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雙孔魚

湄公雙孔魚

湄公雙孔魚俗名: 青苔鼠。科中文名:食藻鰍科。湄公雙孔魚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眼小,上側位,眼前線的下方具有一基部分叉的小棘。口小,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其中吻須2對,口角須1對,頦須2對。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縱列鱗140~170。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6~7(分枝軟條);尾鰭圓形。體背側淡褐色,腹側為淡黃色,眼下至上頜處有一斜走的黑色線紋。體側的上半部及背部具有數列明顯的縱走黑色斑塊,延伸至尾柄的基部。尾鰭具4~5列垂直排列的黑色斑紋,基部上方具有一明顯黑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湄公雙孔魚
  • 拉丁學名:Gyrinocheilus aymonieri
  • :動物界
  • 英文名:Chinese algae-eater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

基本信息

俗名: 青苔鼠
學名:
英文名:
中文名:湄公食藻鰍 湄公雙孔魚
科名:Gyrinocheilidae
科中文名:食藻鰍科
同種異名:Gyrinocheilops kaznakoi, Gyrinocheilus kaznakoi, Gyrinocheilus kaznakovi, Gyrinocheilus monchadskii, Gyrinocheilus pennocki, Psilorhynchus aymonieri
世界分布:
地理分布:
模式種產地:Small affluents of Prek Tenot in mountains of Samrong Tong, 75 kilometers from Phnom Penh, Cambodia
瀕危狀態:瀕危狀態
棲息環境:
棲息深度:- 米
最大體長:28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眼小,上側位,眼前線的下方具有一基部分叉的小棘。口小,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其中吻須2對,口角須1對,頦須2對。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縱列鱗140~170。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6~7(分枝軟條);尾鰭圓形。體背側淡褐色,腹側為淡黃色,眼下至上頜處有一斜走的黑色線紋。體側的上半部及背部具有數列明顯的縱走黑色斑塊,延伸至尾柄的基部。尾鰭具4~5列垂直排列的黑色斑紋,基部上方具有一明顯黑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