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東鄉(江西省鉛山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鉛山縣港東鄉,地處武夷山北麓,距縣城40公里,全鄉國土面積102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1萬餘畝,毛竹面積4.5萬畝。下轄10個行政村,1個茶場,人口12700人,其中農業人口12200人,非農業人口5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港東鄉
  • 行政區類別鉛山縣港東鄉
  • 所屬地區:江西省鉛山縣
  • 地理位置:位於縣境中南部山區
基本鄉情,集鎮建設,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基本鄉情

鉛山縣港東鄉,地處武夷山北麓,距縣城40公里,全鄉國土面積102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1萬餘畝,毛竹面積4.5萬畝。下轄10個行政村,1個茶場,人口12700人,其中農業人口12200人,非農業人口500人。港東鄉系江西省扶貧開發重點鄉。2003年鄉國內生產總值達10945萬元,全鄉完成財政收入635萬元,人均財稅收入500餘元,在全縣名列第一。
港東鄉港東鄉
2004年財政任務為700萬元,一般預算收入330萬元,是市縣財政重點鄉鎮。2004年7月,港東鄉被上饒市委、鉛山縣委分別評為“親民、為民、富民”好班子。

集鎮建設

邀請縣城建局的工程技術人員編制了《港東鄉集鎮建設總體規劃》,走科學發展集鎮建設之路。加大集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各項配套建設。籌資150萬元,澆築了4公里長的鄉主幹公路水泥路面;投資30 萬元興建鄉農貿市場、停車場;完成了電力農網建設;建了程控電話端局和移動通信塔;利用世行貸款新建了日供水500噸的自來水廠,使農民用上了潔淨的自來水;聯接有線電視傳輸光纜,修繕了鄉電影院、文化站,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集鎮建設日臻完善,鄉貌鄉容明顯改觀。
港東鄉港東鄉

經濟發展

近年來,港東鄉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實際,按照“做好‘一山一水’兩篇文章,發展三大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求真務實,善謀實幹,經濟建設穩定、持續發展。我鄉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4.5萬畝毛竹林,且我鄉地處山區,雨量充沛,水流量大,水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為開發小水電提供了天然的良機。為此,我鄉果斷實施做大做強礦產業、毛竹加工業、水電業三大產業,實現強鄉富民的戰略。
港東鄉港東鄉
(一)鞏固礦業。對全鄉15家個體私營煤炭企業和3家鉛鋅礦進行技術改造,使原煤年產量達到35萬噸,年提供財稅500多萬元。與此同時,針對我鄉石灰石、紅柱石、矽灰石儲量豐富特點,加大招商力度,確保非煤礦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二)搞好毛竹加工業。對全鄉毛竹進行低改和高產撫育,並大力引進毛竹加工企業,使毛竹加工業成為我鄉的綠色“聚寶盆”和陽光產業。
(三)開發小水電業。已建成小水電站3個,正在興建2個裝機分別達5000千瓦的電站。
上述企業的興建與發展,為港東經濟建設注入了活力,為財稅的增長提供了源泉。財稅收入由1997年的120萬元增加到700萬元。

潛力巨大

港東鄉屬山區鄉,全鄉每百人國土面積1平方公里,人均資源豐富。礦產業、小水電業、毛竹業資源豐富, 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礦產業方面,除煤炭、鉛鋅礦已開發外,石灰石、紅柱石、矽灰石尚待開發。我鄉石灰石的品位較高,市場前景較好。紅柱石更是填補了省內空缺。我鄉水能蘊藏量為2萬千瓦,現已開發不足2000千瓦,尤其是倫潭水利樞紐項目尚在報批之中,待全部的水電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為我鄉提供200多萬元的財政稅收。
港東鄉港東鄉
4.5萬畝毛竹林,經過低改後,每畝可穩定地提供毛竹30根,每年可砍伐毛竹130多萬根,林農年收入達800萬元,經過加工後,產值可達3000萬元,竹筍收入也很可觀。另外港東白蓮、朱村板栗的種植業在縣內也有相當的知名度。我鄉的目標是5年內財稅收入突破千萬元大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