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下轄旗)

鑲黃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下轄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鑲黃旗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一個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南端,北部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西南邊緣,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體經濟的純牧業旗。全旗總面積4960平方公里。2006年,鑲黃旗轄2個鎮、1個蘇木:新寶拉格鎮巴彥塔拉鎮翁貢烏拉蘇木,其中新寶拉格鎮是旗政府所在地。

2013年,鑲黃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4.5億元,比2012年增長10.8%。2018年7月27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旗。2019年1月9日,憑藉阿斯爾音樂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鑲黃旗
  • 外文名稱:Boarder Yellow Banner
  • 行政區類別:旗(縣級)
  • 所屬地區:中國 內蒙古自治區 錫林郭勒盟
  • 下轄地區:2個鎮、1個蘇木
  • 政府駐地:新寶拉格鎮
  • 電話區號:0479
  • 郵政區碼:013250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 面積:4960平方千米
  • 人口:3萬
  • 方言:蒙古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金界壕
  • 車牌代碼:蒙H
  • 行政區劃代碼:152528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基礎設施,社會保障,風景名勝,名優特產,所獲榮譽,

建制沿革

1480—1517年,北元達延汗統一蒙古各部。達延汗為鞏固汗位,達延汗駐帳於察哈爾萬戶境內(今錫林郭勒盟地域)。
鑲黃旗
清順治十年(1653年),清朝政府仿照滿洲八旗制度,把原蒙古察哈爾部改編為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八個札薩克(王公)旗,安置於義州邊外(今遼東地區)。鑲黃旗正是察哈爾八旗之一,以鑲紅邊的黃色旗幟命名。
三藩之亂期間,先後補入鑲黃旗的有科爾沁部2個佐,伊蘇特部2個佐,陳額魯特2個佐,陳巴爾虎4個佐,新巴爾虎2個佐,共12個佐,約9000人。
鑲黃旗由清朝時期的鑲黃旗、商都阿都欽(馬群)、浩尼欽合併而成,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清朝時期,商都阿都欽是清朝從察哈爾抽調部分牧戶建立,飼養馬群的地方。浩尼欽是從鑲黃旗抽調部分牧戶建立,專為皇室飼養羊群,屬察哈爾都統管轄。因此,歷史上,鑲黃旗以水草豐美的“皇家牧場”而馳名中外,是專門為皇室飼養和供應戰馬、牛羊的地方。
民國元年(1912年)4月,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民國三年(1914年),中華民國把內蒙古劃分為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區。同時,繼續向察哈爾草原遷移大批農民,進行大面積墾殖,並成立招墾設治局,作為招募內地農民和組織開墾的管理機構。到20世紀30年代初,原鑲黃旗和商都牧群已遷移到今商都縣和化德縣以北。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把察哈爾特別區改為察哈爾省。同年,張家口都統府把察哈爾地區的牧群改為省立模範牧場,其中的商都牧群改為省立第一模範牧場。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以德穆楚克棟魯為首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簡稱“蒙政會”)成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蒙政會改商都牧群為商都旗。同年,日本侵略軍侵占察哈爾地區。
成紀732年(1937年)10月。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之後,改明安牧群為明安旗。
1945年8月15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12月,共產黨員陳炳宇等人被派到商都旗和鑲黃旗開闢工作。
1946年初,商都旗和鑲黃旗分別成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支會和民主政府。1947年5月,原鑲黃旗總管穆格登寶與商都旗上層喇嘛羅卜生卻吉尼瑪在國民黨支持下發動叛亂,兩旗支會和民主政府被顛覆。1947年7月,中共察哈爾盟工作委員會派副盟長拉木扎布帶領部分幹部和戰士來到鑲黃旗,組織革命積極分子,建立旗人民政府。8月,在內蒙古自衛軍騎兵十一師幫助下,商都旗也建立旗人民政府和自衛隊。同時,由於工作需要,察哈爾盟工作委員會把商都旗、鑲黃旗和明安旗第三、第四佐(原鑲黃羊群)劃分為一個工作區,派共產黨員奇魯巴根和扎木蘇榮到商都旗和鑲黃旗負責黨務工作。
1949年3月,根據察哈爾盟工作委員會決定,商都縣、鑲黃旗與盟安旗第三、第四佐合併,成立商都鑲黃旗聯合旗。
1956年9月,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商都鑲黃聯合旗人民政府改為人民委員會。
1957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改商都鑲黃聯合旗為商都鑲黃旗。1958年9月,察哈爾盟撤銷建置,併入錫林郭勒盟,商都鑲黃旗歸屬於錫林郭勒盟管轄。
1960年6月,商都鑲黃旗與化德縣合併,稱鑲黃旗。
1963年6月,鑲黃旗與化德縣分設。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1967年1月和6月,旗人委被“造反派”兩次奪權。1968年4月,鑲黃旗成立革命委員會。
1981年6月,撤銷革命委員會,再次成立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鑲黃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南端,北部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西南邊緣。鑲黃旗總面積5172平方公里。
鑲黃旗

