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銘海

游銘海

游銘海(1923年6月10日—2013年9月7日)二戰老兵,成都教導第二團二營七連中國遠征軍戰士。1943年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駐印度軍獨立戰車團第4營3連坦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銘海
  • 出生日期:1923年6月10日
  • 逝世日期:2013年9月7日
  • 性別:男
抗戰經歷,抗戰印跡,

抗戰經歷

1943年在成都參加遠征軍,編入成都教導第二團二營七連,駐成都西校場受訓,團長王化興,副團長孫成城,連長張天傅。
受訓期滿於同年12月遠征印度,乘車至鳳凰山機場(成都新津),經喜馬拉雅山抵達印度汀江機場,再乘坐登入艦至孟買,再轉車至印度蘭姆伽河邊營房駐紮。
當時的番號是軍郵332局會字967號附4號之3,即中國駐印度陸軍獨立戰車第四營三連。在此駐軍期間接受美式裝備及教育,圓滿完成了當時設立的戰車和汽車學校訓期,當時的學校校長是毛世瑞(美)。
1944年奉命回國,隨軍駕駛美軍JMC軍用卡車裝運汽油、炮彈等物資。轉戰印度新坪場、立多、八莫密支那、龍陵、芒市、遮放等地。車隊進行途中,突遇敵軍偷襲,先被彈片擊中,其後又被轟炸倒塌的汽油桶扎斷右腿股骨,嚴重負傷,隨即送往重慶江北相國寺陸軍醫院尉醫病房接受治療。住院期間由重慶國防部部長何應欽批示,由重慶軍政部發予糧餉。之後部隊前往上海(虹口),輾轉經金門至台灣。因本人一直住院,其後與部隊失去聯繫。
1945年抗戰勝利後,傷愈成殘,當時確定為三等傷殘。由三十六陸軍醫院轉送四川省長壽縣榮譽軍人第九殘廢院療養,直至1950年,其後無人顧及,離開醫院回到家鄉。

抗戰印跡

游銘海老人回憶:當時參加遠征軍,剛到印度加爾各達的時候刺的鷹臂章。臂章的上面是鷹,下面是中美英同盟字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