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善達克

渾善達克沙地是我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於內蒙古中部錫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千米,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渾善達克沙漠
  • 外文名:Hunshandak
  • 行政區劃:內蒙古
  • 面積:約5.2萬平方千米
  • 地理位置:錫林郭勒草原南端
區域概況,治沙工程,

區域概況

內蒙古大漠橫亘、沙海相連。世界著名的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扇形圍據在內蒙古西北,構成三千多公里的風沙線。荒漠化土地占60%以上的內蒙古,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風沙源區。土地沙化不僅制約著內蒙古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京津及周邊地區的生態安全也構成了嚴重威脅。長期以來內蒙古人為改善生態環境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而在這所有的努力與進取中,渾善達克風沙源治理工程,可以稱得上是一項功在千秋,利國利民的世紀工程。
渾善達克沙地在北京西北部,直線距離僅180多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平均海拔比北京高一千餘米。總面積10萬公頃的渾善達克沙地東起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至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橫貫錫林郭勒草原,沙漠化面積達43%。1987年到1999年的12年間,流動沙地年均增加率高達63%,沙地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外擴張。渾善克沙地不進行治理,將成為第二個騰格里沙漠。治沙止漠刻不容緩。
與想像中漫天黃沙的情景不同,公路兩旁,見不到多少裸露的沙土。網圍欄里草場已經返青,起伏的沙丘上植被茂密,紅柳、榆樹、沙蒿等喬灌木一棵棵、一叢叢,和綠線一般網路狀的人工沙障一道,牢牢鎖住沙土;沿途大小湖泊不斷,碧水藍天,綠草芬芳,時不時有水鳥划過天際。從太僕寺旗到多倫縣,再到正藍旗,山變綠了,水變清了,廣袤的田野變得鬱鬱蔥蔥。綠色已經鎖住了渾善達克沙地的南緣。
我們來到正藍旗巴音胡碩嘎查風沙源治理項目區,放眼望去看不到邊的綠草地鬱鬱蔥蔥。這個擁有12萬畝草場的純牧業嘎查,過去一半以上的草場退化、沙化,畜牧業生產連續下降,牧民收入甚至出現負增長。2001年在中科院的幫助下,巴音胡碩嘎查抽出4萬畝嚴重沙化的夏營地進行封育,並建設了1080畝高產飼草料基地,解決夏營地封育後牲畜的吃草問題。嘎查黨支部書記那順烏爾圖告訴我們:4萬畝夏營盤全部圍封起來後,一部分進行了飛播,一部分用人工種上了檸條和楊柴等適合於沙地生長的植物,經過3年努力,草場95%以上都已經恢復了,尤其是風口處的草場已經基本沒有沙地了。
當沙塵暴沸沸揚揚瀰漫的時候,當風沙吞噬草原和田野、沙進人退的時候,激發的是不屈的人們向風沙的抗爭,以及對綠洲那充滿生機的渴望。然而我們所看到、聽到的與這種抗爭、追求相連的內蒙古治沙人,他們邁出的腳步是那樣的沉重。

治沙工程

隨著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實施,內蒙古的防沙治沙事業進入了快速度、大規模、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近5年全區年均造林綠化面積超過了1000萬畝,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7.5%,已實現了治理速度與荒漠化擴展速度基本持平的歷史性跨越,毛烏素、科爾沁沙地沙化狀況實現逆轉,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初見成效。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林草植被覆蓋率比治理前提高了20%以上。植被的恢復建立起遏制沙漠推進的生態屏障,大大減少了沙塵暴的發生,對減輕風沙危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據內蒙古氣象部門統計,沙塵暴的發生次數已經由治理前的一年最高20多次降低到10多次。但是風沙源治理任務依然不輕。據有關部門調查分析,造成內蒙古土地荒漠化的原因除氣候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為因素,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濫墾。許多地區無節制地毀草開墾,造成一年開草場,二年打點糧,三年五年變沙梁;二是濫伐濫牧。這是造成內蒙古草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三是濫采。每年春秋雨季,大批人員湧入內蒙古採挖髮菜和中藥材,加上各種採礦工程大面積毀林毀草,導致全區沙化問題日趨嚴重;四是濫用水資源。一些地區由於大規模開採地下水,導致水位急劇下降,大片植被死亡。擯棄傳統觀念,貫徹科學發展觀更需要做長期艱苦的工作。
另外,渾善達克沙地的生態惡化雖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是,沙地生態系統還十分脆弱,面臨著植被單一、不穩定等問題,要系統地建立起一個穩固的生態系統尚需要50年左右的時間。
任重道遠。內蒙古人將在防沙治沙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一條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綠色生態屏障必將呈現在內蒙古大地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