地形地貌

鑲黃旗境內可利用草場面積4400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平均海拔1322m。鑲黃旗土地以波狀高平原及低山丘陵為主,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境內水係為內陸河流水系,多為季節性河流,河水大部分注入窪地和湖泊。
鑲黃旗鑲黃旗

氣候

鑲黃旗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區年降水量267.9毫米,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份),在牧草生長的關鍵季節(5~8月份)的有效降雨量不足150毫米,年均蒸發量2250.00㎜,降水量少是鑲黃旗牧業生產的主要障礙,全旗可利用的地表水基本沒有。由於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冬季常有黑、白災出現,春季常有沙塵暴發生。地區日照年日照時數3031.6小時,平均日照百分率68%,輻射能143.84卡/平方厘米。
地區風力全年盛行西、西北風,年平均風速4.7米/秒。月平均最大風速6.1米/秒。年大風日數平均59天,年最多大風日數121天,各月均有大風出現。瞬間最大風速達26米/秒(10級)。
地區氣溫年平均氣溫3.1℃,最熱月為7月份,平均氣溫20.4℃,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16.5℃。終霜晚,初霜早。無霜期較短,平均為126天左右,最大凍土深度154厘米。

行政區劃

2006年,鑲黃旗轄2個鎮、1個蘇木:新寶拉格鎮巴彥塔拉鎮翁貢烏拉蘇木。 其中新寶拉格鎮是旗政府所在地。
鑲黃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下轄旗)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鑲黃旗共有野生林木17科42種。其中喬木杜松2333公頃,黃榆、白榆等31.5公頃,灌木小紅柳36.4公頃,錦雞兒分布最廣。這裡的草場可劃分為低山乾草原,丘陵乾草原和低洼地鹽化草甸等類型,覆蓋面積達3.4萬公頃。草場面積占全旗總面積的98.25%,這裡的草場草質好,牧草種類繁多,其中優質高產牧草主要有:羊草、冰草等數十種,麻黃菜、星星草、獨角蓮等30多種中蒙藥材遍地都是。優質藥材以麻黃草居多,年均產量2000萬公斤。到處可見蘑菇,髮菜等著名的土特產品。
鑲黃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下轄旗)

動物資源

截止2010年,鑲黃旗有家畜、家禽品種20多個。野生動物大部分屬於草原類動物。解放前,有數十種大型哺乳類動物現已絕跡。尚存的狐理、草兔、獾子等和20多種鳥類,其中許多大型鳥類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礦產資源

鑲黃旗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15個品種33個礦點及石油礦區,礦種有金、銀、銅、鐵、鎢、煤、花崗岩、高嶺土、石英石、石灰岩、螢石等,其儲量和品位均屬上乘。其中:鎢礦石儲量11萬噸,優質無煙煤儲量近3000萬噸,石英石儲量近2.7億噸,花崗岩石中以白、紅、黑三色為主,已探明的和遠景儲量近70億立方米。勘探油田含油量上億萬噸,目前已開採數百口。

水資源

鑲黃旗屬內陸河流水系,境內無長年性河流,只有一些間歇性河流和季節性洪水溝,境內較大的季節性河流(蒙古語叫“高勒”)有4條,匯水窪地。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00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儲量為6391萬立方米,年開採量可達3226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止2010年,鑲黃旗總人口為31197人,其中城鎮人口13602人,牧區人口17595人,人口密度為6人/平方公里(按5137.27平方公里算),有蒙、漢、回、達斡爾、壯、滿等十幾個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鑲黃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4.5億元,增長10.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4.2億元,增長11.9%;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7.3億元,增長7.6%。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3.33億元,完成盟級調整任務的107.4%,下降17.2%;地方財政總支出完成6.94億元,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35億元,增長11.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6億元,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2元,增長11.5%;牧民人均純收入9282元,增長13.2%。

