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中京城遺址

渤海中京城遺址

渤海國城址。位於和龍市西古城鄉古城村,西南距和龍市約15公里,北垣緊鄰延(吉)和(龍)公路。城址由內外兩城組成。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700米,南北長720米,東西寬630米。城中有5處宮殿址。

該古城是唐代渤海國中京顯德府遺址,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初年(742)前後,926年,契丹滅渤海,該城亦毀棄。城內現有民宅88座,其餘地方為農田,出土文物有蓮花紋瓦當、“文字”瓦以及綠釉建築飾件等。

198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渤海中京城遺址
  • 又稱:西京城
  • 地點:吉林省和龍市
  • 建築材料:夯土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次: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屬地區:吉林省和龍市 
  • 所屬時代:渤海公元698-926年
  • 編號:51
  • 地理位置:吉林省和龍市西古城鄉古城村
文物遺存,歷史階段,歷史意義,遺址保護,

文物遺存

渤海中京城遺址----位於吉林省和龍市,又稱西京城。古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分內、外兩重城垣,夯土築成。外牆周長2700米,南北長720米,東西寬630米,殘高1.5-2.5米,南、北牆各開一門;內牆長1000米,南北長370米,東西寬190米,城垣大部不存。內城有宮殿遺址五處,土台基二處,出土綠釉琉璃瓦、花紋磚、文字瓦、蓮花、忍冬圖案瓦當。此遺址為渤海中京城故址,一度為渤海國都城。
渤海中京城遺址的平面呈長方形,分為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城市規劃仿照了唐代長安城的布局。外城長約720米,寬約630米。內城周長約2000米,城內又分隔為南、北兩城,沿中軸線發現有3處宮殿遺址。外城辟有南、北兩門,城外有護城河,城東南部還有人工水池等遺蹟。城址內出土有石礎、瓦當、花紋磚等遺物。

歷史階段

渤海國(公元698年——公元926年)是由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歐陽修主編的《新唐書》說其國:“地直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東二千里,南比新羅,以泥河為境,東窮海,西契丹。。。地方五千里,戶十餘萬,勝兵數萬。頗知書契,盡得扶餘、沃沮、弁韓、朝鮮海北諸國。”也就是說其轄域大致為現吉林、黑龍江兩省的中東部、俄羅斯濱海地區以及朝鮮的鹹鏡道地區,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餘座縣城。
靺鞨的祖先在秦朝以前被稱作“肅慎”,漢晉時期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期被稱為“勿吉”,隋唐時代被稱為“靺鞨”,之後又先後被稱為“女真”和“滿洲”。隋唐時期的靺鞨人曾分為七個部落聯盟,其中位於今吉林省中東部的粟末靺鞨部,在隋朝末年,一部分由首領突地稽率領內附隋朝,被安置在營州地區(今遼寧省朝陽市)。突地稽被任命為遼西太守,曾率部隨隋煬帝征伐高句麗,後又作為護衛隨隋煬帝下江南。在唐朝的建立過程中,突地稽又屢建奇功,被唐太宗賜予“李”姓,其子李瑾行在唐朝對高句麗與吐蕃的戰爭中功勳卓著,被封為燕國公,死後,陪葬唐高宗於乾陵。而另一部分粟末靺鞨人則附屬了高句麗,高句麗滅亡後,這部分粟末靺鞨人也被唐朝遷移到了營州地區。
公元696年,營州地區的契丹人李盡忠造反,當地的粟末靺鞨首領乞乞仲象與乞四比羽也率部一同起事,後來,在唐軍的平叛中,二人先後被殺或病死,餘眾在乞乞仲象之子大祚榮的率領下東奔至靺鞨故地,於公元698年,在今吉林省敦化市的東牟山建立靺鞨國。公元713年被唐玄宗招撫,大祚榮被冊封為“左驍衛員外大將軍”、“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以其轄地為忽汗州,從此,大祚榮將其轄地專稱為“渤海”。
《新唐書》說:“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麗者,姓大氏……萬歲通天中,契丹盡忠殺營州都督趙翽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與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麗餘種東走,度遼水。。。仲象已死,其子祚榮引殘痍遁去……祚榮即並比羽之眾,恃荒遠,乃建國,自號震國王。。。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以所統為忽汗州,領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號,專稱渤海。”
渤海國到了第三代王大欽茂(公元738年——公元793年在位)時期,百業興旺,大欽茂被唐朝冊封為“王”,從此,渤海郡也就變為渤海國了。大欽茂曾三遷其都,一是由最初的國都(今吉林省敦化市東牟山)遷都至中京顯德府(今吉林省和龍市西古城)及本遺址區域,二是由中京遷都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三是由上京遷都至東京龍源府(今吉林省琿春市八連城)。最後,大欽茂就死在了今琿春市的八連城。
渤海國滅亡後,契丹人有計畫地將渤海遺民強制遷移到遼寧一帶,並將原地的城池文物付之一炬,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海東盛國文明默默無聞地湮滅於荒草黑土之中,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謎。
渤海中京城遺址內城區--西古城渤海中京城遺址內城區--西古城

歷史意義

渤海中京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唐代的城市面貌,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

遺址保護

為進一步推動全國大遺址保護工作,國家文物局日前啟動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經專家現場評議等程式,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包括吉林省和龍市渤海中京考古遺址公園在內的12個考古遺址公園為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至此,吉林省已有集安高句麗和渤海中京兩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數量位居全國第二,這標誌著吉林省以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代表的大遺址保護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是國家文物局為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好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而創新的一種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模式。渤海中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北部,涵蓋渤海中京城和龍頭山古墓群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劃面積70.5平方公里。
渤海中京城遺址外城區--西古城渤海中京城遺址外城區--西古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