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愚溪記

該文選自《永州府志》卷二上。文章描述了愚溪一帶的景色,而愚堂、愚亭等遺蹟已湮沒於草叢中,石上的八愚詩“亦無復一字”,作者感到愚溪只是因柳宗元文章而著名而已。

基本介紹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游愚溪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錢邦芑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愚溪在永城河西。溪口有大石橋,橋作兩門[1]。門之外左右皆峻石作岸,欹側支互[2]。棹小舟,由橋門入,兩岸石坡斷續。溪底皆石,而文理斜布,水行其上,深淺掩映。行數百步,即有石樑橫亘其下,礙舟不得進。此溪長七十餘里,若水泉泛溢,可達半溪。時春初水淺,故阻是而止。
於是舍舟,登南岸,入大定庵茶話[3]。問鈷鉧潭所在,僧指曰:“上行二百步即是,石上勒字可據。”予竊疑焉。少頃,施緩宜肩輿來[4]。因攜手過橋,從北岸西行訪之。循岸皆大石,高下錯置。土人引至溪邊[5],有危石斜立,果勒“鈷鉧潭”三大字。讀柳子厚《記》:“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山去此,尚二里之遙,況山水形勢與柳文俱不合,意鈷鉧潭當別有所在;或因陵谷變遷,失其故處,俗流不學,妄為傅會,遂指此當之,夫豈是耶?
由溪溯洄[6],愈進愈奇。溪中皆平石布底。兩岸奇石錯出,牆立峰峙[7],為堪,為嶼,為坻,為巒岫洞壑。若柳子所謂“牛馬熊羆”,蘇子所謂“虎豹虬龍”者,蓋無不備矣。但求愚堂、愚亭、愚島諸遺蹟,俱湮沒於荒煙衰草之中。即於石上搜八愚詩,亦無復一字。因嘆柳子當日刻石,本欲藉溪石以傳其文,而不知此溪實因柳文而名著也,石之壽固不敵文哉?
是日,天色陰晦,不能盡窮其勝。策杖沿溪而還,訪柳先生祠,瞻禮小憩[8]。雖文採風流掩映丘壑,而劍佩塵生,階草沒屐,令人氣盡矣[9]!
登舟理棹,過彌陀庵[10]。是時春泉乍生,瀟水泛碧,石根插波[11],綠潭映澄[12],輕橈徐進,旋盪回流,水石吞激,苔藻弄色,逐步生景,殆未可一詞舉矣[13]。

作品注釋

[1]門:指橋下的拱洞。
[2]欹側:傾側。支互:參差錯落。
[3]大定庵:在愚溪南岸,今不存。茶話:品茶閒談。
[4]施緩宜:作者友人,生平不詳。肩輿:兩人肩抬的轎子。
[5]土人:當地人,土生土長的人。
[6]溯洄:逆流而上。
[7]牆立峰峙:像牆壁一樣陡立,像山峰一樣聳峙。
[8]瞻禮:瞻仰禮拜。
[9]劍佩塵生:形容柳子塑像的冷落。氣盡:心意沮喪。
[10]彌陀庵:在愚溪之上瀟水西面一里左右的地方。
[11]石根插波:形容水清見底,岸石的最底部扎在水波下都看得清清楚楚。
[12]映澄(chéng):映照清波。澄,水清。
[13]未可一詞舉:不能用一言一語來概括包羅。

作者簡介

錢邦芑(1602—1673),字開少,號大錯,江蘇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明代崇禎年間(1628—1644)進士,明末任翰林、都御史,明亡後削髮為僧,奔走閩粵,流寓黔湘。曾參加《永州府志》、《寶慶府志》的編修工作。1670年(康熙九年),祁陽邑令王頤聘他修浯溪志。著有《大錯和尚遺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