第一產業

2013年,鑲黃旗購置生產機具233台套,鑲黃旗半數以上牧民加入了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推動牲畜改良,完成察哈爾羊人工授精6.4萬隻、肉羊經濟雜交10.7萬隻、黃牛改良1.12萬頭。牲畜疫病免疫密度達到100%。牧業年度牲畜存欄50.72萬頭只,出欄牲畜26.35萬頭只。

第二產業

2013年,鑲黃旗通過金融支持、電價補貼和減少涉企收費項目等措施,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促進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向2家高載能企業發放用電補貼96萬元,爭取企業項目扶持資金877萬元,企業生產經營保持穩定。全年累計生產原油7.1萬噸,下降16.5%,實現產值3.5億元,下降22.9%;開採石材荒料106萬立方米、加工板材3184萬平方米、實現產值50.9億元,產量產值均增長27%;生產鎳鐵1.6萬噸,增長102%,實現產值1.7億元,增長27.8%。工業園區基礎建設完成投資2056萬元,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入駐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分別達到83戶和27戶。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32.4億元,增長10.8%;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億元,增長36%。深能2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併網發電,成為全盟第二個實現併網發電的光伏電站。2家風電企業全年發電2.66億度,增長49%,實現產值1.32億元,增長45.2%。
鑲黃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下轄旗)

第三產業

"十一五"期間,鑲黃旗交通事業駛入發展快車道,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5980萬元,營運總里程達到1830公里,跨省區客運線路2條,初步形成了以省道為骨架,縣、鄉、村三級公路輻射全旗的公路網路。
截止2010年, 鑲黃旗已打通了東達正鑲白旗明安圖鎮,西抵208國道,南到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北至蘇尼特右旗的4條出口通道。通過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大會戰、農村公路"通達工程"等專項建設,全旗60個行政村中已有53個行政村通公路,通路率達88.3%,鄉鎮通班車率為100%,行政村通班車率達80%。
從2006年開始,客運量一直呈直線上升狀態,2010年客運量攀升至24.8萬人,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了108%;貨運量則躍升至400.1萬噸,貨運周轉量4.6億噸公里,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了311%和315%。由於客運量、貨運量大幅提升,"十一五"前三年,該旗徵收汽車養路費、運輸管理費和小額養路費分別為6501萬元、755.6萬元和277.5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1998年,順利通過了自治區人民政府“兩基”達標檢查驗收。 “十五”期間,按照我旗撤鄉並鎮的總體要求和我旗《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撤併了蘇木國小7所和一所國中,組建了綜合高級中學,進一步最佳化了教育資源配置,提高了辦學效益和辦學水平,規範了學校管理,全旗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鑲黃旗鑲黃旗
全旗幼兒入園率從2000年的71%提高到85%,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隨班就讀)。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不斷發展。綜合高中的畜牧專業、獸醫專業已成為我旗骨幹專業,畢業生對口升高職院校的比例逐年提高,結合自治區“陽光工程”,紮實有效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牧民適用技術和牧區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完成培訓1000人次。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成效明顯。綜合運輸能力進一步提升,五年新增公路里程440公里。建成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3座。城鄉供水工程量完成80%。集中供熱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20.5%,草原植被蓋度持續提高。節能減排紮實推進,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減排總量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

社會保障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0121元增加到2012年的20500元,年均增長15.2%;牧民人均純收入由3400元增加到8200元,年均增長19.3%。累計投入16.5億元。

風景名勝

在鑲黃旗境內,有兩處古城遺址,一處是在新寶拉格鎮以東45公里處巴彥塔拉蘇木境內,另一處是在新寶拉格鎮以東90公里處那仁烏蘭圖嘎嘎查境內。聞名世界的金界壕,當地人叫“成吉思汗邊牆”,是12世紀末,金國為防禦蒙古人修築的邊牆。
鑲黃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下轄旗)

名優特產

黃旗帥牛乳製品廠坐落在鑲黃旗新寶拉格鎮,於2000年1月成立,2000年6月正式投產,占地1000平方米,固定資產淨值40萬元,擁有生產設備20台。本廠設有配料生產車間、包裝車間、化驗室、生產設備配套齊全,工藝安排合理。管理人員4人,職工60餘人,年生產加工鮮牛奶380噸。主要產品有“帥牛乳優酪乳”、“帥牛優酪乳”、“帥牛鮮牛奶”和“奶食大全”(黃奶油、奶皮、奶酒、乳酪)。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