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

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始創於1970年,2006年更名為物理與電信工程系,2011年6月更名為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下設物理、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技術四個教研室,基礎物理和電子信息兩個實驗室,網路與通信技術、樓宇自動化兩個研究所。現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其中物理學為院級重點專業,電路與系統為院級重點學科。目前我院全日制本科學生119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
  • 始創於:1970年
  • 學生:1198人
  • 教職員工:46人
建設成果,開設專業,師資隊伍,成果,

建設成果

學院簡介近四年來共主持省市級以上科研項目28項;主持省級教學研究課題4項,國家級發明專利3項,益陽市科技進步獎6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7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31篇。

開設專業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現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開設時間分別為2002年9月,2003年9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各個專業招生以來,生源充足,招生人數逐年增多,現有學生1198人。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套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是一個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較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範圍;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套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套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
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息理論與編碼、信息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電磁場理論、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自動控制原理、感測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課程實驗、計算機上機訓練、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驗
至少完成本專業某一方向的一組專業實驗。
學制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通信工程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套用通信技術與設備,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培養要求
要求本專業學生學好通信系統和通信網方面的基礎理論、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加強通信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現代通信系統和網路的設計、開發、調測和工程套用的基本能力。本專業學生畢業時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通信領域內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掌握程控交換、數字移動等通信技術;
新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新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
3、 掌握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分析與設計方法;
4、具有設計、開發、調測、套用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通信技術的最近進展與發展動態;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8、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
主幹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
通信原理、通信電子電路、移動通信原理、微波通信、電磁場與電磁波、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電路理論,計算機網路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軍事訓練(含軍事理論)、認識實習、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課程設計、通信技能訓練、DSP課程設計、電子工藝實習、通信見習、現代通信系統課程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驗
通信原理實驗;移動通信實驗;光纖通信實驗;程控交換實驗;信號與系統實驗
學制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師資隊伍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員工46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職稱人員15人,博士及在讀博士7人,碩士以上教師比例達72%。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及培養對象3人,湖南省青年教學能手2人。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員工46人,其中專任教師40人,分別來源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華東師大、中南大學、雲南大學、華中師大、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和西華大學等高等院校。教師中現有省級青年骨幹教師2人, 省級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人,高級職稱教師19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24人,在讀碩士10人。

成果

鄧曙光,1972年2月生,中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國家移動通信重點實驗室通信與信息系統博士研究生,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青年教學能手,湖南城市學院優秀教師。2008年晉升為教授,現任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湖南省電子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通信與電路系統分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物理學會高師分會理事,湖南城市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完成省自科基金和省工業支撐計畫等省級科研項目5項,省級教改課題3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科基金、國家973、863項目5項;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EI、及ISTP檢索8篇;擔任副主編參編出版教材3部;有1項成果獲國家專利,1項成果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成果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成果被鑑定為“國內領先”;曾獲中國電教協會優秀論文獎,湖南省第十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校教學比武一等獎,校教學成果獎,校教學質量優秀獎,校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獎項。
蔣練軍,1966年8月生,中共黨員,碩士,2008年晉升為教授。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物理學專業學科帶頭人,現任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1項,主持省科技計畫項目1項,主持省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參與省級教改課題1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源刊1篇,2006年獲湖南省“大成杯”大學物理多媒體課件製作一等獎,2006年獲湖南城市學院教學質量優秀獎,2009年獲湖南城市學院優秀教師。
簽署產學研合作協定簽署產學研合作協定
曾志文,1968年7月生,博士,2009年晉升為教授。1991年復旦大學本科畢業,2003年中南大學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研究生畢業,2010年中南大學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研究生畢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科技計畫1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EI檢索6篇。
李加升,男,1965年5月出生,工學碩士,2010年晉升為教授,主持省科技計畫項目1項,省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參與國家省級項目6項;有2項成果獲國家專利;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1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EI收錄5篇;主編(副主編)教材5部,主要研究方向:現代信號處理、電能質量、數位化電源。
李夢醒,1972年生,中共黨員,教授,北京郵電大學電路與系統博士,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主持省科技計畫項目、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和校級教改課題項目各1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EI收錄8篇,ISTP收錄4篇,1項成果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蔣冬初,1972年生,中共黨員,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博士,湖南省青年教師教學能手,湖南城市學院“師德標兵”,現任學術期刊中心主任。主持省自科基金項目和省科技計畫項目各1項,主持省教育廳科研和教改項目共3項,參與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SCI檢索1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
2011屆學生畢業典禮2011屆學生畢業典禮
譚躍,1974年生,中共黨員,教授,中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主持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益陽市科技計畫項目和校級教改項目各1項;獲益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湖南城市學院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2009年被評為湖南城市學院師德先進個人;2011被評為湖南城市學院青年骨幹教師;發表論文19篇。
饒堅,1974年生,副教授,2003年碩士畢業於青島大學,現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有限體系的統計物理。主持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發表論文7篇,其中SCI檢索1篇。
張光富,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2008年中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多年來一直從事磁學、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主持了湖南省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磁納米結構的磁動力學和超快反磁化過程研究),並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旋納電子材料的微磁結構和反磁化機制的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反鐵磁耦合多層膜體系磁性的微磁學研究)等多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在Appl. Phys. Lett, Chin.Phys.Lett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十餘篇,其中SCI,EI檢索4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