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齒齦邊擦音

清齒齦邊擦音

清齒齦邊擦音是輔音的一種,在國際音標中表示該音的符號是 [ɬ] ,X-SAMPA符號則是<K>。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齒齦邊擦音
  • 外文名:Voiceless alveolar lateral fricative
  • 實質:輔音的一種
  • IPA符號: [ɬ]
  • X-SAMPA: K
簡介,特徵,出現,

簡介

清齒齦邊擦音是輔音的一種,在國際音標中表示該音的符號是 [ɬ] ,X-SAMPA符號則是<K>。IPA字母 “ɬ” 可被稱作“束腰帶的 'l' ”,而不可與“橫嵌波浪的 'l' ”、代表軟齶化齒齦邊音的“ɫ” 混淆。[ɬ]這個邊擦音常被誤認為是邊近音[l̥](清化的[l]),因此,亦要注意此擦音與[l̥]的區別。
部分威爾斯名族的名字在轉進英語時,亦保持了原來威爾斯語中對[ɬ]音的拼法:ll ,如Lloyd:勞埃德、Llywelyn:盧埃林,但把其中的 ll 轉變為齒齦邊音[l];或另有將 ll 變成 fl 的拼法:Floyd:弗洛伊德、Flywelyn:弗洛艾林,其中fl的音為[fl̥]。

特徵

  • 清齒齦邊擦音有如下特徵:
  • 發音方法是摩擦,表示要讓氣流通過位於發音部位的狹窄通道,發生湍流。
  • 發音部位是齒齦,即以舌尖或者舌尖後的扁平面(舌葉)抵住上齒齦脊發音。
  • 發聲類型是清音,意味著發音時聲帶不振動。
  • 本輔音是口腔輔音(口音),表示發音時空氣從只從口裡流出。
  • 邊音,氣流從舌兩側流過,不從中部流過。
  • 肺部氣流音,氣流特點是從肺部直接流出,而不是從口腔或喉門流出。

出現

雖然此音在北高加索(如阿瓦爾語)以外的歐洲地區(拼為 ll 代表此音的威爾斯地區除外)鮮見,但卻極其常見於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原住民語言,如納瓦霍語。此音亦在非洲部分語言有立足,如祖魯語;也在亞洲語言中有所體現,如楚科奇語台山話苗語壯語臨高語黎語、粵語四邑方言和閩語莆仙語、海南話及許多台灣原住民語言如邵語、布農語、沙阿魯阿語和巴賽語。
對於人造語言,魔戒作者托爾金發明的精靈語辛達林與昆雅中也有出現,在兩種語言中分別以<lh>和<hl>表示此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