助機關行政管理,擬寫黨課講稿,親自上黨課,帶頭打掃環境衛生,組織機關工作人員植樹等集體活動。1991年4月6日因肝癌病逝。
(以上內容依據湖南省監獄系統組織史編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